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丽
新课程改革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逐步替代应试教育,对数学的应用已经逐渐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阶段,数学课程是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当中必然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便是能够学习并且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术能力。小学的课程知识,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知识;小学的数学课程,其中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以后学习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学好小学的数学课程,对小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小学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在为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最新的教育理论以及最新的教育观念,来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最好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激发并且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
1.想要小学生喜欢数学,就必须先要他们喜欢上教师。中国有句古话:“爱屋及乌。”这句话的本义是,爱房子,也会爱上那房顶上的乌鸦。也就是说,原本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如果喜欢了数学教师,那么这个学生也会连带地喜欢上数学,从而对数学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那么小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变得容易许多。
2.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心对数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既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追求并且掌握知识,以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寻求数学领域更广阔的课程知识。想要引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及状态,努力地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选择新颖、灵活、生动、合理的数学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讲解时,利用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蓝猫”情景的投影片,让“蓝猫”给小伙伴们分西瓜:“有22个西瓜,要分给5个小伙伴,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西瓜?还剩下几个西瓜?”由于情景当中的“蓝猫”是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以直接激发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都积极思考,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与交流,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小伙伴可以分到4个西瓜,还剩下2个西瓜。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数学中这种枯燥、乏味的计算题,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求异的思维进行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因素。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只重视传授给学生知识,只是一味地讲,不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听进去,是否真正地理解并且掌握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显然成为了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没有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需要相互交流的,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讨厌数学,讨厌学习数学,这样,数学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有所降低。
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地与同学合作,相互探讨,协作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只是起辅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同学探讨与合作的机会与空间,使他们有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主动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教育的目标。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变得“我要学”了,才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增强小学教学中的生活实际的应用性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要注重其应用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出发,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习、理解并且发展数学,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时,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所以,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灵活生动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观察事物。
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与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学生亲自动手测量,通过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充分地直观操作,研究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把生活引进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使小学的数学教学更加的生活化、实际化、应用化,教师要重视起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这样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效果突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最新的知识理论武装自己,不仅要高效率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与活泼天真的小学生一起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成为优秀的工作者,让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努力为国家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数学人才!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