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个国家历史文明的写照,是一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由此可知,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但这种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于政治、经济,它往往通过无形的力对个人和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种无形的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把它命名为“软实力”,对软实力理论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而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一解释揭示了文化软实力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该国国家利益,其力量源泉是该国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软实力存在的目的和其力量源泉并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实质,反而会使我们片面地认为这种力就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力和对GDP的拉动力,我们往往把这种力物化、数据化和市场化。实际上,文化软实力不单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在本质上还应该指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鉴赏力、创造力和转化力。
一、文化的鉴赏力
文化的鉴赏力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鉴别和欣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批判和扬弃的能力,它的目的是让一个国家全面认清本国文化,理性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所以一个国家要想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国,它不仅要学会鉴赏本国的文化,而且还要学会鉴赏别国的文化,只有这样,它才可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尽展风姿。
对于本国文化的鉴赏,就是反思本国的传统文化,使本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做到古为今用。面对当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和”观念反思的结果。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当前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领导人对本国文化鉴赏的成果。这一理念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此外,今天西方国家正是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关于分权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才有了自由、民主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才有了这么完备的政治体系。
对于别国文化的鉴赏,就是洞察别国文化的精华,把别国优秀文化成果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做到洋为我用。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如果按照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是万万不可行的,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悖的,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市场经济是当前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认识到了资本主义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把它借鉴过来,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命题。正是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实践才有了我国现在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可喜成绩。同样,日本在近代正是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本国传统封建势力进行反抗,才有了明治维新,才有了现在的经济盛状。
另外,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苏联解体的重要根源之一,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建设搞不上去,而是因为其没有深刻理解文化的鉴赏力,只学会了全盘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没有认识到本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没有做到对本国文化鉴赏与对别国文化鉴赏的理性耦合,没有明确的、坚定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为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留下了通道,从而使苏联最终成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俘虏和追逐者,最终使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成为现实。
总之,一个国家和地区一定要增强自身文化鉴赏力。对于如何增强自身文化鉴赏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深刻理解本国文化。对本国的理解是鉴赏本国文化的基础,也是鉴赏别国文化的力量之源,只有深刻认识了本国文化,才能知道本国文化的不足以及该如何吸收和借鉴别国文化。第二,要有理性思维。我们鉴赏本国文化或别国文化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要根据世情、国情理性选择。第三,要保持本国文化的主体性。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全球化虽然使不同文化之间汇通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但本国文化不能因此而丧失自己独特地个性。本国文化不能丢弃自己独有的特色而盲目地效仿别国文化或被别国文化所同化。
二、文化的创造力
文化创造力是民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要想发挥好文化创造力必须要有相应文化的创造源和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的创造源是指一国的文化资源及科技水平。一个国家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是这个国家文化创造力的基础,直接决定该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文化资源是文化创造力得以尽情发挥的基础、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创造力就好比干涸的河水。大家可以看,中国近代发展起点低,但崛起速度在世界各国中是罕见的。这与我们五千年历史形成的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文化创造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文化的快速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低,这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无法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文化基础,但埃及目前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它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大国或文化强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其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却在近现代历史上败了北。究其原因主要是埃及国家的科技水平低,传统文化的再创新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所以无法完满地发挥其丰富文化资源的优势。
文化的创造者主要是指文化工作者和科学技术人员。文化的工作者和科学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寻求本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把传统文化中适合时代需要的部分进行再加工,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而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另外,文化工作者和科学技术人员还在为本国的教育忙碌,不断向新一代年轻人传授文化,努力让新一代年轻人拥有知识,拥有技术,拥有创新的能力,为本国培养新的文化创造者。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文化创造力的发挥离不开文化创造者。所以我们要把外国的知识分子和我国在海外工作的高技术人才利用一定的福利机制引进回来,成为我国的文化创造者,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创造力,让我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发挥作为一个大国的作用和风采,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文化的转化力
所谓文化的转化力就是把文化转化为一定的政治力和经济力并同政治经济一起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
文化转化为一定的政治力主要是通过民族精神、国民凝聚力、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表现出来的。一国的文化就是其国内各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拥有较强的国民凝聚力和旺盛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一国的政治文化是其政治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政治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法律、制度、价值观念等对其国家内部的稳定,人民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及对外表现的民主水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力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等上。如果一国把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那么可以带动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有,现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文化产业已越来越成为这股大潮的潮尖,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文化产业是一种绿色产业,它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利,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有利。只要中国大力继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其现代文化,那么中国的综合国力将会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一国的国际地位依赖于该国的综合国力水平,而综合国力水平的高低又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变迁过程,不仅包含巨大的经济、政治进步,也包含重大的文化进步。文化的转化力对于一国国际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转化为一定的政治力和经济力,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转化为相应的综合国力。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转化力的优势,让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另一动力。
四、结语
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这样,我们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文化软实力的深刻意蕴。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的鉴赏力、文化的创造力和文化的转化力三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的鉴赏力使文化软实力具有丰富内涵,文化的创造力使文化软实力具有永久活力,文化的转化力使文化软实力具有强大动力。国家要不断挖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优秀文化加以创新,转化为一定的政治力和经济力,使文化软实力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促进社会和个人进步,不断使文化软实力的这三个维度在理性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并寻找契机使三者达到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沈红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2]韩丽彦.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中共中央党校,2013
[3]李彦博.关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2014(03)
作者简介:罗正东,男,(1992—)河南省潢川县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