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方言的把握运用

2014-04-29 00:44胡旭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普通话民歌方言

胡旭

[摘要]我们在进行把握和演唱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既要考虑到如何能够表现歌曲的地域特点,还要考虑如何能够将其走出地域和语言交流的限制;既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和认识,也要兼顾方言在表现地域特点时的重要作用。如果完全采用方言进行演唱,只有当地人能够听懂接受,势必就会造成作品传唱以及对歌曲艺术文化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寻找和发现方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体现,总结出方言在演唱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族声乐;方言;地域特点

当我们把握和演唱一些从传统民歌发展而来,或是经过作曲家加工整理提取当地民歌元素进行再次创造的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时,主要应当采用现今全国流行的普通话,按照普通话的发音、咬字规律进行把握和演唱,为了避免造成整首歌曲缺乏地方风格特点,在演唱时不妨将个别字词或乐句依照当地语言发音,咬字习惯,采用方言进行演唱。主张在同一首作品中以普通话演唱为主,使用方言进行装饰性、突出其地域特点的演唱。

一、歌唱语言与方言的关系

方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在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着相同生活习俗、思想、感情、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时所采用的一种工具。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使用和流通有其局限性,即一种方言只能在某一相对稳定的地域范围内交流使用,超出这一地域范围便会有可能产生交流上的障碍。从本质上说,民歌同样也是特定流传范围的群体中一种特殊交流手段。在某些方面它与方言类似,紧密地联系着同一地区的人们,并且从思想、感情、文化、习俗、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对人们起着一定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全国不同地区南北方言的存在与使用,才会有南腔北调、风格各异的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汇集成地域特点突出、演唱形式多样“歌的海洋”,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演唱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言和普通话语言的平衡,方言的运用是体现作品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表现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文化和归属的一个因素。而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间的标准语言,其流通性和使用程度的广泛性是方言所不及的。演唱时普通话的运用促进了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唱,使得民歌流传的广泛性大大增强。

二、方言在演唱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作用

表面上来看,方言似乎对演唱所起作用不是那么明显,因为我们在演唱艺术歌曲或一些带有综合风格的创作歌曲过程中很少遇到关于方言的把握使用。但在演唱传统民歌或由传统民歌创作改编了的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用或借鉴方言进行演唱的情况,因为民歌的产生就是伴随方言的产生而来,民歌是在方言中成长,它的存在和传播依赖于方言的占有空间。同样脱胎于民歌经过作曲家改编创作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方言的使用也是其作品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唱好一首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果不对当地方言,即当地人的吐字发音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是一味地强调完全按照普通话的发音咬字去把握和演唱,那样恐怕是很难将作品的地域特点表现到位。

三、具有代表性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

如大家所熟知的,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就是一首很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槐花几时开》语言诙谐,很有地方语言特色。演唱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结合使用。如作品中的“树、手、舍、娘”演唱时要分别按照四川方言唱成“su/sou//se/liang”,此外作品中对于方言中衬词的使用也是演唱时值得注意的。如第十一小节处开始的仅一个“哎”字,将姑娘听到母亲追问时所表现出的慌张情绪与连忙思考对策的情景表露无疑。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对于声音力度的控制,不易过强,而应使声音婉转、柔和。我们在演唱和把握这首地域特点比较明显的作品时,一定要将作品的演唱风格表现到位,对四川地区的方言与民族性格要有所了解和研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不在作品风格和歌唱语言的选择应用上下一番功夫,那么想要将作品演唱到位是很难实现的。

有鉴于以上说明,在考虑歌唱语言与方言关系的把握时,笔者以为:方言的使用对于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把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方言恰当地运用到具有地域特点民族声乐作品当中是表现作品地域特点的一个重要手法。但是如果我们在演唱时整首作品完全采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势必又会造成与其他地域观众交流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流行。有鉴于此,建立在方言基础上,通过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田间地头即兴创造,完全采用方言进行演唱的民歌,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原生态民歌,我们在演唱这一类作品时所面对的听众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并且听众有可能对这一地域方言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演唱者在了解和掌握方言的发音特点和语言习惯基础上,可以先采用方言进行演唱,然后在展现出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再采用普通话进行演唱和把握。这样一来,既能从语言风格上展现民歌的地域特点,又能照顾到欣赏主体的接受、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某一地域特点的民歌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流行。

在采用方言进行演唱过程中,遇到不好懂,听不懂的个别字词时,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改动,但这种改动是以不破坏原有地域特点为前提的。这样一来,既能照顾到作品的风格和地域特点,又能使作品走出地域范围的限制,从而能够让更多人认识、接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也更加方便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和传播。比如,我们在演唱和把握《赶牲灵》这首具有陕北信天游民歌风格的改编歌曲时,其中第二段歌词当中的“牲、人”以及第三段当中的“我、路”,在演唱时为了突出其地域特点,应当借鉴和使用当地方言吐字、发音情况,分别唱作“seng/reng”和“e/lou”,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表现作品地域特点和风格。

演唱中方言一旦把握和运用得当,往往就会使整首作品风格鲜明、地域特点突出。也就等于找到了把握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风格特色的关键。作为民族声乐演唱的学习者,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地域、各个民族声乐作品,这就需要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学习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方言的语言特色及发音吐字特征,然后将其合理地运用到作品的把握和演唱当中,用以体现不同地域特点、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和风格,从而更加完整地展现作品的内涵。

猜你喜欢
普通话民歌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