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并不意味高利润

2014-04-29 00:44Ming-HuiHuangandRolandT.Rust
董事会 2014年7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竞争对手生产率

Ming-Hui Huang and Roland T. Rust

很多企业都孜孜不倦地追求提高生产率。它们想方设法在保证生产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攫取更高的利润率。然而,发达经济体的重心正向服务业倾斜,这意味着过去管理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设计自动化流程来替换掉的“人”,恰恰是最宝贵的资源。

有时候,借助科技手段、设计合理流程的确能够起到良好效果。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就是一个典型。该公司2007年在安克雷奇国际机场部署配置了新的check-in(验票并领取登机卡)系統,提供流程化的客户体验。到2008年,从安克雷奇国际机场起飞的乘客中有73%通过自助终端或者网络check-in,这一数字较之当时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0%。这给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8%。2007年到2009年,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削减了10%的工作人员,净收入则增加了25%。

然而,并非所有生产率的提高都能带来如此明显的胜利。大众传媒与通信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 Corp.)2006年到2007年间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1.4%,2007年到2008年又提升了10.9%,但与此同时,公司付费电视业务的客户满意度连连下跌。根据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到2008年,康卡斯特公司付费电视业务的满意度已经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服务部门,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牺牲质量绝非易事。与流水装配线不同,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总能带来更高的利润。事实上,如果经营服务业,我们必须将生产率作为一个战略决策变量,而非攫取更多利润的手段。

意外的“倒U型”关系

管理者总觉得生产率越高越好。从宏观层面来看,更高的生产率总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财富,如果员工每天比以前做更多的工作,怎么可能是坏事呢?可从微观层面分析,这会是个谬误。

研究者对上百家美国服务业企业展开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服务业企业中生产率与利润率之间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优的生产率水平;无论企业的生产率低于还是高于这一水平,都无法得到最高的利润率。

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最优生产率水平也会提升。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7年间,最优生产率水平平均提升了20%。网上旅游预定系统就是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帮助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艾派迪(Expedia Inc.)从2005年2010年提高了15%的生产率,且没有影响到客户满意度。类似的,在线跟踪快递业务也在无损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联合包裹服务和联邦快递的劳动生产率:2003年,联邦快递需要花费2.4美元雇佣一名客户服务代表来跟踪一位客户的包裹,而在线的包裹跟踪只需要4美分。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最优生产率水平,即净利润越高、价格越高,则最优生产率越低;竞争对手越少、工资率越高,则最优生产率越高。

客户满意度何时更重要?

对服务业企业而言,与其把生产率作为应该最大化的目标来对待,不如当作战略决策变量:选择最合适的生产率,从而最大化利润率。

为此,企业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即技术条件与客户满意度的相对重要性;尤其是客户满意度,其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了。当客户满意度比效率更重要的时候,服务企业的最优生产率应该相对低一些。

那么,何时客户满意度比效率重要呢?

一是边际利润更高、产品更贵的时候。譬如,克罗格(Kroger Co.)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 Inc.)都是著名的美国超市连锁公司,其中全食超市更加高档,因而雇佣了更多员工来服务客户。

二是市场集中度低的时候。如果市场高度集中、客户选择很少,客户满意度就相对不重要;反之,如果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对手众多,就不能削减劳动力、降低服务质量,不然客户会选择离开。

三是工资低的时候。劳动力工资低,提供更多服务的成本就低,使用自动化提高效率不一定有利可图;而工资高的时候,则可有通过自助设备让客户自我服务,损失的收入可以用减少的成本填补。

确定最优生产率水平

确定最优的生产率水平,需要考虑两个方向的问题。

首先,与竞争对手比较。如果公司的服务价格与边际利润比竞争对手低,那就该制定提高生产率的策略,使用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与系统。反之,就要专注提供最佳的服务,在可以获得更多客户满意度的地方安排更多劳动力来替代自助设备,即便需要牺牲一定的生产率。

工资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公司的员工工资相对更高,就应该多用自动化设备。中国的尼桑生产线雇佣了一大批制造工人,而在日本,这些工作完全由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完成。

其次,选择外包服务之前要仔细考虑。寻找证据,证明客户满意度降低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如果能找到,就开展一场测试,度量服务外包对客户满意度和生产率的影响,并且进行相关的投资回报率分析。

不同公司方案应不同

不同公司对生产率的高低应该选择不一样的方案。

日本库那“回转寿司”是一家提供低价餐饮服务的连锁餐厅,边际利润低、工资率高。在日本,寿司店众多,所以竞争对手到处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低价、低边际利润、高工资)下,库那“回转寿司”选择采取高生产率方案,设计了很多自动化流程,让消费者自助服务,包括用机器人制作寿司,以传送带上菜,给盘子编码、自动计算盘子数量来出具账单,自动清洁盘子等。如此,只需要雇佣很少的服务员和厨房员工,就可以为196个坐席的餐厅提供服务。

捷星航空是澳洲航空旗下的一家廉价航空公司,边际利润低、价格低,但由于航空法规的限制,竞争对手比较少,这样的条件适合提高生产率的经营方略。为此,捷星航空采取了以生产力为导向的高效率策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提供更加快捷的转机服务与线程调度;总之,想方设法提供效率、削减成本。

与之相反,新加坡航空较之亚洲的竞争对手——中国东方航空,保持着高价格、高边际利润的经营特征。虽然在非面向客户的服务上,新加坡航空效率很高,但在客户方面却耗费了很多精力,这导致新加坡航空的整体生产率低于中国东方航空。然而,新加坡航空经常赢得国际级的服务奖项——它的广告就对自身做了精确描述:“全球获奖最多的航空公司”。

如今,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已认同,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改变了企业管理;服务经济时代,基于制造业、产品导向的传统观点不再起作用,尤其是在考虑生产率的时候。

在做出主要的自动化决策时,必须仔细测度对客户满意度和生产率的影响。做一个测试,或者观察竞争对手之前的方案都能发现有用的决策数据,以便进行生产率—满意度平衡分析。服务业企业不能盯着最大化生产率发展,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率水平。通过将服务生产率作为战略决策变量来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平衡客户满意度与效率,进一步夯实长期健康发展的资本。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竞争对手生产率
基于实例的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布局分析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竞争对手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分析师观点:WiFi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