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2014-04-29 22:40:43崔征蔡婷婷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6期
关键词:部品工业化产业化

崔征 蔡婷婷

引言:从住宅产业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结合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中国建筑企业在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作用,总结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前言

中国人口众多,对住房的需求量很大,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对住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目前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仍是采用现场制作和湿作业方法,建设周期长、房屋质量差别大、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突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房屋的要求。由此,住宅产业化这种新的产业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企业所关注。

一、住宅产业化发展与建筑企业的关系

住宅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也称为住宅工业化,即采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建造生产住宅。具体来讲,就是集住宅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构配件生产、现场组装建造、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系统。在实现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工业化的方式来生产部品、构配件,需要建材等行业的支持与推动。从而实现住宅供产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1.1住宅产业化发展所需的条件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可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涉及到住宅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虽然各个国家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讲大致都需要三个条件来推动。

首先,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与推动。如日本的住宅产业化起源于二战之后,由于绝大部分房屋被摧毁,住宅的需求量巨大,需要快速地解决房荒问题,进而催生了住宅建筑工业化。其次,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资料显示,无论是欧美政府还是日本政府等都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供技术发展保障等措施来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最后,更需要住宅产业链条中各个相关企业的配合和竞争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如日本住宅产业相关企业通过设计标准的制定、技术的改革、构配件工业化等方式,为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2建筑企业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住宅产业化是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管理规范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住宅产业化在设计标准、构配件的生产方式、施工方法及建设管理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而这些环节都与建筑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承担住宅建设发展的建筑企业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2.1住宅產业化发展的历程

我国大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三高一低”,即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功效和低成本。为此,20世纪70一80年代,政府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政策,包括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停止福利分房。随着城镇住宅建设的加快,房地产行业开始萌芽。2006年6月,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了修改后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管理规定,把产业化基地变成了三大类,除了保留原来的生产型基地之外,新增加了两类:

一类是试点城市,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授予了深圳市,主要是考虑到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有立法权,能够进行产业政策方面的制定,给予住宅产业的相关企业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另一类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龙头整合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的企业联盟,属于开发应用型的产业化基地。经过申请,万科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的房地产开发商。

三、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1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房地产企业支持力度过小。虽然住宅产业化被提出很多年,但目前采用产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的开发商及项目并不多。这是因为住宅产业化还尚未形成规模,导致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住宅。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我国目前尚未大力推广产业化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经营方式,住宅产业化还未深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还很模糊,对其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还不了解,而且也没有切身体会到产业化住宅所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这就不利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是市场需求的载体,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地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才能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升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信心是与政府的宣传力度息息相关的。

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存在职能缺失。目前,配套政策法规和机制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缺乏整合配套,各自探索发展分散;标准和技术体系不健全,技术单一,无论是结构的预制组装技术、接口安装技术、部品集成技术,还是施工技术、性能认定技术、节能技术,都没有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体系。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加快建立住宅的标准规范体系,才能

建立住宅产业技术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住宅价格。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市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比较混乱,在使用审批的部分新材料之后出现了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几个基本环节的研究问题,但此时政府却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新材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都遭遇到了障碍。与此同时,国内在引入一部分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之后,却面临着无标准可依的局面,这就妨碍了先进建筑体系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发展住宅产业化,政府首先应当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广、建设和改革新型材料以及新型结构体系。

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对策

4.1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对策

建立完善的建筑部品体系,实现部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住宅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部品体系都相对较为完善,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也比较高。如何完善我国的建筑部品体系?首先,统一模数协调标准是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其次,开展部品认证是提高住宅品质和性能的有效方法,即可以通过对部品的标准性、通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等性能进行评估,从而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通用部品的生产和先进成套技术,有效促进住宅部品的发展。

建立完善的建筑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大都是单项技术,虽然种类多,但并没有标准化、配套化技术,这就限制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而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成套技术能够大力提高住宅产业化的程度。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建立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建筑体系。

鼓励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形成,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拓展建筑产业链,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的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与建筑体系在我国的研发、生产、应用,逐步提高我国建筑工业的标准化、工业化水平,促进建筑建设方式的转变。同时,发挥小范、引导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

制定一系列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税收和金融政策。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税收和金融两方面分别制定有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税收和金融政策。税收调节等财政政策是有力手段,可以明确规定如消费者购买符合国家政策以及技术规范要求的住宅。

结论

本文从住宅产业化的内容及建筑企业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企业发展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结合多元化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目前中国建筑企业的背景及优劣势,探求了在住宅产业化进程背景下各规模建筑企业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及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王峰,黄震亚.住宅产业化发展阶段与定位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2):22-23.

[3]杨爱华.企业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基于分工专业化理论的分析[D].济南:山东人学,2006.

[4]黄顺宜.企业专业化多元化成长战略分析与选择[D].成都:西南财经人学,2000.

猜你喜欢
部品工业化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22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探索研究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11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