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启
我从事戏曲演员工作已有二十余载。在多年的演员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戏曲打击乐对整个剧目的演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演员来说,应该学会它,懂得它,运用它。下面,我就对戏曲打击乐的认知作一浅显的谈论。
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戏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戏曲剧种组成而显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光彩夺目的民族气息和韵味。在戏曲整个显现中,演员与乐队之间是红花与绿叶的结合,是鱼水关系。这种结合的好坏则体现艺术整体的完美与否。由此可见,戏曲乐队在整个剧目的衔接贯通中所占的比重。
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个剧种中,尤其以国粹京剧为代表,黄梅戏、越剧、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大剧种,对乐队的体现更是明朗。不仅如此,打击乐更是一朵绚丽的花朵。
戏曲音乐分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在戏曲中就是民族管弦乐;噪音就是打击乐(即武场)。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它在整个剧目贯通中对“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起到渲染和烘托作用。尤其是武戏,它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下面,我就打击乐的地位、类型、曲牌等予以浅显说明。
一、打击乐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戏曲音乐从其组成的内容来讲,应该包括打击乐、曲牌、唱腔、念白四个部分。打击乐是戏曲音乐的主导部分。它自成体系,用以配合、烘托表演动作和念白语气的节奏感,渲染规定情节中的思想感情、环境气氛、连贯剧情,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风格。因此,打击乐在戏曲音乐中所占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打击乐器有它独自的特点。它包括板、鼓(单皮)、锣、钹、手锣、钗锅、小钹、哑钹、云锣、大筛、风锣、小堂鼓、大堂鼓、碰钟、角铁、吊钹、梆子等。下面,具体说明当中的四大件在演奏中的特点。
1.板鼓。它是打击乐四大件中的主要乐器,兼有指挥作用。演奏灵活多变,可同时演奏板与鼓,也可双楗司鼓。锣鼓点子的引入是由板鼓作为“开头”,不同的“开头”引出不同的点子。板鼓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开头”来指挥打击乐器的,因此板鼓占打击乐的中心地位,起到主要的指挥作用。它动作的大小则指示不同乐器的演奏。如右手动作大,指示钹演奏,右手动作小指示小锣演奏,右手动作虚,指示小锣轻击等。由于板鼓发言清脆、短促、高而尖,在乐队中很突出,所以板鼓也用它的音响来指挥。例如,点子的开头是强奏“大八 大八大八”则指示是[走马锣鼓]的演奏,点子的开头是弱奏。“龙冬”接“大大 大台”的提锣则指示,[夺头]的演奏。锣鼓点子的强弱变化也靠板鼓来领。板鼓“开头”音响柔和,则整个点子要求轻巧、柔婉。板鼓“开头”音响强烈,则整个点子刚劲、有力。板鼓指挥时,也可以突然加快速度、突然强击、突然加花等各种手段来指示节奏的转接,点子的变化。
2.大锣。四大件中仅次于板鼓,俗称“半拉鼓”,即半个指挥。它为主要乐器,演奏时要“稳、准”。大锣分为多种,有低虎音、中虎音、高虎音、大苏锣、小苏锣、武锣等。它发音响而强劲,豪壮而浑厚,往往在强拍上演奏,声音突出,起到分句、分段的作用。它具有稳定性、终止感。因此,点子往往占用大锣结束。大锣演奏有强弱之分。如“仓”“顷”及闷音“宫”或“匝”几种方式,从而获得不同的音色变化。
3.铙钹。四大件中的一种。由于铙钹在制造时采用相异的、不协和的音程关系,其音响十分锐利、刺耳。演奏时要求灵活机动、音响强弱、节奏紧松、速度快慢、十分丰富。它能使点子“锦上添花”富有生气,在弱拍或弱拍位置上演奏,有相当不稳定的感觉,使点子的进行急促、迫切,具有动性。铙钹在演奏时有强奏“才”“闷击”“扑”。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颤音奏法,如[撞金钟]。
4.小锣。四大件的一种。小锣在点子进行中往往一字不漏地演奏,节奏活泼,发音明朗。小锣发音很有特色,即发音终了时,往较高音转去,而戛然而止,十分清脆、新鲜。尤其是在“提锣”或点子的空挡“台”音特别明显,使整个点子清新鲜明。小锣在演奏时有强奏“台”弱奏“令”闷音“匝”几种方式,以得到不同的色彩变化。
二、锣鼓点子的类型
打击乐用文字及节奏型记成谱子称“锣鼓点子”或“锣鼓字谱”,旧称“锣鼓经”。锣鼓的打法多变而复杂,但就其程式运用和发展规律来看,不过就是几种基本的节奏形态发展、变化或综合而来,计六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仓—或—仓仓—”,节奏型为“—×—”或“—××—”,比较密集。单色型为单一音色。如“仓”是以大锣为主,“才”(七)是以铙钹为主,“大”为鼓(单皮)的单色,“衣”为板的音色。如[流水]。
第二种类型:“—仓才—”,节奏型为“—××—”,由稳定一音“仓”到不稳定一音“才”,富有动力性,音色型为“仓”“才”两种音色。如[冲头]。
第三种类型:“—仓台 才台—”,节奏型为“—×× ××—”,通过以加手锣比第二种类型紧凑一倍,比较活泼、明亮。音色型为“仓”“才”“台”三种音色手锣的位置很突出。如[纽丝]。
第四种类型:“—仓才 台才—”,节奏型为“—×× ××—”。由于“才”两次在拍的弱位置出现(即后半拍)增加了不稳定性,且由于“才”音增多使音响尖刺、硬脆。音色型是“仓”“才”“台”三种音色。如[圆场]。
第五种类型:“—仓 台才 乙台—”,节奏型为“—× ×××—”,为3/4节拍,其中还出现了切分节奏,顿挫有力。单色型为“仓”“才”“台”“乙”数种结合。如[马腿]。
第六种类型:“—仓 台台 才台 乙台—”,节奏型为“—× ×× × × ×—”,还是在2/4(4/4)中运用的切分节奏。音色型为“仓”“才”“台”“乙”数种结合。与第五种区别在于这种类型以“台”音为主导,且都在后半拍三次出现,强位置是“仓”“才”,因此,节奏比第五种稳定,音色比第五种丰富。如[滚头子(即抽头)]。
锣鼓点子大都是以上几种类型的发展,变化成综合。
三、曲牌
曲牌音乐分清曲牌、混曲牌两种。清曲牌用弦乐、笛子来演奏。混曲牌为大唢呐曲牌,又配上严密的锣鼓经(或带有人声的唱词)伴奏,为打击乐的补充。它气势磅礴、庄严宏大、群众性的大场面,多与军事行动有关,如发兵、班师、会操、布阵、设伏、运送辎重,以及帝王、官员出行时的仪仗开道,神仙、妖怪的驾云、驾风等有关,成为音乐伴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因它比打击乐题名富于旋律性,因而在渲染气氛配合动作等方面能获得更细致的效果。如文职官员上下场用的[六么令],武将领兵上下场用的[风入松]等。
综上所谈的浅显认知,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打击乐更有研究、发掘之处。它已成为专业演职人员研究的课题,也是戏迷、票友的必修之课。在国外,如欧洲、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对打击乐颇感兴趣,一致拍手叫好。国内观众,除看戏之外,对打击乐的精彩演奏一致赞许,情有独钟。他们对打击乐的发明,运用都伸出大拇指,把它夸为“会说话”的组合音乐。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