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媛媛
[摘 要] 为更好地服务外贸,签证部门致力于科学提高签证效率的研究工作,在原产地证签证业务中积极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原产地企业分类管理体系,大大缓解了签证部门的人手压力,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效能,保证了签证质量。
[关键词] 产地证签证企业;风险分析;分类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43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70- 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作为相对隐蔽的贸易技术要求之一的货物原产地判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在原产地判定中,如何缓解产地证签证部门的人手压力,优化资源配置,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建立行之有效的原产地签证企业分类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 产地证签证现状及相关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检验检疫机构对外签证数量和种类也在逐年增大;同时,给惠国海关的退证查询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查询内容除例行查询外,主要集中在产地标准、商品分类及手签印章等几个方面。大量的退证查询不仅影响作为官方签证部门检验检疫机构的权威和信誉,还对企业的出口和结汇造成巨大的困难。
1.1 产地证签证绝对数量多,人均签证量大
2012年苏州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9万多份,签证金额46亿美元。以全年平均5名签证人员在岗计算,人均年签证量为1.8万份,签证金额9.2亿美元;人均日签证量65份,签证金额329万美元。目前,原产地业务电子管理系统采用人工审单方式,相当于每名签证人员每天审核65份单证、签署盖章65份单证。
1.2 签证产品复杂,签发种类较多
目前,产地证签证产品涉及种类多,涉及农产品、化工、纺织、机械、小家电等几百种产品。随着自贸区的签订,越来越多种类的产地证也就涌现出来,每种产地证的签订规则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些,不仅增加了签证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签证效率。
1.3 产地证签证企业管理不规范
企业产地证签证申报管理不规范,不如实申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产地及企业的加工过程,未能如实提供产地证申报资料并按规定保存一定年限。部分签证企业申报员对原产地一知半解,有的签证企业申报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申报员不如实申报产品进口成分。
2 加强产地证签证企业分类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为更好地服务外贸,签证部门致力于科学提高签证效率的研究工作,在原产地证签证业务中积极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原产地业务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2.1 風险评估 创新划分
对于需要在进口国凭证通关结汇的产品来说,能否及时领取原产地证书关系到货物的清关时间,更关系到产品在进口国口岸的滞留成本和产品推向市场的时机。针对不同原产地证书和不同产品的要求,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其次要根据各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主要原材料来源,对签证产品实施风险评估,同时还要结合国外海关退证查询时关注的产品和问题,调整相应的风险评估结果。根据这一风险评估体系,将签证产品划分为敏感产品和非敏感产品。其中,敏感产品即我国现有科技水平下,难以判定是否符合原产资格的产品,如大屏幕LED智能电视、高端智能手机等。非敏感产品即技术含量低、原料构成简单,我国生产水平下有足够能力完成其主要零部件生产的产品,如陶瓷、棉纺类服饰制品等。
2.2 区别对待,提高效率
在界定产品敏感属性的同时,针对敏感产品和非敏感产品推出了分类管理措施。规定只有绑定敏感产品的生产企业才能申办相应敏感产品的原产地证书,一方面对敏感产品生产企业加强管理,要求敏感产品生产企业注册申请时需进行实地调查并严格审核主要原材料的来源证明和产品加工工序,判断产品是否具备原产资格,且年审时均需接受新一轮实地调查及审核。另一方面对非敏感产品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2.3 分类管理,缓解压力
将产地证企业按照A类、B类、C类、D类4个类别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年度签证份数、年度产地证退单率、企业守法守信、产地证档案保管及退证查询等5方面的情况。对首次申办企业按照C类进行管理,产地证签证部门在企业首次申领半年后或申办批次超过20批后,对企业实施分类评定。A类申办企业需满足3个基本条件:上一年度签证份数200份以上,有经考试合格的申领员,上一年度产地证退单率在3%以下等。B类企业则要求上一年度签证份数100份以上,上一年度产地证退单率5%以下。C类企业对签证份数暂未作要求,但要求上一年度产地证退单率在20%以下。如果上一年度申办产地证退单率在20%以上,且因未规范申报导致证书被国外相关部门退证查询的,就归到D类企业。 对适用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其中A类、B类企业适用签证便利措施,C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以往无论是优质企业还是普通企业,不管出口的产品是否敏感,辖区外产品均需提供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异地调查证明。分类管理实施后,如果是A类企业,除了敏感产品需要异地调查证明外,一般产品,首次申报原产地证时,申请人只需要提供样品、《产品成本明细单》及原辅料发票复印件,检验检疫机构仅做符合性审核即可。
3 加强企业分类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日常考核和业务知识更新
通过签证企业记分制度,加强日常申报差错率的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并辅以必要的激励制度,从机制上保障产地证申报质量。同时,加强对签证企业申领员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积极宣传新的政策和法规,使企业及时享受到产地证优惠政策。
3.2 推进电子化进程
要真正实现签证企业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推进企业分类管理的电子化。通过建立签证企业诚信档案,结合日常调查和签证调查,通过计算机对每份产地证的申报质量进行记录,并梳理分类,对签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状况、违规情况、国外退证查询情况等及时进行了解和更新,帮助外贸企业守住道德底线、铸造诚信品牌。
3.3 做好签证产品风险分析
首先,分析签证商品的敏感程度。一类商品是给惠要求和加工标准非常严格、产品科技水准要求高、生产企业易采用进口原材料及零部件代替、被给惠国海关重点查询的或列入反倾销调查对象的产品。二类商品是给惠要求和加工标准比较严格、被给惠国海关查询的一般商品。三类产品是加工工序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出口生产企业可以生产或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的,属劳动密集型或非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次,按上述分类原则,制定详细的目录,制定不同的调查比例,确定重点抽查商品,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对签证产品、签证企业及申报员的三维分类管理模式,将企业签证商品的敏感程度、企业的签证管理状况、申报员申报质量有机结合,对签证企业进行分类定级,提高产地证签证管理的有效性根据这一分类管理体系,在界定产品敏感属性的同时,可以针对敏感产品和非敏感产品推出了分类管理措施,为配合企业转型升级,可以对生产非敏感产品的企业开放了快捷通道。大大缓解了签证部门的人手压力,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效能,保证了签证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晓红.提高产地证签证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 [J].中国检验检疫,2007(2).
[2]夏晓岚.任莹,姚涵华.浅谈产地证申领员管理[EB/OL].中国质量网,http://www.cqn.com.cn/news/zgjyjy/578796.html.
[3]晏琴.产地证申办企业按四级分类管理[N].泉州晚报,2011-10-11.
[4]张爱东.整到“点”上 治到“痛”处——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开展产地签证风险整治工作成效显著[N].中国国门时报,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