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中观 微观结合 窥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2014-04-29 21:34:30李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观唯物辩证法三观

李红

“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结合的方法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展示课堂魅力,体现当下高效课堂,凸出学生主体地位。下面重点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类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加以浅谈。

一、三观结合——新授课更新颖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颖的教法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效果。常规的新授课,教师一般是就某一单元中某一课、某一框题的某一个课题,纯粹是就一课题上的课。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孤立的零散的单一的一个个小知识点中。一堂新课的深度力度、难度都不能达标,重难点也不可能学习透彻,学生在知识的一知半解中又开始被动地进入下一个新课题孤立的迷惑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课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统一体。我们教师既要把握所谓的课堂共性的东西,又要有自己课堂个性的东西。让共性通过个性体现出来。三观结合的方法能弥补其不足,打破常规新授课的弊端,达到新课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题国家财政的第一课时:财政及其作用。教师应在开始(也可在课的中间或结尾,根据自己上课特点和需要灵活处理)从宏观的高度,引导学生:财政属于高一经济生活四大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分配部分,其由生产决定的与第二单元生产联系起来,分配影响交换消费,又与第一单元消费加强了联系,铺垫告知学生其与即将学习的第四单元经济背景密不可分。这样上课学生会感觉到新课的“新意”——知识清晰性、知识高度性、知识的体系性、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接着,引导学生从中观的视角看待本课时的内容,财政属于分配类型的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本节课框题:财政的作用与上一节课框题: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如此处理,学生体悟出新课的另一处“新意”——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财政为何能具有公平的作用?即财政的第一个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最后从微观的视角讲清财政的三个具体作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属于财政第一个作用——公平作用;资源、能源、交通运输、行业地区等属于财政第二个作用一调节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减税收等属于财政的第三个作用——平稳作用。微观的视角小切口式的技巧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新授课的“新意”又呈现在学生面前——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被一一破解了,在微观中理解到位,财政三个具体作用不会出现张冠李戴情况,重难点得到了有效化解。

二、三观交织——复习课更精彩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复习课是比较头痛难上的课,学生重视程度低,认为是“烫剩饭”,没有新意,是旧知识简单机械的堆砌,主观心态迫使他们的兴趣和激情处于休眠状态。再加上复习课的容量大(按单元或整本书)、时间短(一般都是一节课)、节奏快(当堂复习与检验)等特点。对教师的要求同样也增高,要达到知识的“凸扩显运”——凸:重难点、疑惑点、盲点、内在联系点;扩:联系实际的热点、核心知识的提取点、个别知识的加深点、运用能力的培养点;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复习课的中心;复习课如何才能上出它的精彩,达到复习课的目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的方法能让复习展示出它的精彩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克服学生对知识似曾相识的误会,使教师达到自己少教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多学的目的。

例如,高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复习课,宏观构建“政府”的大单元知识体系,展现政治课浓缩的精彩——达到把高二一本书看薄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政治生活四个模块第一单元公民观,第二单元政府观,第三单元政治制度观,第四单元国际社会观。政府与国家、公民、人大、党、民族、国际社会的关系:国家的性质决定我国政府的性质,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人民负责,人大是决策的执行者,接受党的领导,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我国外交政策的捍卫者。中观梳理第二单元内的知识体系,用线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呈现政治课凸显学生主体中心地位的精彩——发动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联系,学生之间讨论与探究,学生互助,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串出政府的线:职能——原则——宗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权威政府;微观的视角处理政府工作原则这一学生的盲点迷惑点知识,思想政治课盲点难点迎刃而解的精彩画面出现,只需两个设问:政府工作原则与宗旨的区别?学生加深对原则的理解: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对人民”和“为人民”的区别。进一步区别政府宗旨与党的宗旨的区别: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问政府工作原则的三点表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区别?学生思维被激活,陷入思考中,思维的火花点燃,工作态度强调为谁服务问题,工作作风强调实效问题,工作方法强调做事方法问题。

三、三观渗透——讲评课更深化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结合的方法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走进讲评课,融入讲评课,享受讲评课。思想政治学科的讲评课,许多教师感觉到讲评不动,常常出现讲评的很肤浅,讲评的不到位,讲评过的题下次测试学生照样错,有的题仅仅是稍加变化一点条件,学生便无从下手了,思维出现停滞状态。讲评课,讲评的是学生知识易混易错易迷惑点,做题能力的缺失点,大脑思维的技巧不足点,侧重于知识、能力、思维三个要素的同时提升。有的教师只是抓一个要素或是其中的两个要素,往往忽视思维要素的培养,导致讲评课变成“教师独讲、学生睡觉课”、“教师对答案、学生看卷课”、“教师批评学生厌烦课”等低效课堂。例如,一道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主观题,材料略两个设问:(1)上述材料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2)请从发展的两种状态,分析江苏省政府做法的合理性?学生作答情况很不理想。教师讲解时不能仅仅只说一下咱班学生错的很多,然后读下答案,这样学生思维没被打开。教师从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联系、发展、矛盾讲解也是缺乏高度与区分度,学生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依然会错。宏、中、微观结合的方法克服其不足,深化讲评与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从宏观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系深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中观体系讲清唯物辩证法与辨证唯物论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唯物论强调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个侧重世界是什么问题(辩证唯物论),一个侧重怎么办问题(唯物辩证法)——侧重点不同深化学生的掌握与理解。微观讲清发展观包括发展的实质、趋势、状态。实质指发展内涵,趋势指发展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状态指量变和质变一组成部分深化全面性与具体性。学生思维非常清晰马哲一辨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辩证法一发展观,知识在宏观、中观、微观体系中更加深化,更加体系,更加明了易区分;能力也在讲评中得到提升,训练看关键词与中心词的能力。做题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能让学生爱上讲评课,从宏观告知学生做题的一般思维一先看设问再看材料,答案的构成书本知识与材料两个有机部分,哲学答案的构成是演变出来的三个部分原理方法论材料,接着从中观培养学生审设问的能力,书本限制条件,材料限制条件,角度限制条件,主客体限制条件,一个设问中的规定性要找全;最后再从微观的某个题,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灵活性,条理性等;这样一节讲评课下来,学生知识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会乐在其中,在不自觉中喜欢上了讲评课。

猜你喜欢
中观唯物辩证法三观
“唯识与中观”专题讨论
哲学分析(2021年3期)2021-11-25 17:10:30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
五毛钱的“三观”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6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36
新时代粮食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维度思考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41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