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技工学校肩负着巨大的挑战,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已成为技工学校的改革方向。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详细讲述了一体化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方法,从而提升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打造学生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开发;一体化课程;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67 — 02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的出台,技工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也肩负着巨大的挑战,改革与发展成为技工教育的重大课题。伴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兴起,国家及各省市都纷纷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文件,将教学资源向一体化教学倾斜,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已成为技工学校的改革方向。
一、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前提
(一)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讲"和"练"两方面的有机有效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让改革后的一体化课程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能“用得上,用得住,能发展”。因此,在课程开发前,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明确教是为了学。对教学的评价不只是看教师讲的怎么样,教师表现自己(浅层次要求),而重点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让学生获益(深层次目标)。
(二)育人为首,培养工作态度
针对计算机应用的种种正负两面的影响,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人,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哈佛大学前校长Derek Bok说过:“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课是能够培养履行责任的能力(工作态度)、就业能力(工作能力)、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同样要注重职业态度的内涵教育,育人为首。
麦可思研究报告指出对美国全国雇主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态度是雇主们最看重的特质。技工学校更需要重视职业人培养,借助一体化课程实现学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成功过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应学的知识和需掌握的技能,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增强解决困难的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思维方式。培养自身履行责任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达到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基本概念
“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 “一体化”在教学上是指教学、实训、考核等环节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形成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课程整体。简单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载体选择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课程内容与内容之间进行重组,强调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载体,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而这个契合点就是典型的工作任务。
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具有下列特征:一是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注重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这里所指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能够承载知识,技能,态度的工作任务。对于整合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重新调整与组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容都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讲解。教学内容要与考核方式相融合。配套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式、团队式、抢分式等等,并要注重考核的实践性。在不同类型课程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公共课开发应与生活结合,以培养社会能力为主,主要采取表演,辩论,朗诵等活动方式;基础课开发应寻找典型问题,采取讨论等方式以培养方法能力为主;专业课开发需引入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专业能力。例如,在网页制作课程中,涉及到创建站点、网页设计、动态效果、网站发布与维护等“主模块”; 网站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站点目录结构规划与设计、网页链接结构设计、网页素材制作、页面色彩与布局规划、文本网页制作、图片网页制作、框架网页制作、网页风格控制、域名申请、网站发布与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了合适的载体后,通过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完成某项目的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完成标准等相关内容,若干个项目的集合就是一体化课程的精髓。由于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较复杂、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任务的典型应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应用”的开发就是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1、企业(公司)的简介。2、企业招聘启示。3、企业录取通知(图文并茂)。4、设计企业(公司)的电子报刊。5、制作一份企业产品说明书。6、个人简历设计。5、自我推荐信。6、企业机构及功能设置一览表。7、企业部门工资表。8、制作产品报价表。9贺卡的制作。10、制作演讲稿。11、制作与企业产品相关的宣传方案设计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团队学习模式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厌学情绪大等特点,针对非本意入学的学生,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着竞争性、民主性、自愿性原则划分学生学习团队,将分科课程分解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围绕项目学习讨论,抽签形成对抗性的夺分团队,成员从团队总分中得个人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由“排排坐”变“围圈坐”;使传统的教师考核全体,变为学生考核自己,使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是“快乐性的学习,娱乐性的考核”的改革。具体的如集体讨论时选组长的方法可以是教师指定、小组推选,也可以是轮流坐庄;团队合作规则是每位学员最起码当一次组长,每半天更换一位新组长,组长负责该小组半天的工作分工,组长负责在该半天里对组员评分,若小组里有不同意见甚至产生争论,谁当组长,谁说了算,组员有责任尽全力为领导(组长)分忧。由多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对等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从而提高学生协作学习、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融合
一体化课程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做中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解、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能够使其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工作目标的驱动下,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这就要求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注重教学媒体的使用,并将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四)课程资源建设
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手段后,应抓好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文件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其中,教学文件主要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校本教材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按照项目规模和难度递进式的编排,既要覆盖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全部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训基地为一体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通过设计和开发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培养更多技能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使学生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9,(29).
〔2〕殷琳.浅议高中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基础教育,2005,(01).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4〕陈建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0下).
〔5〕莫钜宝.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0).
〔6〕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葛志凯.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探析,2013.〔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