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生 丁艳
2005年,一纸公文踢开了国内民航业的大门,民营资本如潮涌般进入民航业,怀揣着儿时飞天的梦想,朱兆彬从香港来到青岛筹建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现在,八年的时间过去了,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已经从一个几近倒闭的小学校成长为民营航校中的领头羊;朱兆彬,这个航空业的“门外汉”也蜕变为业内翘楚。每件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中途的奋斗,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开着宝马车进来,推着自行车出去”
“如果时间回到五年前,我可能不会选择这一行业”。尽管采访中回顾起创办飞行学院的艰辛与不易,朱兆彬这样说,但是在记者看来,这更像是对自己艰苦创业的宽慰,而不是坚持选择的后悔。因为,在朱兆彬的心里有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有一个“飞天”的梦想。
2005年之前,朱兆彬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香港经营养老、物流、软件、地产等业务,旗下拥有香港多家私营养老机构,可以说与航空事业完全不沾边,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他接触到了这个领域,小时候对天空的向往、开飞机的梦想慢慢复苏,恰巧这时民航总局出台的新规中提出非公资本可以投资民用航空业,这样明确的信号,让朱兆彬的梦想有了一个起点。
其实,早在2003年,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就开始筹建一所飞行学院,但由于种种原因,筹建并不顺利,2005年,朱兆彬和朋友开始接手,从筹建到拿到合格证书,他们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很多投资人放弃这个领域,开始撤资。现在回想起来,朱兆彬开玩笑似地说,投资航空这一领域真是“开着宝马车进来,推着自行车出去”,投资大,风险高、收益率低。
2007年,朱兆彬终于拿到了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成立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证,当时上面的编号为2号,而1号就是我国最大的民航高等学府——现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这也意味着朱兆彬建立的将是我国第一家民营飞行学院。
“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2007年7月28日,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正式成立。当时,学院有10架飞机,以临沂机场为运行基地,办公室租用在城阳。当时的股东之一山东航空派来了3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没有飞行教员、没有机务、更没有空管,学院只能一个一个地招,这在飞行人员紧缺的当时谈何容易。学院开办之初的不顺利让一些股东又打了退堂鼓,但是朱兆彬坚持了下来,如今学院已经有30架飞机,28名教员,去年11月份,他们还购置了一架3000多万元的高性能飞机,这也是国内民营航校第一次购买该类型飞机。
停飞5个月的“艰难岁月”
没有教员可以招,没有设备可以买。朱兆彬说,学院成立之初,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坎是他们遭遇到了停飞。
学院成立之后,山东航空公司送来了十个学生,尽管当时培训费用收的非常低,可以说是一个赔钱的买卖,但却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兵机会。但谁也没有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停飞了5个月。朱兆彬告诉记者,由于不知道何时可以飞,他们不敢放假,聘请的外国教员不上课,只要保持手机畅通即可,其他的员工全部上班。
由于停飞的时间太长,学生的培训计划完不成,山航把学生收回去送到了国外,学校里只剩下了两个自费学员。60多名工作人员围着两名学员转,大家的工资还要照常发,朱兆彬说,最困难的时候,学院的财务人员曾经两次垫付给大家发工资。前途的渺茫,让朱兆彬也想过放弃,幸亏当时有朋友出手相助,毫不犹豫地给予了资金支持,他们才渡过难关。
最艰难的5个月挺过去之后,学院开始正常运作起来,在朱兆彬的争取之下,华夏航空又送来了三十个学生,让学院逐渐走出了困境,2011年开始,公司终于实现了盈利。朱兆彬告诉记者,仅2013年他们就招收了7批学员,每年毕业的学员有100人左右。
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成为民营航校的领头羊,朱兆彬和九天国际飞行学院走了很多坎坷路,也有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课程培训册,也探索出很多自己的特色。”朱兆彬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培养自己的教员。比如从大学里招收一些资质好的学生进行公费培训,考试培训通过之后就可以担任教员。培养一个普通教员需要花费70万元以上,而培养一个高性能教员需要100万元以上。
尽管现在学院对教员的需求非常大,教员的培养成本也非常高,但是朱兆彬却并不急于求成。“2012的时候我们准备自己培养16名教员,但是培训结束之时,老师告诉我,目前能真正具备教员资格的只有5名学生,如果现在允许其他11名学生全都毕业,他们成为教员后,可能会影响以后学院的教育质量”。朱兆彬说,尽管当时教员非常紧缺,他们毕不了业,不仅不能给学院带来收益,学院还得投入更多的钱来培养他们,但是飞行可不是儿戏,培养出来的飞行员水平不高,很可能会给未来的飞行安全埋下隐患,也不利于自己学院的长远发展。长痛不如短痛,朱兆彬毅然要求其他11名学生不予毕业,继续培训。正是由于对培训质量有着高标准、严要求,九天国际飞行学院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成为东南航空、华夏航空、春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的合作伙伴。
进军飞机销售、维修,打造集团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强劲,已跻身全球第二,但通用航空飞行员却跟不上发展步伐,据统计,2013年我国在册通用航空飞行员数量4900余人,而未来10年对通用航空飞行员的需求应在15000人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航业尤其是通用航空方面,市场潜力特别巨大,也基于此,朱兆彬对行业前景非常看好。但目前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机场。现在,国内通用航空机场较少,多是使用公共运输机场,而这些机场的空域条件、保障能力本就十分紧张,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通用航空运营需求。为此,朱兆彬在目前拥有临沂机场、滨州大高机场、东营胜利机场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7000万,在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规划建设自己的新机场,项目今年就能开工建设。新机场建成后,和现有的机场串联在一起,就能实现长转场飞行。
朱兆彬的梦想绝不仅仅停留在飞行员培训上,今年他还计划进军飞机销售领域。除此之外,他还打算今年把机务部独立出去,成立一个飞机维修公司,打造飞机的销售、维修、飞行员培训一条龙服务,形成集团化发展模式。
选择航空源自于朱兆彬儿时的一个梦想,坚持下去源于他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与信心。但是回顾九天飞行学院走过的风风雨雨,朱兆彬说,要想成功光凭理想与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这个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勤付出和常常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光凭一时热情难以长远。其实,创业的道理莫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