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心”解读

2014-04-29 15:05:20马志国
女性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施暴施暴者援助

马志国

家庭暴力的心理原因

说起家庭暴力,如果想到动拳头的那种,也别忘了用搓衣板罚跪的那种;如果想到“触及皮肉”的那种,也别忘了“触及灵魂”的那种。发生在夫妻间的各种各样的家庭暴力,多多少少都存在着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中有施暴者方面的原因,也有受暴者方面的原因。

1.施暴者的心理原因。

有的施暴者存在一些潜在的心理情结,比如,严重的自卑感,心理非常脆弱、异常焦虑,有的施暴者内心隐藏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有的内心有一些难以化解的强烈冲突,他们通过施暴来获得暂时的表面的心理补偿。这时候的施暴心理动因,就可能是各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不难理解,内心有自信感、安全感的人,哪里还有必要靠对别人施暴来获得心理补偿呢?有的施暴者可能存在能力障碍,比如,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处理批评的能力、调节冲突的能力、处理情绪的能力。他们因能力有限容易施暴,在威风赫赫的外表下,有着一颗脆弱的心和一个混乱的自我。有的施暴者存在心理发展障碍,比如,有的施暴者智商与情商发展不均衡,智商很高,情商很低。有的施暴者是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比如,那种早年在家庭生活中受虐的人就容易施暴。有的施暴者存在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比如,患有爆发型人格障碍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的施暴者是因为出现精神病症状,还有的施暴者可能是施虐狂,是心理疾病患者。

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归纳,将容易施暴的人分为四种类型。

冲动型:这种性格的人,遇事爱冲动,与他人有分歧时,不能以理服人,而是以谩骂、恐吓甚至暴力代替。

阴鸷型:他们的“专制”观念严重,认为对方就得听自己的,只要对方有一点不顺自己的意,或者自己不高兴,就可以拿对方出气。

怀疑型:这种性格的人对对方不信任,总是怀疑对方有外遇,为此而施以暴力。

性畸形型:自己性功能不健全,为了不让对方离开自己,便会产生畸形心理,通过暴力来征服对方。

2.受暴者的心理原因。

有的受暴者存在着消极的心理行为模式,比如,赌博酗酒、好吃懒做、专横跋扈,等等。有的受暴者具有激惹心理倾向,他们习惯于激惹性的言行,喜欢嘲弄人,挖苦人。有的受暴者存在人格缺陷,比如,有的过于懦弱,有的过于退缩,受到暴力后不会自我保护,特别是默认第一次暴力,极容易让暴力再次发生。有的受暴者缺乏心理共情能力,不会善解人意,比如,对方在工作上导致心理压力,回到家里原本就容易“借题发挥”,自己偏偏不会给予安慰和关心,反而不管不顾,冷嘲热讽,诱发家庭暴力。有的受暴者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比如,有的是受虐狂,会促使对方施暴。

3.施受双方的心理原因。

还有的家庭暴力的心理原因在施受双方。有的夫妻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差异,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家庭暴力。有的夫妻自我中心意识很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习惯让对方服从自己,这样很容易发生冲突,导致家庭暴力。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也表现为性别特征,男人总是从男性视角看女人,女人习惯从女性视角看男人,比如,男人指责“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人指责“男人没有好东西”。有的夫妻都不善于心理调控,比如,心理学发现下班后六七点钟是危险时段,是人的心态最不好的时段,偏偏有些夫妻下班回来说三道四,不知不觉间导致了冲突和暴力。有的夫妻缺乏性心理沟通,由此也会酿成家庭暴力。

心理支持:

家庭暴力的心理对策

从心理角度来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受暴者一方,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也是令人同情的。因此,那种只把受暴者当成受害者的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家庭暴力没有赢家。家庭暴力中的双方,都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因此,我们这里说的心理对策是针对施受双方的。基于这样的理解,面对家庭暴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心理对策呢?

首先,需要社会的心理援助。

1.转变观念,增强心理关注。过去,人们一说起家庭暴力就会想到法律惩治,就想到道德谴责。从心理角度来说,我们还要想到心理援助。当社会各职能部门从法律、道德等方面对家庭暴力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家庭暴力也是一个心理问题,不要忘了里面包含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不要忘了从心理角度采取相应对策。社会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人们对家庭暴力给予应有的心理关注和心理援助。

2.建立机构,提供心理援助。有了对家庭暴力的心理关注,还要推进心理援助机构的建设。比如,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人员,来拓宽心理障碍排解途径,缓和家庭心理压力,谐调夫妻心理关系,提供心理援助,化解心理障碍,从心理角度积极防治应对家庭暴力。

其次,需要个人的心理互救。

1.做好心理预防。夫妻都要深刻认识到,暴力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害人害己,因此要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家庭暴力的防火墙。同时,学会从心理角度来审视家庭暴力,及时发现识别显性的心理原因,也要善于发现识别隐形的心理原因。施暴者可以想一想:我有什么心理问题?受暴者也可以想一想:他(她)是不是有了心理障碍?从心理角度审视彼此的言行,可以避免是非对错的争辩,避免家庭暴力。

2.进行心理调节。一是心理沟通。沟通不是彼此责难、怪罪、攻击,而是将彼此的心理拉开一段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的感受。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以“我感觉怎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你怎样……”的责难方式。一是心理换位。有了心理换位,凡事就能看到对方言行的合理性,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有了心理换位,就能切身领会人无完人的道理,彼此就多了一份宽容和接纳。一是心理宣泄。容易出现暴力的家庭,可以准备沙袋和手套,冲动的时候可以打打沙袋,也可以脚踏大地或握拳擂墙或找本书来撕掉。

3.慎处首次暴力。如果第一次施暴行为轻易得逞,往后的施暴行为就会逐渐升级,愈演愈烈。因此,面对第一次家庭暴力,受暴者应做出足够的心理反应,促使对方进行心理反省。比如,郑重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对对方提出严正警告,甚至通报对方父母亲友。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起心理上的高度重视,避免重蹈覆辙。

4.进行心理求助。暴力发生后,受暴者不能以暴制暴,也不能逆来顺受,而应及时进行心理求助。首先可以向合适的亲友求助,通过倾诉等获得心理平衡。如果施暴者的心理问题较重,还应该求助于心理专业人员,并设法促成双方共同接受心理辅导。如果是夫妻互动模式有问题,更需要心理专家的家庭辅导。如果施暴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或心理病症状,就必须及时就医治疗了。

猜你喜欢
施暴施暴者援助
爱心援助
区域治理(2023年7期)2023-03-10 00:33:24
小编有话说
——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环球时报(2021-03-15)2021-03-15 04:16:07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长江丛刊(2020年19期)2020-11-20 01:40:24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心理与健康(2020年3期)2020-03-25 02:49:29
遭遇校园暴力,我们如何维权?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