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自助农场经营研究

2014-04-29 02:26:51张世俊陈浩方怀恩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论分析经营模式发展前景

张世俊 陈浩 方怀恩

[摘要] 2013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为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我国农村家庭农业经营模式改革的进程,文章针对文件发布后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地区新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分析,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探讨新型自助农场(即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模式:集生态农场、开心农场、旅游休憩农场优势为一体,使其具有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打造“城市的后花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就业以及城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自助农场 经营模式 理论分析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18-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促使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2013 年“家庭农场 ”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鼓励和支持农民合法承包土地使其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许多农户抓住机遇,主动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在政府政策、技术、资金的支持下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和基础,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家庭农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政策不到位、资金缺乏、土地规模小、缺乏理论指导、自身经验不足、经营模式不够完善、传统模式影响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厦漳泉地区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合理的新型自助农场(新型家庭农场)模式。

一、研究新型自助农场的现实意义

1.适应当前农业发展需要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如何解决农村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土地、资金等问题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新型自助农场(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其概念的提出不仅顺应了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如何实现以及当前农村大量闲置土地如何利用所面临的难题。家庭农场比农业大户的土地规模化 、集约化程度更高 ,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家庭农场的精细化管理 ,市场化 、商品化程度 、土地产出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主体都要高出一筹 ,其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农业的先进生产力。而且现代农村中的家庭农场建设,还具有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改变农村经济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2.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启示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日趋深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与国外农业竞争中逐渐显示出其弊端,而同属于世界经济大国的美、英、日等国家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领先于我国:在美国,在建国初期就出现了由政府引导、农场主集合土地发展农业的家庭农场制雏形。到了20世纪,美国家庭农场已经具备了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在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十大农业生产区,家庭农场的经营专业化、现代化让美国农业发展日益稳定,农业所带来的国民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多。在日本,对农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结合,限制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保证农民获得土地开展生产,政府激活了土地使用权,调动了家庭生产的积极性。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家庭农场发展上,存在着经营体制创新不足、经营模式不适应现实、土地流转不明确、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探讨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包括新型家庭自助农场经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厦漳泉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有利条件

厦漳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厦漳泉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了土地从事非农产业,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使农地的进一步流转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和投资农业的经营者,他们对中小型家庭农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厦漳泉地区政府大力支持。当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一号文件”精神,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进行工商登记,升级为现代家庭农场;加大对现代家庭农场的财政扶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对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视同为农民自产自销待遇;强化新型农业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的运用。

厦漳泉地区新生代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的家庭农场正朝着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转变,新生代农场主具有较深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具有前瞻性,在生态意识、网络销售、休闲农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树。

厦漳泉地区家庭农场具有生态效益。以种养结合模式为例,它不仅在稳定农场粮食生产和保护基本耕地方面作用明显,同时在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地区部分家庭农场通过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了天然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和推进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养护农田作用明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三、当前厦漳泉地区新型自助农场的发展现状

1.生产技术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厦漳泉地区几个较为典型的新型自助农场,我们发现目前厦漳泉的家庭自助农场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一是当前厦漳泉地区家庭自助农场普遍使用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用于种植、喷灌、收割、防虫、治虫来辅助农业生产;搭建蔬菜大棚。二是结合厦漳泉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开展养殖业,种养结合、相辅相成:以桔梗和家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为农场供气;以家畜粪便饲养蛆虫,发展渔业和家畜业,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绿色与生态。三是新型自助农场中,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如:利用网络打品牌,通过网络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生产水平,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生产经营知识等。四是在漳州梅林EM生态家庭农场和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开辟有许多土地做为试验田,农场主通过聘请和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实验,选出适合农场种植使用的品种和技术来提高农场产量和质量,从而加快农场生产技术进步,推动区域农业技术变革

但是,厦漳泉地区家庭自助农场发展整体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滴灌技术、塑料保温室、无土栽培、计算机管理技术等利用有限;与农业技术部门和高校联系不够密切;农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应用于农场建设发展。

2.自然环境状况

厦漳泉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多,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和农作物的生长,也决定了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但该地区夏季台风频发、暴雨和洪涝灾害及次生灾害经常给农场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厦漳泉地区位处东南丘陵地带,红壤地为该地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天然优势,但其地形也限制了大部分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制约着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场经营规模状况

目前,厦漳泉地区的家庭农场经营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家庭农场的规模多以 50~200 亩的小型家庭农场为主,1000 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很少。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农田大多数面积较小,难以连结成片进行机械播种和收割等机械化操作。家庭农场经营比较分散:首先是地域上的分散,如厦门垵炉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垵炉发展需要的农地饱和之后,只能往其它乡镇拓展,农场主两地奔波、一心二用;其次是家庭农场之间经济联系较少,各自为营,大家都把对方当成竞争对手,对于市场上的信息以及优良品种多各自保留,没能形成规模效应,相应地在市场竞争力上也就表现得比较弱,抗风险、抵灾害的能力也很弱。

4.农场管理状况

厦漳泉地区家庭自助农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在本地区是较为领先的。如:漳州梅林EM生态农场和垵炉蔬菜合作社,漳州梅林EM生态农场能够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生态品牌,以“家庭农场+对外营销”管理模式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和品牌影响力;垵炉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定位为“家庭农场+合作社”,二位一体,合作社入股有利于保证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稳定、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相结合更加具有竞争力,而家庭农场又有充足的农产品和农业风光兴办农家乐。

但是,厦漳泉地区家庭自助农场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大都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投入不科学,缺少成本核算导致成本过高。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考察国外家庭农场和我国沪杭一带新型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不难发现,家庭农场主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还要懂得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等经济杠杆进行投入、产出的经济核算,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5.组织与经营状况

厦门地区新型自助农场经营模式为“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组织模式保留了合作社的组织模式。泉州和漳州地区新型自助农场大多为“家庭农场+自身加工企业”,是比较纯粹的家庭农场经营组织模式。

5.1厦门地区新型自助农场组织与经营状况

5.1.1组织状况

厦门同安部分家庭农场结合本地区典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利用现有的政府规章制度构架新型自助农场的组织模式,农场的最高机构为全体社员大会,农场设立合作社设理事长1名、理事4名,执行监事1名。

理事会负责农场日常的运营和业务,采购优良品种和引进农机技术供农户使用;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工作和经营状况,保障农户利益;农户资金或土地入股合作社,股份持有较多者可以入选理事会,并以此来获得合作社内优良品种、农业耕作机械的使用,并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而获得价格优惠的农药和化肥等。而家庭农场结合本地合作社正是利用这种内部优势,在组织上抱团,扩大竞争力。

5.1.2“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的经营模式

以合作社为媒介,有机的将政府、市场、农户结合起来,通过将“农户联合起来”面对市场的时候“抱团取暖”合作社代表农民与涉农企业谈判取得订单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机具等。这样一方面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和中间商的利益,可以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农户个人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与政府进行沟通,获取政府农业相关补贴更加便利,也更加有利于政府对农业产业的调控,病虫害的防止,农业科技的推广。而且合作社农户之间土地流转方便自由,小型家庭农场可以通过与合作社来与其他社员购买、交换耕地,使自己的耕地连结成片、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5.2泉州、漳州地区新型自助农场组织经营状况

5.2.1组织模式

由种植大户发展而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通过流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种植,同时雇佣农业科技人员与普通农民进行田间管理、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技术攻关等等。

5.2.2经营模式

如漳州梅林EM生态农场,其通过主打生态理念进行农产品的无公害种植,同时产品直销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利益损失,产品直面市场,未来经营方向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生态产品的销售吸引忠实顾客及产品会员,依托农场旅游资源(云水谣),将会员组织起来进行休闲娱乐,使旅游资源与农产品资源结合,服务业与农业产业结合。

泉州地区清源山附近的家庭农场,跟漳州梅林EM生态农场一样,依托景区和城市郊区优势,开办自选草莓园和农家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体会原滋原味的农家乐。

四、厦漳泉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中存在问题总结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由于厦漳泉地区地处东南丘陵,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作业难度较大,设备建设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

发展不平衡及经营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存在小农经济意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存在“上热下冷”的观望现象,部分区域农民对参与经营家庭农场还存在疑虑,导致对其经营家庭农场积极性不高。

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部分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对家庭农场缺乏市场意识,普遍满足于现有发展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态意识不足。工业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区。工业和生活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或者良田,造成河流和土地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和家庭农场生产。此外,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农药残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且这种污染态势呈逐年加重趋势。

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农场耕地规模难以扩大。农场的先决条件是土地,以现在的厦漳泉地区家庭耕地规模来看,由于个体家庭所拥有的耕地面积较小,家庭农场需要的土地很难实现自给自足,农场主只能通过交换、承租、入股等方式来获得土地。但是现行的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农场不能拥有完全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同时对所承包经营土地的长期收益缺乏预期能力,而且在厦漳泉地区,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向农场主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规模的土地来生产经营和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这不仅影响了农场主对农作物的耕作规模的长期规划也影响了农场农产品的产量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厦漳泉农村土地流转也相当不规范,一些农场主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并没有对所流转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致使农场的土地被分成许多小块,没办法成片经营,不仅使农场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难度加大,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和成本投入。面对农户承包地极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农场土地规模化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进行合理规划

五、完善新型自助农场经营模式探讨

结合厦漳泉地区发展家庭自助农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农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提出新型自助农场的发展方向和探讨出较为完善的新型自助农场经营模式。

1.新型自助农场的发展方向

建设生态农场,科学发展。坚持“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种养结合,多元化经营。“种养结合”农业经营模式是一种源自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模式。厦漳泉地区家庭农场可以学习珠三角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原有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养殖业,可以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或者利用畜禽的粪便夹杂桔梗建设沼气池为农场日常生活供气;种植业的农作物也可以为养殖业提供食物源,作为养殖所需的饲料基。种养结合是一个将生态、经济和技术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而养殖业又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彼此互为供求关系。这种生态结合的实质是在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一个以农促牧,以牧促农,以农牧产品促加工的“种、养、加”开放型的农业生产新体系。【8】

城乡居民共同构建开心农场。鼓励城市居民广泛参与到农场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划出一片土地,让一些有兴趣的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休闲意识强的城市居民参与农场经营,当一回真真正正的农场主,城市居民利用空余时间在农场里种植、休闲、娱乐。这样既可以多层面地体验电脑游戏“开心农场”所没有的生活情趣,又可以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副产品,同时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原生态旅游休憩农场。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原生态旅游休憩农场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农场可以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等等新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中就地消费。

2.新型自助农场经营模式

2.1“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模式

新型自助农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经营者拥有法人资格。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仅使经营者像专业种粮大户那样,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以农场作为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来促使农民增产增收。更为重要的是,拥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可以进行绿色食品认证、3C认证、标准化基地申报等,这些我们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也在漳州梅林EM生态农场中看到过:农场不仅有绿色食品认证,还有SGS认证。这为家庭农场的商品化、品牌化发展埋下伏笔。一旦条件成熟,高端农产品就可以创立自主品牌,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促使农产品价格逐步攀升,经营者从中享受到更大的收益。同时,有了法人资格的农场主,对待家庭农场的经营会更加谨慎,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销售方式等问题,这让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具市场化特点。【6】但需要关注的是,现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生产和销售能力也很有限,单个家庭创品牌有难度,政府对此应多加扶持,让有条件的家庭农场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2“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模式分析

2.2.1以市场主导。首先,该模式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增大,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其二,为市场交易而生产,属于现代企业组织范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环境条件。

2.2.2信息化与机械化并存。该经营模式将逐步引进新型的农业机械,以机械化替代人工劳作,解脱人在田地中束缚、缓解当前家庭农场用工难困境。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

2.2.3专业化生产方式。该采取专业化生产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并不断追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及参与社会分工与协作。农场主要组成人员根据自身能力和擅长领域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家庭农场日常的管理和运作,一部分人负责家庭农场农副产品和加工领域的经营,最后一部分人负责店面直销、直接与市场接触,扩大家庭农场的市场销售渠道,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3“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的经济分析

“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是“农户+采购公司”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一方面,采购公司与农户两个本应地位对等的市场主体几乎是依附关系。采购公司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利用自己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和市场信息的掌握,将农民的收益控制在较低水平,导致农户部分经营权丧失,利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松散的利益联结机制容易引致机会主义行为,契约的软约束使得“采购公司+农户”机制不稳定。【1】而“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一定程度地克服了原有模式的固有缺陷,随着规模经济效益的显现,大大增强了农场主的市场参与能力,减少了交易中的效率损失,有助于资源的帕累托配置。而且通过家庭农场、微型企业与店面直销的结合能够促进规模经济的出现,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规模经济效应还体现在家庭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入成本下降,同时还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新型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模式,高度顺应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新兴自助农场经营模式的完善过程中,根据最优半径区域内具体的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农业技术等情况,匹配合适本区域内的 “家庭农场+微型企业+店面直销”模式,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就业、城乡可持续发展等发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 :《“公司 +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年(10):94-97

[2]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65-69

[3]弓圆:《家庭农场建设须从全局统筹协调》[J].中国商贸.2013(20):185-186

[4]王鑫:《家庭农场经营中的农产品品牌塑造问题探析》[J].2013(17):9-10

[5]李志远、李尚红:《美国的家庭农场制给予的启示与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13(9):64-68

[6]闵杰:《农地规模化经营探索—家庭农场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卷第06期:55-56

[7]金凤、魏明宇:《浅谈农村家庭农场建设新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8]候鹏程、俞平高、莫成伟:《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t2):1723—1725

[9]赵远兴:《推广家庭农场的困境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10]黄延廷:《我国农地规模经营中家庭农场优势的理论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5期:81-84

[11]黄新建、姜睿清、付传明:《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J].求实:2013(6):94-96

[12]王鑫:《中国家庭农场构建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33-35

猜你喜欢
理论分析经营模式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34:30
西安健身房经营模式分析
韩国化妆品代购的前景分析
下一代互联网IP技术研究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实体店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54:20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原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4:49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10: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