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茹
谈到家庭教育,胡适曾在1908年9月6日的《竞业旬报》上写过一篇《论家庭教育》,其中说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改进家庭教育,起始第一步便要大力开办女学堂。”可见,胡适认为要想教育好子女,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胡适能有这样的想法源自于胡适有一位善良、尽职尽责的好母亲冯顺弟。
读过《我的母亲》一文的人都知道,在这篇文章中,胡适对我的母亲冯顺弟是充满着浓浓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在文中他这样回忆到“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是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简单的几行字是胡适对母爱的最好诠释。胡适博士能成为一位近代的圣人、大师和爱国者与他的母亲教子有方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的母亲》一文,冯顺弟的言传身教有如下的特点:
爱:有一次“我”得了眼翳母亲在夜里把我叫醒她正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严:“我”说轻薄话,母亲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勤: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到校。
善:每年除夕年夜,家中总有一大群向大哥讨债的人,母亲从来都不骂他一句,而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每次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我都是按照上文的方式来归纳母亲是如何教子的。对冯顺弟本人和教子方式都是非常赞赏的。不仅是自己读完文章之后有这样的感受,很多教参也是这一观点。最近再一次读了这篇文章,发现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一点,即冯顺弟的教子方式完全正确吗?在文章中除了流露我开篇时提到的“胡适对我的母亲冯顺弟是充满着浓浓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以外。胡适对母亲的教子方式就没有一点点的惋惜和遗憾之情吗?我认为是有的,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前三段文字。
在第三段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在这9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与写字两件事。在文学和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主要叙述了自己失去学习音乐和呢美术的机会。胡适成年以后没有成为一位绘画大师或音乐家,是不是与小的时候因为失去这些方面有关呢?这是在文章中,以正面的例子向我们阐述的。
还有一个事例从侧面也可让读者读出:“十一二岁时,我稍有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对于与胡适同一时代的孩子而言,扮演一个剧中的角色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而作者却说:“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了。”由此可看出作者的童年是非常的平淡、无趣、游戏甚少。
作者的童年少了许多玩耍嬉戏的时间,少了许多孩子应有的童真童趣。对于作者的母亲而言可能算不了什么。并没有认为这会对作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胡适与妻子江冬秀的婚事也是其母为其做主操办的。在当时自由恋爱已兴起的情况下,胡适却没有毁婚。这样的婚姻对胡适的生活多少是有些影响的。在胡适的《论家庭教育》一文中,胡适在文中再三强调“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所以胡适认为,“现在要改进家庭教育,起始第一步便要大力开办女学堂”。令人遗憾的是,胡适先生后来的妻子江冬秀根本就没有进过学堂,这就是说,按胡适先生文中的观点,江冬秀女士是无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的。从文中我认为,胡适的母亲在这两方面有些专断,甚至是有些固执,没有过多考虑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份自由的空间。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请给孩子留一份自由驰骋的空间吧!让孩子能够在蓝天中展翅翱翔。
胡适的母亲勤劳善良、宽容大度、坚毅果断,更是一位热爱孩子的好母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母亲,胡适最终学业有成,名扬四海。但是她在教子方面过于严厉,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今天的家长与胡适的母亲已经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了,所以家长们在教子方面,应该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