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飞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它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它展现给我们音乐美、结构美、绘画美,情操美。学会鉴赏诗歌,从浅层说能提高应试能力,从长远来看更助于吸取文化精华,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创造新文化。如何去鉴赏,才能品出诗独到的芳香,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呢?
“磨刀不误砍柴工”,鉴赏诗歌亦如此。找到正确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会事半功倍。下面,我谈一下诗歌鉴赏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包括四方面:(1)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展开联想,还原诗歌情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具体剖析文本(辨题目、看作者、剖注释、析诗句)。(3)掌握、识记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4)审题、规范答题。
一、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展开联想、想象,还原诗歌情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再创造的主要方法是想象活动。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抓住生活当中的一些景物,构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我们欣赏诗歌时就是要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诗人构成的画面,通过想象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当中,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以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如在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应扣住“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发挥联想与想象,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会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和瘦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思乡、羁旅漂泊的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二、具体剖析文本
(一)辨题目知题材,了内容
诗歌中对题目的辨别非常助于理解诗歌。辨别题目往往就能知道该诗是哪类题材的诗,进而可以分析该类题材的内容及表达技巧。每类题材的诗都有它固定的一些内容及技巧。辨题目,知题材,就有方向可循了。
如咏史怀古表达的情感往往是以下几种:(1)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忧国伤时。(3)仰慕赞扬古人成就,表达建功立业之情,并委婉批评现实,或壮志难酬(功业无成)感慨或悲愤。(4)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自己创业无成的感慨。其手法一般是:虚实、对比、用典。
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分析题目中的“览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可知其是咏史怀古诗。那么,我们就可结合它表达的几种情感和常用的用法很好地来分析诗。
(二)看作者,识内容,想风格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鉴赏诗歌。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亦如此。诗歌语言精练,表达情感丰富,不会用一定篇幅去介绍社会环境和背景。要想理解诗歌思想情感,除分析作品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扣住作者生平,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在鉴赏诗歌时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归园田居》时,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官场的厌恶,对农村生活向往的思想感情,而且诗人的诗表达的情感一般也是固定的。
如杜甫的诗表达的情感:(1)忧国忧民。(2)羁旅漂泊中的思乡,壮志难酬。(3)对祥和、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又如,杜甫的风格为沉郁顿挫,而白居易的诗歌浅显易懂。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的内容大多与社会背景结合得紧。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剖注释
诗歌当中的注释是提示信息的,或是诗人背景或是境遇,有时还能从中知道诗歌题材。抓住了,理解诗歌就会容易很多。如,秦观《千秋岁》的注释是:(1)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2)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抓住注释中的“贬”和“西游”时间此等,我们可推知情感有“词人的谪恨离痛”。方向性就有了,我们就可以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了。
(四)析诗句
诗歌情感表达必须借助语句,因此,对诗歌语言环境语句的剖析非常必要。我们要从诗句的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来分析。整体分析是避免断章取义,而局部则是抓取重点词语,如表达情感、境遇、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们可挖掘以下重点词:啸哀:猿的叫声凄厉。萧萧: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形容白发多。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然后,整体把握,我们就可读出杜甫表达的情感。
三、掌握、识记诗歌的一些基本常识
(一)掌握一些常用典型的表达技巧及其运用
如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哀情衬哀情。(2)托物言志。(3)以景结情。我们熟知表达技巧及其运用对理解诗歌和做题都有帮助。
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中,我们就能很好地分析出作者运用了“触觉、视觉、听觉”等手法。又如,从杜甫的《绝句二首》“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我们可分析出其手法为“动静结合”。
(二)掌握常见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诗的意境,即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如在读《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结合景物心中感受那种情境。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用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象”可以说是事物,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意”可以说是诗人的情感。因此,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如在分析《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紧扣“枯藤”等意象。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将自己孤独一人流浪在外、思乡的游子之情融入这些意象中,渲染出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孤独惆怅之情。此外,我们应掌握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月亮:思乡、高洁;梧桐:凄凉、悲伤等。
四、审题、规范答题
通过审题,我们应确定范围,找准答题方向,尽量缩小答题范围,这样答案会更准确。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并要做到层次清晰。
总之,方法要结合文本灵活掌握,持之以恒,定会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