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问答”初探

2014-04-29 19:28:22沈杰
考试周刊 2014年7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沈杰

摘 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问答”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师问生答,提出对动态生成教学的理解,进一步讨论如何提问、如何让学生质疑,进而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期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动态生成教学 思辨性问题

课堂上最常见的学生学习行为方式是个别回答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个别回答问题用时占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平均用时的一半以上,居于绝对位置。也就是说教师问、学生答是现在课堂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行为。这也是当前大多数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回答问题,到考试时再把答案还给教师。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是当前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行为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问题二:当教师发现问题提出之后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出现了冷场,这时老师往往不寻求更具启发性的替代问题,而是自问自答。

问题三:更多老师可能上课只提问固定的个别学生,时间一长其他同学便觉得反正也不会提问到自己,上课更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四:不允许学生的答案出现“枝节”,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回答,使一些想回答问题的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回答。

问题五:教师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学生感觉无趣,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二、思考与探索

1.实践动态生成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丰实的课不应当是完全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既有资源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生成”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互动的教学过程。换句话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根据课堂进程的、环环相扣的,而不应拘泥于备好的教案、学案。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预设生成的问题;二是动态生成的问题,即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深化知识理解的问题,或根据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和教学进程的需要提出的问题,这类生成问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智慧。课堂教学中不是问题越多越好,而要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保证无论是预设的或动态生成的问题都能促进学生对内容问题的深入理解。

2.问题应具有思辨性,在争论中进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均每分钟都有提问,但这些提问超过一半属于低层次问题。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其喜好表现得更直接,对于一些低层次问题,他们可能会表现得不屑一顾。如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在思考时感受到知识的伟大、思想的神奇,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那么这个提问就是事半功倍的了。因此,思辨性、趣味性强的问题会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反之则排斥。

恰当地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争论,让学生敢想、敢说,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当然教师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争论设计要有中心、有重点,要做到收放自如。

3.以“学生发展为本”,阶梯式提问。

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能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话要说,这样的问题无疑是成功的。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自己,暴露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这样才可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思想,动态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导理念。

怎样才能让处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回答问题?首先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认识和思考问题,理解其学习需求、心理反应和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方法处理学生面临的问题,以达到预期目的。其次,问题设计应有一定梯度,像爬楼梯一样层层递进,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楼梯档”,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4.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多角度展现问题。

抽象的问题如果配上具象的图片、视频,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索空间,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丰富多彩的地图、千变万化的景观照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地感受到图片背后的地理之美。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互动,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深刻感受地理之美。

5.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就是力求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状态,使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成为促成思考的过程。阻碍学生发现问题有两大因素:一是未养成主动寻找问题的习惯;二是不具有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

教师要成为提问高手,不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指导学生提出创造性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如果每位学生都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会使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在交流与对话中深入,在思辨与碰撞中完美,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40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