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初
“布白”多用在艺术创作中,是通过巧妙地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以更加突出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在物理教学中,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维潜能也可以适当设计空白环节,在实实虚虚的结合中巧妙布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展。布自可以有多种设计,无论是在导、授、结的哪个环节,还是在空间、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根据课型本身的特点,为突出知识点综合运用,以达到使教学趋于完美的高效。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布白艺术设计与同行共勉,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导课留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原有经验以接纳、镶嵌新知、加强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减少将要学习新课程的难度,强调新知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生成,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探寻知识的意义。为让布白促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的设计要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对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感觉到一伸手就可以够得到的感觉,难度与梯度适中,避免让学生陷入茫然之中,而适得其反。
利用物理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巧妙地设疑引入新课,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大气压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提前看书预习的学生或许会知道纸片不会掉下水,水也不会流下来,但当松开手后,无论是对自己的结果失望的或是提前知道,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入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心中有一种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短暂“空白”,进而在自我意识中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智力和思维、注意力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二、教学过程留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心急的学生即使没有考虑成熟,也会迫不及待地回答,在某一些问题上,即使他回答得不正确,其他学生的从众心理也会使自身自动停止思考。教师引导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如何感受、如何联想、如何表达以及提高注意力,对于此类的主体活动,让学生通过短暂的困惑停歇来理清思路而使思维顿悟升华,给学生留有时间空白,让其有宽余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例如,为了学习滑动变阻器,可以在学习电阻的基础上适当布白:
哪一种电路元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学生回答:电阻。
电阻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学生回答:阻值大,电流小,阻值小,电流大。
如果我们想设计一个电路,让电路中的灯在需要亮时就亮一些,在需要暗时就暗一些,应该怎么办?
这样在原有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展开联想、思考、探究、尝试,学生很容易从内心感觉疑惑而逐渐明朗,变阻器这一电路元件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三、问题情景处留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常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一定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不是单纯的毫无问题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调动其思维积极性的同时,学生获得不仅仅是问题得到解决、方法得以掌握,从更高层面上来说是一个对科学活动的领悟,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物理的理解。
设计留白的问题情境,是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一上来就将学生堵死,没有思考的余地,或者根本就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一上来就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没有铺垫、没有情景,势必会使学生的头脑形成一片空白,哪能说上什么关系?在盲目中或胡乱猜想或根本不想。这种情况下既使给学生留白,留有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无所适从,也难以从中感受乐趣、产生活力,更别提什么自主性和创造性了。
换一种做法,让学生手托一本书:平放、竖放在手掌上或仅将一个角与手掌接触竖放来感受书本对手的作用效果,在学生交流、表达自己想法与观点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快乐的、主动的,探究活动也就会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课堂小结处留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为使学生实现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再认识,使其思维水平上升到更高层面,反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课的小结,虽说时间短暂,然而他却是知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在这一环节不一定非得是本节课知识的罗列,也可以是一个实例的拆解分析。在学习电磁铁一课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回顾电磁铁的相关内容,而是出示学校常用的电铃实物,在向学生介绍相关结构和示意图后,让学生分析电铃是怎么样工作的?这不仅可以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最后的讲解中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对前面的知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短短的一节课,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教师讲的太多,而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狭小,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出从众的心理状态,当他人说出问题的答案时,有时会不假思索地加以默认,这样学生在语言上、思维上和情感上都难以受到熏陶和锻炼。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既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可以是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还可以是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构建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