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静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县域作为“三农”问题集中区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牵动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大局。在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县域地区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目前,县域经济总量占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12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万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53.5%,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58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3%。2008年至今,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2012年达15.2%,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暴露出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综合经济实力薄弱、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内生性动力不足、盲目工业化等问题依然严峻。县域地区依靠投入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规模增长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自身压力日益严峻,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中国2856个县涵盖着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新型城镇化具有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要求县域经济必须“科学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相对于大城市,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成为这部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榜”第一名的昆山市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920亿元。排名第三的张家港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富县级市榜单。
以张家港为例,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张家港通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工程,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张家港坚持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张家港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突出特色发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应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本地资源优化作为这部分县域产业选择发展的标准,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
寿光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寿光近几年利用农业优势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园区农业、种子种苗产业、品牌农业和创业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了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首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涉农产业体系的大发展,己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2012年,寿光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位列山东省前二强。
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随着大城市空间载体不断饱和与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大城市周边区县因区位和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分担大城市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部分县域的发展需要通过与大城市主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上统筹分配,实现“产”与“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随着城市发展定位的转变,北京从以前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强大的“虹吸”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溢出”效应。距北京市区最近的河北县城固安以固安工业区、空港产业园区、大清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载体,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同时着力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在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双核驱动下,2013年,固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近30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约30倍增长。
受制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县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依托冶金、纺织、电器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则相对缓慢。要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存在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客观分析县域经济规模、速度和产业占比的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坚持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产城一体”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借鉴的模式。在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发展定位,综合考虑判断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针对不同地区县域,其发展定位要因地而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县域,尤其是百强县,其发展定位更多的是关注GDP增长与环境环保相结合,注重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效益,走内生性发展道路。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加强环境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针对特色优势资源的中西部地区县域,其发展定位要集中资源、要素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将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中西部县域地区亟待加强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利用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拆迁安置,并完善商业配套业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