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澄泥砚审美观的异化

2014-04-29 18:31武铭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审美异化

武铭

摘要:本文阐述了澄泥砚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过程,经历秦、汉、唐、宋、元、明不同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影响逐渐产生审美变化的过程。旨在通过澄泥砚的发展历史,将澄泥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澄泥砚;审美;异化

一、引言

澄泥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林林总总不同材质的砚台脱颖而出是有其必然性的。研究澄泥砚审美的异化非常有利于梳理我国书写文化和知识分子审美趣味的变迁,通过这样的倒推研究,进一步发现澄泥砚发展变化的最终动力。从而能够从源头上给予澄泥砚发展更大的动力。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这一独特文化符号。

根据文献记载和笔者的研究,澄泥砚的审美大致可分为三个时间节点,汉代、宋代、清代。澄泥砚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秦代的瓦当砚。瓦当砚造型古朴,实用为主。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 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在秦代,文字刚刚统一并创立了隶书,砚台的制作还并没有形成单独的产业,而是利用其他物品改造而成。众所周知,汉代造纸术才真正的成熟,纸张成为了书写的主要工具。而且汉代书写规范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隶书的书写样式已经成为经典,正所谓“汉隶唐楷”由此而来,与此同时,笔、墨、砚也开始了快速的发展过程。研究澄泥砚的审美,和“笔、墨、纸、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分不开。

二、澄泥砚审美变化

(一)制墨工艺变化催生澄泥砚发展

墨研磨方式的变化导致的澄泥砚的发展。在造纸术没有成熟之前,中国书写主要靠竹简等作为书写载体,主要的书写工具为刻刀。利用天然石墨进行书写的场合比较少,对砚台的需求比较小。在考古发现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的发掘提供了最早的砚台的历史物证。发掘出墨一块(圆径2.1厘米、残高1.2厘米),石砚一枚(石砚配套有研墨石一个)。石砚的材质为鹅卵石,制作比较古朴,除了磨制比较光滑外,没有任何装饰。因为秦代的技术条件,墨制作的相当粗糙,必须在石质的砚台上才能进行研磨。使用相当不便,并且由于天然石墨的特性,字迹不清晰。

汉代造纸术发明后促进了墨的发展,发明纸张后用石墨作书已感不适,一种以漆烟和松煤为之的丸状墨产生了,丸状墨的出现为泥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汉代后出现了用瓦当磨制成型的砚台——瓦当砚。正象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还有一说,谓:“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砚台由于纸张和墨的变化,自身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磨制用品,一开始砚台的外观并不被人重视,重视的是其便携性和经济性。

(二)古代书法的发展导致澄泥砚的审美变化

自秦代统一全国文字后,书法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篇章。书法的不断进步对文人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书法艺术的逐步发展,封建社会的逐渐完善,将知识分子的审美倾向统一起来。澄泥砚的审美也在这一发展过程的同时得到发展,逐步形成了四大名砚之一的历史地位。

从澄泥砚的各代形制来看,深受书法审美的影响。例如,求度追韵两汉书法,求规隆法隋朝书法,尚意宣情宋代书法,抒情扬理明代书法都对同时代的澄泥砚有深刻的影响。在不同意境的书法时代,澄泥砚也被塑造成为与书法性格相匹配的形制。不同的形制也为书法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导致澄泥砚审美变化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导向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成熟的重要历史节点。从汉代开始,儒生更多的接触、进入到了权力阶层。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作为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极大的影响着澄泥砚的制作水平和发展走向。

澄泥砚的从一开始的古朴、造型古拙,到明代的严谨、造型精美,这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变化息息相关。文人的社会地位从隋唐科考兴起之后有了显著的提升,文人通过科举制度逐渐变为社会主流,逐步提升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将自身的审美倾向逐步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澄泥砚作为知识分子的必备产品在这一个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不断演化。

(四)新材料砚台的出现导致澄泥砚的审美变化

宋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发达。原材料运输已经不能限制砚台的制作,而且通过科举等选拔制度的改革,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升。各种珍贵的石材开始逐渐成为了砚台的主要制作材料。

石材的出现对澄泥砚的制作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石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石质砚台的可收藏特征和珍稀特性。从此时开始,中国四大名砚中,石质砚台占据三席。而珍贵的材质让砚台制作开始注重雕工,砚台的制作工艺开始日渐繁复。澄泥砚也开始在石质砚台的冲击下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佳作鲜有出现。至乾隆一朝,乾隆以帝王之能也无法恢复澄泥砚的辉煌。

三、新时期澄泥砚的审美趋势

(一)在当今社会砚台更多的作为一种书写文化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很完善的墨汁制作技术。研墨已经在书法的行业中成为了过去式。砚台的功能性已经从书法的实际需要中消失了。文房四宝中,笔、墨、纸、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前三个都是书法必须需要的媒介,只有砚台是作为中间的环节出现的书法用品,在秦代统一文字后,书法发展的2300多年历史中,砚台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不可或缺到文化符号。这个过程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砚台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变迁。

作为中国古典独有的书写形式的见证,砚台已经成为了中国书写文化的象征之一。砚台存储了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的操守和价值观的信息,也记录了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不断变迁的历史。

(二)澄泥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封建社会的彻底消亡,我国进一步重视文化的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进程逐步推进。澄泥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代,个性化的选择、多方面的个人发展和兼收并蓄的社会包容度都给了澄泥砚巨大的发展平台。砚台的丰富文化内涵无疑是澄泥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澄泥砚与当代突出环保和个性的时代特征无疑是更加契合,澄泥砚生于水而成于火,同时具备坚硬和流动两个特点,表现力强,文化积淀深厚。可以预见的是,与时代具有相同个性的澄泥砚必将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出现新的变化。

猜你喜欢
审美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