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凤银 陆玉安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特色养殖业的得到快速的发展。荔波县自然草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放养香猪产业。结合实际对荔波县发展养殖香猪产业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 养殖业 香猪 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12-01
荔波县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06年荔波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灾害性天气少。年平均气温16—19℃,无霜期270—330天,是一个天然大温室,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3.96%,自然草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放养香猪产业。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发展养殖香猪产业分析如下:
一、发展香猪养殖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在观念上呈现了由量到质的改变。健康、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成为了一种追求健康的时尚饮食消费定势。近年来,香猪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城乡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走俏,需求量逐年增多,人们对香猪肉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香猪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发展生态养殖香猪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的南部,东经107°37′—108°18′,北纬25°07′—25°37′之间,西邻独山,北连三都,东北部与黔东南州的榕江、从江两县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两县接壤。全县辖17个乡镇(6个镇11个乡)170个行政村118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和平坝分别占全县面积的71.52%、18.28和10.20%,荔波县耕地资源少、而林牧用地等非耕地资源多,尤其适合发展用地较多的香猪养殖,能极大地满足香猪养殖发展对用地的需求。
2.交通条件便利
荔波县交通较为便利,连接兰海高速的独山麻尾至荔波小七孔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小七孔镇至荔波县城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独山至荔波县城至大沙坡至环江的二级公路已列入黔桂两省区公路网规划,其中独山至荔波县城段即将开工建设。荔波飞机场是2007年9月建成通航的旅游支线机场,机场现开通贵阳、重庆、成都、广州等客运航线。全县各村组均通公路或简易公路。
3.品种资源优势
3.1香猪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以体小、早熟、肉鲜而闻名。主产于贵州省的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等,与其接壤贵州省三都、荔波、雷山、丹寨县及桂北地区融水等县均有分布。这种猪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基因纯、无污染等特点,被国家列为二级珍稀保护畜种。1999年曾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特优产品”称号。
3.2荔波香猪与邻县的从江香猪属同一品种,中国农业大学王连纯教授将该品种香猪特点概括为“一小、二香、三纯、四净”四大特点。
三、香猪产业发展基础
1.香猪养殖现状
1.1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3月荔波全县有香猪存栏5025头,以小型猪场和农家散养为主,全县100头以上存栏的有2户共440头,50—100头存栏的有7户453 头,10—50头存栏的有4132头。
1.2荔波县目前香猪养殖的历史悠久,香猪饲养量曾占到全县生猪存栏的30%以上,不少农民有香猪养殖技能和经验。在物质缺乏年代,人们追求消费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导致我县香猪饲养量和存栏比重锐减。但边远地区的农户仍在坚持饲养香猪,随着人们对猪肉的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以原生态养殖为主并具有良好风味品质的香猪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群众对发展香猪养殖的积极高涨,在荔波建设香猪养殖基地具有良好群众基础。
2.生猪规模养殖基础较雄厚
荔波全县有万头猪场3个,300头至数千头的中小型猪场数十个,规模养殖出栏的商品猪占全县总出栏的70%左右,目前随市场消费升级和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转而追求香猪为代表的以传统生态方式饲养,生长慢、饲养期长的猪肉。而以全价饲料饲养,生长快、饲养期短的三元杂交猪等猪种的养殖盈利空间小、市场价格波动大,县内不少规模养猪场有意转产发展香猪养殖,在荔波发展香猪规模养殖具有良好产业基础。
四、生态养殖香猪效益分析
1.养殖效益
经过对香猪养殖户的调查,以户饲养香猪能繁母猪20头计算,按每头香猪母猪年繁殖成活仔猪15头计,达产期年繁殖成活香猪仔猪300头。预计有100头以双月龄以上8—10公斤左右体重时出栏,双月龄香猪乳猪每头产值300元,按每头100元利润估算,总产值3万元,纯利润1万元;预计有200头香猪养至8个月达40—50公斤体重时出栏,每头产值1500元,纯利润450元,200头育肥香猪总产值30万元,纯利润9万元。那么,养殖户通过养殖香猪产生纯利润10万元/年。
2.社会效益
2.1荔波县实施《2013年荔波县香猪产业建设项目》后,建设有1000头能繁母猪的香猪核心场1个,建设3个总规模1200头能繁母猪的香猪扩繁场,建设有60户家庭农场、香猪养殖合作社的香猪养殖示范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我县香猪产业带建设,促进荔波县香猪养殖业的发展,把香猪养殖培育成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2依托县内有实力的畜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带动农户发展香猪规模养殖,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畜牧业内部调整、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2.3有利于推动区域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
2.4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有利于帮助农民创业,有利农村富余劳力就地创业就业。
3.扶贫效益
荔波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比重大,参与养殖香猪养殖户户均纯收入3万元(按户均25头能繁母猪,双月龄乳猪出栏计),实现稳定脱贫。
4.生态效益
香猪饲料以米糠、麦麸、酒糟、豆渣等农副产品及瓜、菜、牧草、野菜等粗青饲料为主,耗粮相对较少,且有助于推动开发野菜资源和开展人工种草,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利,同时采用无公害标准饲养的香猪产品为天然保健食品,有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县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养殖香猪产业,把我县香猪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养殖收入,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霞. 重庆地区香猪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调研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吴秀高. 试论南丹黑香猪的保护与开发价值[J]. 广西畜牧兽医,2011,05:269-271.
[3]杨洪涛. 从江香猪产业将重新崛起[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2-03009.
作者简介:莫凤银,(1977年-),女,贵州荔波人, 毕业院校:贵州大学,研究方向:畜牧兽医,职称:助理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