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劲柏
叶用莴苣,属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1~2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生菜、莴菜及千斤菜等。叶用莴苣营养丰富,以生食为主,也可以炒食或做汤;莴苣属于低糖、低脂肪蔬菜。除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乳酸、苹果酸、莴苣素、精油、甘露醇和甲状腺活动激素。常食有利于人体血管扩张、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脏病及精神衰弱等疾病也有辅助疗效。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日趋多元化,叶用莴苣的消费量也日渐增长。
1 生物学特性
叶用莴苣根系分布浅而密集,多分布在20~30厘米表层土壤内。茎为短缩茎,茎上着生叶片。叶片褶皱,有锯齿或深裂,叶色有绿、黄绿、紫红等颜色,叶片有散生和形成叶球等形式。
叶用莴苣喜冷凉环境,适应温度范围为10~25℃,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幼苗对温度的适应性强,生长适温为12~20℃,但幼苗亦能耐-5~-6℃低温。叶用莴苣属长日照作物,在日照14小时以上时,有利于抽薹开花。生长期间要求中等强度光照,光照过强或过弱对生长影响不良。全生育期要求有充足水分。幼苗在湿润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使幼苗生长不良,易徒长或老化。结球期水分不足,产品器官小而且味道苦。水分过多易出现裂球,且软腐病发病率高。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质壤土,一般莴苣喜微酸性土壤,土壤的适宜酸碱度为pH值5~7。生长期需要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每生产1 000千克产品,需吸收氮2.5千克、磷1.2千克、钾4.5千克。其中结球莴苣需钾更多。
2 茬口安排
莴苣可以长年生产,因此可以多茬育苗。在4~5月份采收的莴苣,可在春天2~3月份播种育苗。5~6月份采收的莴苣,应选用耐热、抗病、抽薹晚的品种,一般在4月份播种。9~10月份采收的莴苣,一般在6~7月份播种。冬季可在日光温室里生产,并可随着采收腾地后定植。在播种育苗床上,可随时播种,每月播种一茬,定植一茬,收获一茬,做到边播种、边定植、边收获。
3 无公害生产
3.1 育苗
3.1.1 种子消毒与催芽
莴苣种子小,发芽快,一般多用干籽直播。种子一般只进行晾晒灭菌。如浸种催芽,则先用凉水浸泡5~6小时,然后放到16~18℃条件下见光催芽。经2~3天即可出芽。
3.1.2 配制床土
由于栽培季节不同,所以有露地育苗和保护地育苗两种形式。育苗可以在生产田里就地作畦播种。也可用营养土块、纸袋或营养钵育苗。育苗床土用50%腐熟马粪和50%园田土,每立方米床土再加尿素20克和过磷酸钙200克,过筛后混匀,在苗床上平铺5厘米厚(成苗床平铺10厘米厚)。
3.1.3 播种
播种前,对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撒0.5厘米厚的细土,随后即可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5~10克,播种后,盖细潮土0.5~0.8厘米,保持土温15~18℃,盖塑料膜或草苫保温,一般经3~5天可出土。如果在露地育苗,在出土后10天左右(1叶期),则可进行间苗,以不影响幼苗生长为度。
3.1.4 苗期管理
在2~3叶期,即可进行移植,苗距6~8厘米为宜。每营养钵育壮苗1株。移植前浇足底水,栽后覆土,栽苗不可过深。移植缓苗期,要保温保湿,气温在20℃左右为宜。缓苗后,要降湿降温,气温降至16℃左右。此期关键是促进苗子健壮,不徒长。不同季节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冬春季保护地育苗要重视保持适宜温度,选用采光好,便于通风的温室做苗床,适当控制浇水,不可湿度过大。夏秋露地育苗,要注意防雨遮荫,减少强光照射,降低湿度,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地块,注意防治蚜虫,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3.2 定植
定植前先整地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 0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普施后浅耕15~20厘米,然后做1米宽的畦,畦高10~15厘米。在秋、冬季节,为了提高地温,可提前1周覆膜烤地,當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定植时,行距以25~30厘米为宜,每畦4行,穴距25厘米。如果栽散叶莴苣,株距可为15厘米左右。按一定株行距用打孔器打孔栽苗,然后培土并稍加镇压。将畦面耧平后,按畦浇水。
3.3 田间管理
一般栽后5~6天就可缓苗成活。莴苣移栽缓苗后,即可浇水追肥。对于结球莴苣可实行1周蹲苗,蹲苗结束后再进行水肥管理。每667平方米可随水追尿素10千克,并且要保持土壤潮湿。无公害莴苣生产特别要注意收获前30天停止追施速效氮肥,防止叶片内积累硝酸盐过多。另外,结球莴苣在心叶内卷初期,还应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莴苣不耐高温高湿,当气温超过25℃时,应通风降温或采取遮阳措施。同时,莴苣又怕水涝,所以畦内不可积水,雨后须及时排水。在夏季热雨过后,必须及时排水。
莴苣的茎叶幼嫩多汁,在田间作业时要注意不可损伤茎叶或根系,否则易感病害。在气温高、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要趁叶面无露水的时候,摘掉近地面的黄、老、残叶,以防染病。
3.4 适时采收
不论结球莴苣或散叶莴苣,其茎叶在老化前都可随时采摘。但产量最高、商品价值最好的采收期,则以叶片充分长大、叶绿叶厚的脆嫩期为好。如果用手轻压叶球,有一定承受力,叶球的松紧度适中时采收为最好。夏秋季节收获晚,球内花薹迅速伸长,使叶球失去商品价值。
采收的方法是:对散叶生长的莴苣,可擗摘大叶留小叶,将采摘的叶片捆把上市,也可整株割下。结球莴苣收获时,则从地表割下,摘掉外部老叶,叶球外保留3~4片外叶,即可包装上市。莴苣在3~5℃条件下,可保鲜10~15天。
在采收储运的过程中,一定不可挤压,否则易诱发赤褐斑病,导致腐烂。
4 主要病害防治
4.1 病害
4.1.1 农业防治
无公害生产中可与豆类、玉米等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紫色或深绿色品种较抗病;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合理密植,生长后期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4.1.2 药剂防治
定植前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灭菌,每667平方米用药量
1 000克;防治霜霉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软腐病可于生长前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浇根,抓好前期施药,连施2~3次,间隔10~15天。
4.2 虫害
莴苣虫害较少,保护地栽培主要有蚜虫、温室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为害。可采用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药剂的使用上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
4.2.1 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地膜或挂银灰色塑料条驱避蚜虫;温室大棚的通风口处覆盖防虫网,防止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迁飞;用30厘米×30厘米的硬纸板,涂上黄色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或凡士林油),挂在行间高出植株顶部,每667平方米挂40~50块,当黄板上粘满蚜虫时,再重涂一层机油,一般7~10天重涂1次。
4.2.2 药剂防治
蚜虫和白粉虱初发期,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1.8%藜芦碱水剂8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美洲斑潜蝇可选用1.8%齐螨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