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娱乐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014-04-29 07:23:09康亚莉
学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娱乐

康亚莉

摘要:娱乐文化盛行,对儿童的审美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培育审美主体健康向上情趣的责任,要正确认识娱乐、运用娱乐,利用娱乐教学使音乐成为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娱乐 审美

音乐被大众所接受的常见形式就是娱乐,音乐文化也逐渐融入娱乐文化。从“快男超女”到“我是歌手”,音乐节目流行泛滥,但却越来越让人搞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而当这些主流娱乐缺乏艺术养分,以致丑美不分、好恶难辨,会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他们对娱乐内涵的认识,迫在眉睫。

一、正确认识娱乐

娱乐不仅仅是“玩乐”“消遣”。《现代汉语大字典》解释娱乐是取乐、欢乐,作名词时意思是欢乐有趣的活动。娱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积极参与本身所带来的经历,从中体会到意义和满足。娱乐活动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对于少年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丰富生活,加快其社会化过程,丰富想象,发展智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简单地认为看动画片、玩玩具就是孩子的娱乐,学习也可以是一种娱乐,或者说以娱乐的方式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灵活运用娱乐方式,树立正确的娱乐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娱乐习惯,使学生在娱乐中辨别美丑,提高审美,在提高审美中找到娱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定位娱乐

当前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要我们在“寓教于乐”的道路上一步到位,那是不现实的。中国式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娱乐的成分,教师在娱乐中教,学生在娱乐中学,带着愉悦的心情,通过娱乐的纽带达到教学相长。

(一)“娱乐”教学,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儿童的生理、认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是“玩”,把娱乐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需要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娱乐,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当然必须指出:那些使音乐课蜕变为肤浅、粗糙、并无深意的游戏课,和把奥尔夫歪曲成“闹尔夫”的音乐教学,根本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精神的背离。

(二)正视音乐学科的地位,强化“娱乐”符号

我国小学校园音乐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虽有改观却并不乐观。音乐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但音乐学科有其独特优势: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比主科生硬的知识灌输、抽象学习有教学优势,特别是在高度紧张的文化学习后,学生有放松和“娱乐”的迫切需求。我们可用好这个特点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此外,音乐学科实施的是考核而非考试制度,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在音乐课堂搞点改革、增强“娱乐”,也没有太多顾虑。将“娱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标志符号,为儿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合适不过。

(三)凸显校园音乐的“娱乐”功效

校园音乐的娱乐功能在于通过音响的感知唤起学生美的感觉,感受到它好的内容和本质,引起愉悦和喜爱,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调节作用。音乐活动之父卡尔·布龙认为:“娱乐性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人们可以欣赏、参与和开展的各种集体音乐活动。从锻炼、教养、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到智力开发、增进了解和提高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娱乐性音乐活动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个人在这种集体音乐娱乐互动中,能够以没有压力的方式演奏音乐、感受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获得许多有利于精神健康和身心快乐的好处。

三、在娱乐中提高审美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应通过娱乐教学的形式,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学生心里,使其感受音乐美的无穷魅力,在美中陶冶情操、培育道德,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在游戏中提高课堂效率,打牢审美基础

没有音乐知识做基础,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音乐,如何欣赏音乐,因此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简短导入后直奔主题,课堂效率就能大幅提升。导入方式可以采用音乐游戏,其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流动、旋律起伏、节奏跳跃、音色异同、速度变化,并随之作出反应,在学会分辨不同音乐要素的同时训练听觉、视觉和运动觉,达到学习目的。除此之外,我们应把握好游戏的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如我们可以组织节奏训练类游戏、音准训练类游戏、培养音乐感受类游戏、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识谱类游戏等等。

(二)引导学生进行甄别,树立审美标准

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参与、融入到大众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对流行音乐的看法,不能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流行乐也有好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良莠。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陈美的小提琴,“神秘花园”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平时多看、多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拓宽音乐欣赏渠道,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

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要在课内,更要在课外,而具备娱乐特质的内容往往更易于让人接受。易中天、于丹等在百家讲坛上的成功,与其娱乐特质是分不开的。

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活动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师课内不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比如好的原创电影电视音乐、配乐,老歌新唱新作的不同音乐表现……),与学生一起去倾听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在学生课外多多发掘喜欢的、能感染自己的音乐,再回归课堂,师生一起去分享、交流,从而对其音乐审美进行潜移默化的提高。

娱乐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娱乐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化与价值的冲突。这不仅是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要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让他们逐步学会建立审美、提高审美。正如贝多芬所提倡:使得“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

参考文献:

[1]于河.中师声乐教学与儿歌范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唐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3]李少沛.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职业技术,2012.

[4]范晓君.基础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原则.中国音乐教育, 2002.

[5]郭爱萍.对音乐教育理念的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06.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审美音乐教育娱乐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5:06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2:30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9:30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