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都去哪儿了

2014-04-29 00:44
农家书屋 2014年6期
关键词:贵刊农家书屋

贵刊5月期刊登的《七个人的村庄》一文,我细细读了好几遍,他们的故事令我生出不少感慨。村庄不断地消失、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连年增加、农村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艰辛,这类报道见诸报端,每每读来,五味杂陈。

我们村在我小的时候原来有80多户人家300来口人,三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家几乎少了一半。他们有的去城里打工,在城里拿到城镇户口买了房子安了家。有的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还在村里生活。村庄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小伙子都在往外走,怕呆在村里娶不到媳妇,村里的姑娘也都外出打工。一方面是老一辈已经老去,新一代从年少时期在外读书,没有长期在村庄生活生产的经历,对农事一无所知;一方面是,父辈们岁数越来越大,有体力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越来越少。农田产出上不去,从事农业生产的乡亲就富不起来。

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很少有家里人陪我们说话,每天,我们都聚在一起聊天,以此消遣时间。村里的学校就更不必说了,四十多年历史的小学废了,孩子们都到城里去求学,每星期回来住一天又走了,很少有时间陪家人。村里的房子废了的也很多,很多还是几年前才新建的,现在都被遗弃了。但村里的情况也在慢慢变得好转。有人在村口开了农家乐,吸引来不少城里人游览,偶尔卖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能赚点外快。村里的公路修得很好,公交车也很方便,想去别的村,听戏或者逛亲戚朋友也方便的多,也不显得寂寞了。

我经常看新闻,听说职业种田人是未来农业的需求,家庭农场是未来农业很重要的一种模式。虽然我也不太懂这些,但是觉得应该是村庄的发展方向,也并不为年轻一辈的离开而伤感,大家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农村人口减少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偶尔想起过去的田园时光,我还是有些怅然若失。恐怕再过些年,农村也许就只是远去的一个词了。

我有时也会想,乡亲们都不在乡村了,农业生产日益凋蔽,但想到大家外出能生活的更好,就觉得很欣慰。

——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 方永东

两年前第一次看到《农家书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刊物中的故事展现了社会变迁时期的乡村现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外出工作,一年就只能回一次家。思念家乡思念家人,却也无可奈何,也没有办法。父亲节来了,想起我常年在外很少见到他,就觉得对不住他老人家。我特地给家里订阅了《农家书屋》,希望能给父亲单调的生活带去点可供消遣的东西,希望天下所有父亲都能够身体安康。如果贵刊能偶尔发点关于老人保健方面的小文章就好了。

——天津市滨海新区 高伟

我是一个爱书的农民,没事就会去村里的农家书屋翻翻报纸杂志。有时候书屋会举办种田知识讲座,请老师来给我们讲科学种植的方法,有时还有法律援助讲座,我觉得学习法律知识让我受益良多。希望《农家书屋》杂志以后多刊登此类文章,能让众多的农村读者能从书本上学习这些知识。我觉得农村人的法律意识太淡薄了,受到委屈也只能认栽。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玉家湾镇 王天庆

生病是我们牧民最害怕的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扛一扛就过去了,但腰酸腿痛就不那么容易了。牧场没有医院和医生,要看病还得去旗里,一趟来回就得花费不少钱,怕就怕有时候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拖来拖去拖成大病。夏天又来了,高温中暑也,是很惹人的事情。希望以后能在《农家书屋》读到医疗保健方面的小知识。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 那仁

近年来,总听到关于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寒门难出学子之类的言论,贵刊如能开辟一个栏目,讲讲教育方面的内容就好了,我们父母平时帮不上孩子,希望孩子看到杂志能够反省自己,好好学习,也希望听听别人,怎么看待农村孩子上学问题的。我们一心想着供孩子读书,从来没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学习,也不知道这样辛苦,能否使孩子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走出农村。

——甘肃省静宁县八里镇 杨苗

猜你喜欢
贵刊农家书屋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何时不再“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