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张珺
引言:本文立足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就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从加强人文类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从古至今有许多典籍和著作都对人文一词进行了解释,《辞海》中解释为:“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文包含了礼乐教礼、各种文化现象、人间俗事和习俗、人情的含义。因此概括来讲人文就是要关心人、爱护人、从人本的角度出发、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体现在人们的民族气节上,它成为了爱国主义的民族脊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具体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1]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指出:“尽管我们的领袖在谈论着教育的目的在于文化的陶冶,在人格的发展等等,可是大多数学校里的教育者,却把它当做是获得足够的牛油和面包以勉强维持一定的生活的一种狭隘的实用手段[1]”
如今在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严重的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思想,这使得当代的年轻人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人这些不正之风的熏染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扭曲,道德意识淡漠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在社会发展中起推动作用的高级人才。这一责任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了我们所提出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其他学科的教育,同时也关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从一定的客观的角度来谈,他们是属于高考录取工作中的最后批次学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知识容量不够,特别是人文类的知识,几乎用匮乏来形容,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精髓的常识性知识都不具备。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从传承经典的角度来讲,加强人文知识是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院,必须要重视的。
学习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人文知识当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学会运用人文方法,具备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基础,而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核心。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相比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学习方法不是要精确的、定量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思考,使人生的境界达到升华。特别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掌握了方法能够使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和普通本科教育的学校人才定位不同,普通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较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人才培养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服务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的问题[2]。
在这种情况之下,高职院校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会运用人文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毕业之后很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只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好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工类而忽视人文类,学生思想培养上注重功利性而轻视理想教育。这样最终导致我们的学生只重视个人利益而轻视集体利益,道德水平逐渐下滑。因此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立德树人,加强人文类学科建设
目前伴随着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教育界开始认识到培养人才应以德为先,把人文类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加以建设。围绕教书育人,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操守、以及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我们党和国家需要的既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又有浓郁的人文气质的高水平人才。
因此对于中国的许多高职来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重理轻文,要增加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在高校开设多种多样的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文素质教育基础[3]。同时对于高校认知的教职员工都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和学习。
其次在其它专业课程的教授上要尽量多渗透一些人文素养的传授。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影响学生,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在授课过程中多做一些思维训练;第三要密切联系社会,使同学们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批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有高水平的技艺,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学会用人文方法来处理事情、来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接人待物中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使同学们在和老师的交往中感受到教师高尚的个人情操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让整个校园管径受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三)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要营造一种和谐人文氛围、学术氛围和教学氛围。具体来讲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各种类型的文化组织、同时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4]。从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应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同时在校园内组织人文类讲座,使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完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工作不能仅仅只从知识的层面来反映,而更多是要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能力和实际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例如可以将学生参加的各种校内校外的文化活动、竞技比赛时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内容。只有将这些综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系统、全面的评价一所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
参考文献
[1]常静.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组编形势与政策.
[3]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4]赵四亮,李毅.浅滩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作者单位:1.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教务处;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