马冰玉
在人民银行大力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惠农支付服务点在寻甸县各乡镇得到普及,作为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一项举措,通过POS终端为银联标准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现、转账、查询、消费、缴费等基本金融服务,使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填补了部分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缺位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但是,如何继续推进惠农支付业务的发展壮大,有效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促进惠农支付点健康、安全、稳健的运行,是值得基层人民银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寻甸辖区实际情况,对惠农支付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惠农支付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寻甸县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发展现状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84.5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倘甸、凤合、金源、联合4个乡镇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托管移交昆明市“两区”管委会),174个村(居)委会(含托管的42个),1577个自然村(含托管的360个),总人口54.8万人(含托管的13.1万人),农业人口47.5万人(含托管的12.4万人)。10个乡镇都实现了金融机构网点的全覆盖,托管的4个乡镇除联合外,其余3个乡镇也覆盖了我县的农村信用社网点。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广惠农支付机具的使用,是对农村地区最直接最现实的金融服务,能满足边远农村地区取现、查询、转账等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2年3月12日,惠农支付业务在寻甸县正式开通,首批惠农支付点开通140个,截至2013年末,寻甸县累计建成惠农点233个,累计办理交易业务74110笔,交易金额3658万元,平均每个惠农点发生交易业务318笔,金额15.7万元,惠及全县及“两区”管委会14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服务50万农村群众。2014年1-4月,全县惠农支付点共办理消费业务100笔,金额122万元;取款业务3740笔,金额244万元;缴费业务4582笔,金额24万元;转账业务4594笔,金额605万元;办理查询业务7837笔。据统计,从创建之初至2014年5月,从未发生过任何交易的商户50户,占比21.46%;交易量(含查询)在100笔以下的商户125户,占比53.64%;100笔以上1000笔以下的商户46户,占比19.74%;1000笔以上的商户12户,占比5.15%。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随着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发展,农村地区的银行卡市场活跃起来,广大农民群众体验到了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乡镇银行网点的服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发卡行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有效宣传。但是在惠农支付网点的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金融机构对惠农支付服务商户选点布局有待优化
目前寻甸县开展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和建设银行,但建设银行目前只开通一个惠农支付点,其余为农村信用社布放。金融机构在选定、上报惠农支付点过程中,多考虑交通、通讯、运维成本等方面因素,大多集中在村委会所在地或集市所在地,难以向距离金融网点较远的自然村推进。有的惠农点虽然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超过3公里,但由于如今交通的便利性,村民几乎不愿意选择在惠农点办理金融业务的,基本都是利用赶集或到金融网点附近办事就顺便办理完金融业务,此类型的惠农点业务量较小,手续费收益难以弥补其惠农POS机具的运营成本。距金融网点较远的自然村,又可能因为缺乏正规经营、证照齐全的商户,导致惠农点无法在这些偏远自然村落户。有的惠农商户由于群众基础或邻里关系较差,惠农业务无法有效开展,还有部分商户由于会操作POS机具的只有店主,但商店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或其他人在看管,惠农POS机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都是金融机构在选点过程中难以掌握和了解的。
(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与现代化用卡观念之间存在矛盾
2013年各级财政下达寻甸县的惠农补助资金有14项,金额约2亿元,涉及11.7万农户。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补贴体制,政府部门在发放国家涉农补贴款项时为区别补贴资金种类,要求银行机构分类单独开立存折,导致农民手中的各种惠农存折少则1至2个,多则4至5个。近年来,为推动农村地区银行卡结算市场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手中的惠农存折逐步开展了换卡行动。但因为折换卡的工作量相当巨大,金融机构难以在一时之间完成。而目前金融机构布放的惠农POS机还不支持存折办理业务,即便是已经换为银行卡的农民使用银行卡的积极性也不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大部分还对存折的依赖性很强,总认为必须看到自己账户的余额打印在存折上才放心。还有的持卡人即便会用银行卡,不喜接受新鲜事物,也会对惠农支付服务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且农村居民大多数抱有不露富的心理,总担心一旦自己在惠农点办理了业务,就被乡邻了解了财产隐私,在这类型的农村持卡人中,惠农支付服务也难以得到推广。
惠农服务点辐射人群的类型、年龄结构、素质文化与惠农服务业务的拓展息息相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惠农支付点交易量较大的商户,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服务人群年轻化或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至2013年末,寻甸县惠农支付点交易量前十户累计交易笔数58663笔,占全县交易总笔数的79%;交易金额2728万元,占全县交易总金额的74%。以寻甸先锋富兴超市便民服務点为例,所在地先锋镇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乡镇,该地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都投入到煤炭运输行业,没有像其他乡镇存在大量年轻劳动力输出的情况,因此该惠农商户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所在自然村附近的年轻人和学校教师,惠农POS机的布放也带动了这个小超市经营效益的提升。而2013年末以前一直排名靠前的寻甸金所源源饭店便民服务点,2014年3月以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校址就在该服务点附近,该校学生成为服务点取款、缴费的主要服务对象。但随着3月以后学校搬迁,该服务店的交易量下降了60%以上。
(三)交易限额小,限制惠农支付点业务发展
按照惠农支付服务管理的规定,每日取现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转账金额不能超过1万元。随着物价上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群众对交易现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距离金融网点较远的偏远山村,有的往返最近的农村信用社网点需要1天时间。如果在信用社办理了农户贷款,推广惠农支付服务可以让农户通过服务点用转账的方式归还贷款本息,但每张银行卡每天转账金额限制在1万元以下,这些借款农户的大额转账需求就无法满足。
(四)部门联动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机制
惠农支付服务是云南省推进“一创两建”的重点工作任务,但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仅仅只是人民银行“单打独斗”还不够,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涉及到地方政府、金融、财税、农业、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必须充分协调各方,充分挖掘政策融合点,建立和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成效。目前农村群众中尤其是中老年人,仍然认为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取现转账每笔2至3元的手续费偏高。另一方面就商户而言,目前缴费、查询业务虽然业务量很大,但一直未明确手续费收入,影响其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且商户还承担着通讯成本高、资金风险大等压力,不利于惠农支付业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惠农支付服务,投放惠农支付基础设施,如果缺少政府主导协调、财政补贴支持或者税收减免等政策,就难以调动参与方的推广积极性。
(五)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难以提升
惠农支付点在提供给农村群众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商户防抢、防盗措施不足、防假反假币能力弱,还有可能被用来从事诈骗、套现、洗钱等不法活动,安全管理责任重。但就我县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与建设银行都存在人员紧张,日常业务经营压力重,对惠农支付点难以开展经常性的后续管理跟踪服务。调查中我们看到《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登记簿》登记不规范、未登记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商户嫌麻烦,要求持卡人及时、准确、完整登记信息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有的持卡人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不愿意在登记簿留存个人信息。但金融机构重拓展轻管理的现状,导致对惠农商户的登记行为要求不严、疏于管理,忽视对商户操作行为及潜在风险的检查规范,这一原因也需警醒。此外,金融机构也缺乏对惠农支付点的后续跟踪培训,一些惠农点因为通讯信号不稳定影响业务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对长期无交易发生的惠农点未开展核查或给予退出机制,对交易容易出现差错的惠农点也未及时开展业务指导,致使各惠农点的服务水平参差不一,服务效率难以提升。
三、推动惠农支付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选点,合理布局惠农支付网点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拓展惠农支付点时,要对惠农支付点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对距离金融网点较近且交易量较小的惠农点,可以根据商户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要加大对偏远山村的惠农支付点拓展力度,真正让山区群众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按照要求切实履行好收单机构职责,对预发展的商户要认真开展调查,深入各村社及村委会收集商户的相关资料,了解商户的资金能力、经营状况、风险防范能力、个人信誉、POS机具操作能力等情况。对现有的部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惠农支付点,要建立退出机制,或由收单金融机构重新选择符合条件的商户进行调整,确保所有惠农支付点都能在当地正常发挥作用。
(二)加强宣传,提升惠农支付服务的知晓度
要建立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宣传引导机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积极宣传惠农支付服务的特色功能和操作要求,使惠农支付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做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征信、反假、银行卡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安全用卡意识,提高农村群众对现代化结算方式和惠农支付服務的认知度,加大银行卡发卡量,引导农村居民逐步扩大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应用,逐步在农村地区形成银行卡消费习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牵头和推动作用,要求辖区各银行机构积极参与人民银行组织的各种支付宣传和支付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利用各银行机构布放的惠农支付点,建立起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网络体系,利用惠农点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提升各类金融知识宣传的影响力和普及率,使农村群众真切体会到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惠民、便民和利民效应。
(三)加大扶持,优化惠农支付服务发展环境
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联动,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更多的配套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通过与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手段,支持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来,进一步推进惠农支付金融服务。在政策支持上,建议地方政府对惠农支付点的通讯费用、机具购买给予财政补助,税务部门对惠农商户的税收可适当减免,以鼓励广大农村地区商户参与到惠农服务的行列中来。基层人民银行在取得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可牵头建立对辖内所有惠农点的涵盖业务量、服务质量、规范性、对当地“三农”的贡献度等指标的综合考核评议机制,每年确定考评名次,并报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资金扶持上,建议地方政府从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渠道安排专项资金,对涉农金融机构、惠农点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区和贡献较大的部门予以适当的奖励,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四)强化管理,确保惠农支付服务安全高效运行
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督导检查,推动惠农支付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收单机构落实按季巡查和回访制度,定期检查商户交易合规性,加强对服务点的交易监测,适时开展培训和指导,了解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开展情况,解答商户的疑问,听取商户的建议,了解周围群众对服务点的满意度,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及时解决商户和群众反应的问题和建议。实施惠农支付点动态管理,对运作不规范、业务交易违规和经过多次培训指导,商户个人素质仍然达不到要求的惠农点要坚决撤销,确保惠农支付服务点安全高效运行。
(五)拓展服务,提高惠农支付服务网点的积极性
目前惠农支付服务功能与农村地区实际需求有一定差异,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模式,要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按照方便群众、有利于惠农商户、有利于全局利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拓展惠农支付服务的业务范围,加快实现各银行卡之间的通融通汇。建议参考银联商务旗下的全民付终端,增加开通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账单号支付、游戏/目录销售、彩票投注、机票预订、慈善捐款等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惠农支付服务的交易种类。与此同时,适当提高当日取现和转账交易限额,满足农村地区农副产品收购、农林经济作物交易等季节性较强的大宗涉农物资交易金融服务需求。银联公司也应从系统、技术层面加强对惠农支付服务的技术支持,解决好跨行转账的拓展问题,明确惠农点代缴水、电、煤气、通讯等服务的收费问题,从根本上消除惠农商户对自身经营收益的顾虑,从而调动惠农支付服务点加强宣传、拓展客户、高效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