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摘要】朱耷所画的作品一方面塑造绘画形体,从空间和平面两方面细腻对待,另一方面以“迹”造“象”,探讨了未知的精神世界,并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意境。本文从朱耷的生平、山水画、花鸟画及意境上分析其绘画特点,并对其做出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朱耷;山水画;精神意境;怪诞风格
绘画是表达精神、意境的一种重要形式。一幅优秀画作不仅要重视造型与空间架构,更要重视精神思想,与大众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因其特殊的身份与历史背景,其画作中所蕴含的精神情感与怪诞意象很值得探讨。
一、山水画作品
明末绘画在宋元山水画的影响之下,使得绘画内容更突出封建社会士大夫的艺术文化情趣,绘画表现形式也变得温静流丽、温情飘忽。这种表现形式非常适应明末时期的政治环境,一时间风靡当朝。朱耷取材选景大多都是荒寒萧疏的,描绘的都是些剩山残水,而仰塞之情则跃跃欲试,对其绘画歌颂之名数不胜数,如“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抑或“零碎山河颠倒树,写成图画更伤心”,都能表现出画家寄情于山水的表现方式,以自己山水画作表达对明朝的眷恋不舍,以及对新王朝的一种抵触情绪,充满了一腔郁愤、不满。他笔下描绘出来的山石并不像其他画家所描绘的那样,都是浑浑圆圆,或是上大下小。他所画的树,都是几个老枯枝,上面挂着几片随时凋零的树叶,就算在整个森林里,都很难找到这样的一颗枯树。他笔下的山水都是扭扭曲曲的,树都是东倒西歪、光秃秃的,显得几分荒凉。可是朱耷山水画作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作的山水画虽然荒凉倒不使人感到颓废与绝望,在一定程度上竟然还横溢着强劲无穷的生命活力气息,在荒凉、寂寞、孤独中,感受人生那苍劲的伟大,在悲愤之余让人不禁仰天长啸。这种与绘画意义相反的特殊性就是一种怪诞意象。
二、花鸟画作品
因为朱耷本人身世命运不一般,在其所处社会背景下,他作画时不能明确地将情感精神抒发出来,只能经由其含蓄难懂的题画诗跟绘画作品中怪诞变形的绘画对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借物抒情,通过象征的描绘手法来表达情感寓意,将物象拟人化,衬托成为感情归宿。朱耷笔下绘画出来的鱼和鸟,多经由特别的变形、夸张以及严重扭曲的绘画艺术处理,它们的表情大多是在默想、在追思,或在愤怒、在疑虑等。寥寥几笔,将鱼和鸟的投足之形态,或抬头挺身,或蜷缩一体细致描绘出来,似是而非,深深寄托了朱耷个人情感、心态。尤其针对画中对象的眼睛,一个个椭圆形的,根本就不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鱼或鸟的眼睛。通常情况下鱼、鸟的眼睛是圆溜溜的。可怪诞的是,朱耷画出来的鱼、鸟的眼珠似乎是可以灵活转动的,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笔下那条会翻“白眼”的小鱼。其特殊的翻“白眼”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朝传统文人内心那种曲折反抗之情。从朱耷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的人文意境。
(一)朱耷花鸟画的怪诞形态
朱耷绘画作品中的怪诞意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是针对花鸟画具体形态的描绘。朱耷的花鸟画总是对人们惯常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奇思怪想,创造奇异形态。例如1681年,朱耷做了一幅画作,一块石壁,后面有竹叶和牡丹,下面是一块岌岌可危的顽石,石壁上蹲坐着两只尾巴上拖着三根长花翎的美丽孔雀,在石壁的中央题诗为:“孔雀名花雨竹屏,如何了得论三耳。竹稍强半墨生成,恰是逢春坐二更。”初看这幅画题上的题诗,会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其实诗中关键之处就在于要理解透彻“三耳”跟孔雀三尾花翎表现出来的意象。“三耳”的说法来自古代的“藏三耳”一说,“藏”指的是“藏获”,也就代表了奴隶或奴才。一般人都是两只耳朵,但因为奴才通常都是听得最多的,需要呈现出更小心、更精明、更恭顺的状态,好似长着三只耳朵一样,所以有“藏三耳”一说。而在清朝,高官显贵的官帽后拖下来的是孔雀尾巴做成的“花翎”,一般都是皇帝赏赐获的,分成一翎、二翎、三翎这三个等级,花翎越多,说明做官等级越高。由此可知,这幅画跟这首诗的含义是专门讽刺那些显赫的达官贵人。明末清初时期,清廷网罗知识渊博的重要臣子,许多明朝人士纷纷投奔京都。对此,朱耷异常厌恶,就利用怪诞的花鸟画来嘲讽他们。
(二)朱耷花鸟画的空间特点
另一怪诞意象就是针对朱耷花鸟画具体空间的描绘。朱耷喜欢描绘各种各样的鸟,有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大至雄鹰,小至鹌鹑;也有尊贵的仙鹤和卑微的麻雀。可是他所画的鸟很少是在天空翱翔的。在他大多数画里,鸟停在树枝上,立在悬崖边,挂在石壁间,却少见飞翔在天空。他所喜欢画的鱼就更加五花八门的怪诞,朱耷很少画那种正常游弋于水中的鱼,很多作品里,鱼跃天空飞,鸟落地上行,朱耷为人们构造了反自然常态的绘画世界。朱耷认为平常人眼中,世界万物都是有定相之说的,鱼、鸟、鸭、石,一物相应地有一相,物物之间关联密切;且它们必须依照自然规则存活于世,鱼儿必须游弋在水中,鸟儿必须飞翔在天上,鸭子必须浮荡在水面,山石就必须显露在遥远的天际。可是朱耷却直接深入到“苍寂”世界里,将人们的惯性思维打破,使得鱼不再是鱼,鸟不再是鸟,鸭不再是鸭,石也不再是石,万物毫无定相之说,随便自己怪诞幻象而成。
三、绘画作品的意象表现
绘画形式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独一的,之前种种绘画特点,都直接与朱耷本人坎坷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绘画艺术及思想精神面貌的影响。明末后期,他安心学佛,使得绘画深受禅宗佛教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孤”的意象。他这段时期的绘画都是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意象,且其意象与绘画形式息息相关。因此,朱耷绘画作品的奇特、怪诞,与构图空间和形态造型直接关联。他在绘画构图时,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极致”,大部分画作采用的构图是极天、极地或极高、极低,抑或极疏、极密,在绘画构图中,这些都是相对对立的意象。这种对立构图方式再配以画中的残崖断壁、枯枝孤鸟,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一种特殊视觉氛围,直接和朱耷本人孤傲的内心情感相契合。
朱耷的绘画作品中,不仅只有强烈对立感的构图意象,还有很多造型奇特、有趣的小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作品整体有一种冷漠苍寂并且诙谐怪诞共存的微妙特色。以收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的《鱼鸟图》来说,除去它在构图方面体现出上述提及的特点外,画中小动物各自的造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朱耷的绘画风格。没有一丝起伏的寂寥的水里游着一条在翻白眼的细长鱼儿,它轻微仰着,眼中带着深深的冷淡怨愤。而鱼的上方有块石头,一只鸟儿站立其上,用一种惊讶抑或带一点同感的表情,低着头看水中的鱼儿。整幅画虽然采用对立的构图形式,但画中那一鱼一鸟不管是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在画作表现出来的意味上都直接产生了共鸣,两相呼应,整幅画作凭借孤石、怪鸟、怪鱼这三物体现出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幽默、怪诞的思想。
虽然在经历明末时期的国破家亡后,有着前朝遗民的一种落魄寡和,但随着学禅悟道的不断深入和时间的流逝,内心原本那种冷寂、苍茫、怨恨的感受逐渐消失殆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升华为超越凡尘俗世的境界。在朱耷晚年的绘画作品中,就出现越来越多的画作体现着大彻大悟后的宽心、适意:绘画力度陶然、轻盈,带给人一种宁静蕴藉之感;就算是画一条鱼或一只鸟,也没有了以前那种焦躁怨愤的气息,仅仅只是寂静、平淡。这些后期画作只是隐约让人觉得诙谐、怪诞。佛教慈悲意识的熏陶,使朱耷的画作中带着深刻的一种关怀情感:望世人以新生的最为纯真的心灵去接纳世间万物,在混乱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如刚降临于世般的心。
综上所述,任何高超的艺术都必须完美结合艺术形式和精神内容,而优秀的技艺也脱离不了人生坎坷的修炼煎熬。朱耷在自身那简约、飘逸、清冷且诙谐怪诞的绘画艺术上面赋予了无限的禅意,他本人及其所画的作品在整个美术历史中,有着特殊的一种存在感。
【卢 静,宿迁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