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军
摘要: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概念,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方式进行对比,说明选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优点,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一、森林昆虫与害虫
森林昆虫:生活在森林中与森林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昆虫。包括直接为害林木各种器官,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和林产品产量的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各种森林昆虫的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直接或间接向人类提供重要经济产物的资源昆虫,也包括充当森林垃圾清理工的腐蚀性昆虫。
森林害虫:直接为害林木各种器官,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和林产品产量的大多数植食性昆虫。
针对人类的林业生产活动而言,它们可被称为“害虫”或“益虫”,但从宏观角度出发,它们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以及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重要生物。
二、森林常见虫害
1、刺蛾类害虫
刺蛾类害虫属鳞翅目刺蛾科。这一类害虫种类比较多,幼虫蚕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严重时仅留枝条和叶柄,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危害较重的有黄刺蛾、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受害植物有:樱花、法桐、枫杨、石榴、紫荆、海棠、紫薇、大叶黄杨等。这一类害虫其幼虫刺毛有毒,触到人体皮肤引起红肿和剧烈疼痛。
2、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寄主为小叶黄杨(又称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巢穴,并在其中取食,危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
3、樱花介壳虫 樱花介壳虫主要包括属同翅目盾蚧科的桑白盾蚧、矢尖盾蚧、梨园盾蚧,属同翅目腊蚧科的褐盔蜡蚧。这一类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嫩枝、叶片上刺吸植物汁液危害,引起皮层木栓化,皮层燥裂,导致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整株死亡。
中国已知的森林害虫约2400种,其中有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可查的约450种。最重要的 20余种中包括马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 、日本松干蚧 、华山松大小蠹、黄脊竹蝗、粗梢双条杉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榆蓝叶甲、油茶尺蠖等。
二、森林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1、防治原理
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是指预防;治是指除治。
因为森林面积大,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森林害虫的除治;同时森林害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只有我们重视预防工作,使害虫数量保持在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水平,虽有害虫也不致成灾;万一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害虫大发生,非采取除治措施不可,也只有将害虫数量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即可。
2、防治方法
林业(园林)害虫的具体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2)林业防治(3)物理防治(4)生物防治(5)化学防治。
其中:植物检疫是预防性措施,林业防治是基础,生物防治是方向,化学防治是关键,物理防治是辅助性措施。
森林虫害的防治起初是通过在林区喷洒化学药剂来达到防治森林虫害的效果。在初始阶段,使用很少量的化学药剂状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加大,虫类产生了抗药性;后期,人们尝试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的虫害。物理防治的方法有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生物防治方法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等。以虫治虫是利用天敌昆虫或有益螨类控制害虫;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能使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及线虫等;以鸟治虫就是利用鸟类控制害虫,在全世界已记录的9 020类鸟类中60%是以昆虫为主食的。我国有1 100种鸟类,其中吃昆虫的占50%,它们绝大多数捕食害虫,对抑制森林害虫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以激素治虫是使用外激素和内激素防治害虫,外激素是一种由昆虫个体分泌到体外,能够影响其他个体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挥发性物质。内激素是昆虫分泌在体内的一种激素,用来调节昆虫的蜕皮和变态等。
(作者单位: 1557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通河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