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 改革现状及背景

2014-04-29 00:44李敏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住宿书院学院

【内容提要】 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国内部分高校探索选择了书院制育人模式。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中,书院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教育任务,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对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部分高校推行的书院制育人模式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现状及产生背景,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书院制育人模式学生管理背景

【基金项目】 本文系列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进研究——以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改革为例”(项目编号:SGH12344)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敏,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7-0029-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学校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问题日渐突出,弊端日趋明显。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已难以全面适应新形势需要,亟需与时俱进,优化管理模式。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形势下,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古代书院及国外高校尤其是牛津、耶鲁、哈佛等国际名校住宿学院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

书院制是指在书院与传统专业学院并存的前提下,以学生生活社区为依托,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和践行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体制。书院作为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通识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书院制育人模式不仅是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次实践性努力,更是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一次改革。

一、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剖析

书院的名称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西方也有类似的教育机构,但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呈现诸多差异。当前国内高校实施的书院制建立在古代书院和当代西方住宿学院制度的基础之上,但其内涵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书院,学者们更多地将其表述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是以私人办学为主,将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结合,著书研修、讲学授徒,融讲学、藏书、教研于一体,崇尚讲学自由,管理自主。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制度或称为一种文化组织形态,古代书院之名始于唐,终于清末,一直延续了上千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教育史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胡适曾称:“书院之废,实是吾国一大不幸事。”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书院”这个概念很少被提及,更常使用“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最早出现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与之相对应的住宿学院制是指高等院校提供特定的场所以供学生集中住宿,并充分利用集中住宿的优势,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学生管理制度。这住宿学院制实质上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对近代大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代,牛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都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住宿学院,为这些名校的一流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住宿学院内通常设有教授的工作室、起居室和咖啡厅等学生公共活动场所,通过温馨生活氛围和学习场所的营造以及各种课程、活动的开展完成其育人目标,把学生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书院制育人模式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并非试图在现代教育体制之外恢复古代书院的独立体制,因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国家化趋势已日趋明显;书院制育人模式也有别于国外高校实施的住宿学院制,因为中西之间教育发展史与文化传承不同,不可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国内高校的书院制是指在书院与传统专业学院并存的前提下,以学生生活社区为依托,开展通识教育,着力践行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体制改革。与传统专业学院的学生管理不同,书院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共同居住的同一生活社区。这种不分院系的、集体生活社区式的书院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交流、成长平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设施齐全、资源共享的社区内共同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在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从而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团体协作能力。“书院实际上是学生人格养成、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书院)不只是对其(指学生)思想方面进行引导,还要对其(学生)生活习惯、气质修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还要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构建一个良好的空间,在书院里要形成‘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氛围,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书院制度下,“学生彼此间相互学习获得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作为一个群体,住宿学院给其每个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

自2005年复旦大学首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以来,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部分高校目前都在一定层面和范围内进行了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从各高校书院的定位、规模、机制运作等方面分析,国内高校实施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可以分为部分书院制模式与完全书院制模式两种类型。

所谓部分书院制模式,是指为了解决高等教育某一方面的问题,将符合特定要求的部分学生集中实施书院制培养的模式。推行部分书院制模式的主要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其书院制模式的具体实施又呈现出不同特点。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推行的是横向交融式的书院制模式,其书院设立之初大面积地接纳低年级大学生,设立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的通识教育方面的问题;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华东师大的书院则更多类似于传统高校推出的实验班,以学生的选拔条件特殊、培养方式特殊为主要特点,其接纳的大学新生数量有限,将其统一编为一个或几个班进行特殊培养,所呈现的是纵向培养式的书院制模式。

所谓完全书院制模式,是指将所有新入学的本科学生都纳入不同书院的生活社区实施特定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为典型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实施的书院制又称为学院—书院“双院制”。2008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全面推行书院制,书院学生的归属按照学科交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划分和调整,根据书院发展的实际需要,计划今后将逐步实现学生自行选定书院入住。随着八大书院的逐步建立,西安交通大学初步实现了横向交融、纵向贯通。所谓横向交融表现为书院涵盖多个专业背景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书院这个集体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纵向贯通是指书院不仅包括低年级学生也包括高年级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书院内互通有无、互助共进,提倡学友相携精神。书院重视集体活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在学业导师帮助和协作下经常自主组织各种特色活动,为书院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以此促成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书院成为学生交流、自我管理、身心成长的重要社区。“双院制”模式下,学院侧重于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主要负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等相关学术事务。书院侧重于负责教学计划课程之外、与学生学业发展相关的行为养成和实践锻炼等教育任务。书院与学院互相配合力图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园生活服务,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博与专精上融通合一,在求学与修身上相得益彰。

二、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改革背景分析

尽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在实践推行过程中存在种种差异,其改革的力度也源于各自有别的出发点,但从宏观角度看,其改革又处于颇为相似的大背景之下。

1. 高等教育受到社会发展变革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入,各种思潮汇聚在高校,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把大学生带入了信息网络化时代。处于网络化时代的高校教育不再是封闭的,高校教师不再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高校也不再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唯一来源。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但是,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在忍受着“信息爆炸”的困扰。由于阅历不足,青年大学生缺乏甄别筛选能力,易被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虏获。

实践证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革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任务、新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缺乏、理想模糊、团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以及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为了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知识水平高思想水平也过硬的新一代大学生,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迫切需要积极探索一种更为有效、更能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2.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伴随着扩招、自主招生等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当前的大多数在读高中生都能进入高校学习,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大学的任务和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当前的高校尤其是综合型、研究型大学除了要继续实现原来高等教育的育人任务,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任务。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品格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往往比专业能力更具有竞争力,高校育人目标也由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教育逐渐侧重素质教育。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学生的全部工作基本全由各专业学院统管。高校扩招前,学生规模有限,教师除了完成教书和科研等主要教学任务外,还能较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状况;而且高校扩招前录取的学生基本上是高中阶段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或“好学生”。因此,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学生数量急剧攀升,部分高校甚至连满足正常教学生活需要的教室、宿舍都无法足量提供,各专业学院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上。学院领导的主要工作精力集中在项目、课题、资金、职称、人才引进、专业发展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学院党务工作边缘化,学生党建更趋弱化;辅导员编制不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现有辅导员还经常被专业学院当成教辅人员随意使用,导致他们无法以足够的精力、时间和动力去关注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给予足够关注和及时解决。近年来,就业制度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又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一切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弱化严重。在各种指标和价值观的驱动下,高校教师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社会活动等事务上,无暇顾及学生思想工作,“教书”“育人”脱节甚至已经呈现名存实亡的态势。而在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下,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大学生缺乏适时有力的引导,忽视了对自身健全人格和健康思想的自我教育和培养,自我意识膨胀,更多的关注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完善,一定程度上漠视集体和他人的存在,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改变管理现状并实现教书育人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3. 当代大学生需要健全的人格教育

当前,进入高校的“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呈现出与“70后”“80后”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但同时又敏感脆弱、自我管理能力弱。这些“90后”大学生从中学来到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心灵历程也经历了巨大跨越。尤其是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管理模式,容易给部分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冲击”。此外,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以后,大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远离世俗的“象牙塔”,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也不再仅仅是中学里的佼佼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心理认知等方面差异较大,学生综合素质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参差不齐迹象,彼此之间相互适应问题明显,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高校宿舍的集中住宿使学生住在一起并形成类似家庭的团体,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宿舍大多仅仅停留在住宿这一单一的功能定位上,不能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90后”的大学生尤其是新生需要学校给予类似于父母般的耐心指导和严格督促,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同时健康成长。虽然专业学院设有辅导员对新生进行日常管理,但种种原因导致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很难体现对新生的个性化服务。在考上大学即等于成功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一些学生主观上放松了自我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未能及时到位,从而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自我约束弱化、团队意识淡漠、公德意识缺失等不良表现。中学教育的缺位和过渡时期已经显现出来的的不良表现必须在大学生活伊始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有资料显示,在发生留级、退学、自杀的高校学生中,大多数往往是大一就出现了课程不及格现象。这种状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辅导,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大学期间的成绩都很差以及其它更为严重的问题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国内外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书院教育的产生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书院是融藏书、讲学、教育、研究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圣贤人才。古代书院之所以能够在培养人才、提高生徒道德修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与其独特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书院不仅注重传授儒学知识,而且重视道德修养,尤其强调教师的身教和学生的行为养成。书院教育的突出特色是精心设置德育课程体系,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明道”“传道”的办学宗旨和以德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希望“立书院以救学校之失”,传播圣学、弘扬圣道。古代书院学生管理教育的特色和经验对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住宿学院制是国外高等教育采用的主要教育管理模式,耶鲁、哈佛、剑桥等国外一流大学均在实施。其所采用的集中学生住宿、设置院内活动场所、组织特色活动等做法,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自我管理的多种机会,并以此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集体合作氛围,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国外实践证明,住宿学院的学生管理体制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大学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且这种教育传统也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也为我国高校育人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结语与展望

正是基于以上共同的社会背景,部分高校在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并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最终选择书院制育人模式作为学生管理的改革模式。这种不分院系、集体生活、社区式的书院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学习交流平台。书院在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设施齐全、资源共享的社区内共同活动,更利于其在信息、思想等方面相互交流、影响、促进,学生在这样的生活社区里彼此间相互学习、相互教育,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书院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环境。

虽然国内高校的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是在慎重思考、缜密安排下开始的,但其开创性的改革探索依然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总结边调整边前进。书院制模式作为新兴事物,还没有被广为接受,甚至遭受诸多质疑,其改革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但是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具有积极实践意义的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翠芳.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 胡适.书院制史略[A].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孙翔玲,贾天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 吴增礼,肖永明,唐亚阳.中国古代书院德育实施方法及其特征探析[J].教育研究,2010,(3).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住宿书院学院
男生女生住宿差异大赏
初等教育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白鹿洞书院记
P大的住宿学院
学院掠影
住宿业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