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2014-04-29 00:44李雯雯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辅导员理论

【内容提要】 新时期,教育环境、对象、载体、内容的变化给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也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由之路。文章试从机制健全、理论规范、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探究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可靠路径。

【关键词】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 李雯雯,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7-0057-02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针对新问题积极展开研究,不断探索当前学生工作的科学方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本文立足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重点从理论、实践、机制三个层次探讨新时期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以理论为基石,规范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方法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要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一定要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遵循科学的科研工作方法。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夯实自身理论基础。作为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首先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会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辅导员还要涉猎与岗位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以便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运行规律;同时也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专业设置及相关知识,使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高校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还包括熟识学生工作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

其次,高校辅导员要有敏锐的科研意识。在理论研究中,辅导员只有常怀敏锐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推进并创新学生工作领域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积极关注新问题,聚焦关键性问题,追踪老问题,对这些问题或做整体上的把握,或在微观角度做出细致分析。

再次,高校辅导员要扎实做好文献工作。文献工作是一切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文献、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锻炼自身的问题意识,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焦点及前沿,才能知道哪些问题别人已经解决,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哪些问题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做好文献工作,就要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即达到六个字的要求:看尽、读透、选精。

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善于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思考。读文献、读别人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进入到学科理论前沿,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另一方面也容易束缚住人们的头脑,在未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人云亦云,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高校辅导员一定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结合学生思想动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积极探索,更为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

二、以实践为抓手,提高高校辅导员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本身就具备实践性。其一,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直接来源于实践。其研究对象就是其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其开展的研究环境就是自身实际工作环境。其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养成直接指向实践。辅导员工作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同时也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前线,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指导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最终目的。辅导员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关键是要以实践为重要抓手,时刻注意把握实践进程。为此,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放宽视野,既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也可以聚焦本院、本校、本地区的工作实际,甚至可以放眼国外。

高校辅导员以实践为抓手,从而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辅导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中、从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中掌握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技能,使科研工作的开展更为顺畅;二是辅导员善于把握学生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影响较大的关键问题、尚待解决的老问题,从而为课题的申报、项目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三、以制度为保障,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机制

为督促和鼓励高校辅导员主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机制,以稳定的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第一是健全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要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就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辅导员选聘标准,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采取组织推荐与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一批真正热爱学生工作,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背景,且善于钻研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选聘后,高校应明确高校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明确其工作职责,又鼓励其承担相关的科研工作。

第二是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评估机制。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仅要面临职称评定的压力,还要接受职务晋升的考核,故而其科研成果多体现为基于学生管理实务之上的个体案例反思和经验总结,这就与一般高校教师从事学生整体的理论探索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高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一套能够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从而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是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激励机制。高校首先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加大对其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其研究成果的重视及奖励力度,积极促进其科研成果转化,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其次要将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与其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相结合,不仅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第四是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强化机制。即通过建立研究团队、构建交流平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来强化辅导员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促使其自觉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首先,高校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鼓励辅导员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组建学生工作研究团队,为其提供经费支持,并配备团队导师,鼓励他们从不同侧重点开展理论研究。其次,高校应积极搭建科研平台,通过构建职业培训体系、举办并鼓励辅导员参加相关学术论坛,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再次,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以国家、省、市课题为引领,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的辅导员科研项目体系,设立相应的辅导员科研单列项目和经费,鼓励高校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迈进“大众化”,工作对象的“大众化”及工作要求“个性化”的矛盾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负担。辅导员应主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不断探寻,将工作的热情和累积经验转变为理论成果,在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辅导员如何做科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

[2] 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6).

[3] 陈宇红.辅导员成为研究者——缘起、本质与途径[J].教育导刊,2010,(7).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辅导员理论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