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棉花生产分析与展望

2014-04-29 00:44何叔军李育强肖才升陈浩东朱鑫
农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展望分析

何叔军 李育强 肖才升 陈浩东 朱鑫

摘 要:叙述了湖南棉花生产发展简史,着重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棉花生产历程,从湖南皮棉总产、种植面积、皮棉单产等方面按年代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各年代湖南棉花生产特点与波动规律,认为原棉市场需求、植棉经济效益、植棉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全省棉花总产、植棉面积影响较大,棉花品种改良与更换、棉花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提高是湖南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湖南棉花生产的新形势对湖南未来棉花生产进行了展望,指出全程机械化是湖南棉花生产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棉花生产;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1032

Cotton Production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Hunan

He Shujun, Li Yuqiang, Xiao Caisheng, Chen Haodong, Zhu Xin

(Hunan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de 415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Hunan Province, and mainly reviewed the process of Hunan cotton production since founding. W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fluctuation pattern in our provinc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data of total lint yield, planting area and lint yield in decades. We found that some factors including raw cotton demands, economic benefits and cultured areas, cotton variety improv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were the key factor of unit yield in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prospected on production in future on the basis of new situation of cotton and pointed out that entire mechanization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Hunan.

Key words: Cotton Production; Analysis; Prospect

0 引言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自然条件优越,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1]。宋末元初湖南开始种植棉花[2],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在旧中国湖南棉花生产耕作粗放,品种一直以中棉为主,产量低、品质差。1899年引进陆地棉,1930年建立湖南棉业试验场及常德分场和澧县、华容、衡阳育种场,开始推广陆地棉良种和近代植棉科学技术。1929—1949年,全省棉花年均皮棉总产仅125000 t,单产仅117 kg/hm2。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棉花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棉花种植棉面积、皮棉总产和单产都显著增加。

目前湖南省是国家高支纱原棉优势产区[1-3],湖南棉花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将棉花列为湖南重点发展的五大基础战略产业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植棉比较效益下降、劳动者的年龄越来越大、户均植棉面积越来越大、雇工数量增加、雇工单价和雇工成本不断上涨[4]等新形势。为探索湖南棉花生产发展规律,通过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湖南1949—2010年皮棉总产、种植面积、皮棉单产等棉花生产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旨在为湖南棉花生产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1 建国后湖南棉花生产

1.1 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棉花生产,根据原棉需求情况及时制定适宜的植棉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湖南棉花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湖南就由原来用棉自给率不足30%的调入省发展成为了自给有余的调出省。1997年实施优质杂交棉工程后,棉花产量和面积由第13位上升为第6位[5],单产水平达到1454.55 kg/hm2,当年全国排名第1[6]。2000—2009年期间棉花单产水平稳居全国前3位[1]。到2010年,全省棉田面积扩大到227000 hm2,比1949年增加167000 hm2,增长2.8倍;皮棉单产1357.5 kg/hm2,比1949年增加1237.5 kg,增长10.6倍;2010年皮棉总产首次突破300000 t大关达到3081000 t,比1949年增加301100 t,年均增长速度为6.4%[1]。历年数据见表1。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各年代面积、皮棉总产、单产变异系数见表2。

1.2 发展阶段与特点

以1999年新的棉花年度为界,湖南棉花生产可划分为社会主义统购统销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3]。统购统销阶段湖南植棉基础差,受品种等科技创新不足的制约,原棉一直产不足需,棉花生产受政府植棉经济政策影响大,皮棉总产在波动中上升,棉花面积则呈“N”形波动、不稳定,特别是1980—1989年起伏最大。提高棉花产能,必须一手抓面积稳定,一手抓单产提高。

1999年后,棉花市场放开,政府不再对棉花收购、销售价格作统一规定,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3],棉农根据市场行情自发调节棉花生产面积,这一时期皮棉总产和面积年际间变化相对较小,棉花单产水平较高,年际间相对稳定,湖南棉花生产逐渐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2 建国后湖南棉花生产情况分析

2.1 总产增加

湖南棉花生产皮棉总产由1949年的7000 t,上升到2010年的308100 t,年均递增6.4%。同上一年代相比,增幅较大的是1990—1999年、1970—1979年、1960—1969年,增幅分别为126.53%、111.91%、94.05%(图1~2);皮棉总产最稳定的年代依次是2000—2009年、1990—199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50—1959年、1960—1969年(见表1皮棉总产变异系数)。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湖南棉花皮棉总产在较低水平呈波动上升发展趋势(见图1)。这2个年代棉花品种衣分低、良种退化严重。如20世纪50年代棉花种植以中棉为主,衣分25%~33%[7],推广的陆地棉品种包括是德字棉、金字棉、隆字棉、脱字棉等,衣分也仅32%~33%。50年代中期后大力推广‘岱字棉15号,虽然衣分提高到38%~39%,但由于当时良繁体系制约,品种退化严重,皮棉总产增加有限。加之这20年棉花经济政策多次调整,特别是“一五”期间粮棉比价相对降低(由1:11降到1:8.1),棉农生产积极性下降,三是棉田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世纪60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导致皮棉总产低、年际间波动大。20世纪60年代末大力推广湖南省自育的棉花品种‘洞庭一号与70年代育成的‘岱红岱[8]衣分比‘岱字15号更高(39%~40%),适应性更好,为70年代皮棉总产提高提供了品种基础。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纺织工业管理部门提出了“以棉纺为基础,以苎麻为特色,以化纤为方向”的方针,调整了行业结构,苎麻市场价格火爆,苎麻种植面积猛增,1987年达到192666.7 hm2(棉花面积下滑至64370 hm2),“苎麻热”严重冲击了湖南棉花生产。由于棉花种植面积锐减,80年代皮棉总产出现大滑坡。20世纪90年代湘杂棉异军突起,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在优质杂交棉工程的助推下,棉花单产大幅提高,90年代虽然灾害频繁,但皮棉總产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棉纺织品出口激增,原棉供不应求,21世纪00年代期间湖南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大面积推广种植,从根本上解决了棉铃虫、红铃虫为害棉花的问题[9],皮棉单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皮棉总产稳步上升。

2.2 面积波动

1949—2010年湖南棉花面积在60~227000 hm2之间波动。棉花面积波动较大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1961—1963年连续3年自然灾害是60年代棉花面积波动的主要因素;80年代的“苎麻热”导致湖南棉花面积锐减,如1987年全省棉花面积降至64370 hm2,仅略高于1949年(见图3~4)。

2.3 单产提高

建国以来,湖南棉花单产由37.5 kg/hm2提高到1483.95 kg/hm2,年均递增6.22%(图5)。较上一个年代增幅较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增幅分别为62.87%、62.54%、55.81%。皮棉单产均值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增412.95 kg/hm2,增量最大。皮棉单产波动幅度20世纪50年代最大(37.5~322.5 kg),21世纪00年代最小(1173~1483.95 kg)。

20世纪50年代棉花品种良莠不齐、衣分低,旱、虫、水灾频发,对单产影响较大;植棉经济政策变动(如调低棉粮比价等)影响棉花生产投入,加剧了棉花单产波动。21世纪00年代由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兴起是适应生产的需要[10],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还减少了棉花损失,体现了生物技术对棉花品种改良的效果,这一时期棉花单产稳定在最高水平(图6)。20世纪60年代单产增幅大一方面是50年代基数低,二是湖南省自育品种‘洞庭1号大面积推广应用取代了‘岱字棉15号等美棉品种。80年代由于‘湘棉10号等抗病品种的推广[11],农药、化肥技术进步,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缩节胺等化调技术、“宽行稀植”等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2],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激发了农民的植棉热情,20世纪80年代虽然棉花面积锐减,但单产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原棉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人工杂种棉的使用,‘湘杂棉1号、‘湘杂棉2号等杂交棉品种的的选育与杂种棉应用技术的广泛推广[13],让湖南省杂种优势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也是20世纪90年代棉花单产大幅提升的关键。

2.4 结论

根据表2对湖南各年代棉花生产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年代棉花生产波动大小排序为:20世纪80年代>60年代>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00年代。

对湖南皮棉总产和植棉面积影响较大的因素有:(1)原棉市场需求,(2)植棉比较效益影响,(3)植棉经济政策导向,(4)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品种改良、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提升是提高湖南棉花单产水平的关键因素。

3 展望

3.1 棉花依然是湖南优势农作物

湖南省是国家高支纱原棉优势产区,湖南棉花生产在全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将棉花列为基础战略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棉花将依然是湖南省优势农作物:由于洞庭湖水位下降,水稻等作物种植受到一定局限;二是与其他作物相比,棉花市场波动更小、更稳定;三是湖南棉纺工业发达,原棉需求较大;此外有关研究表明,棉花种植能减少重金属对水稻的污染,对于粮、棉种植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3.2 市场需求是原动力

无论是在统购统销阶段还是在市场经济阶段,当国内国际原棉市场供不应求时,随着棉花面积扩大,湖南省棉花产能迅速提高,在原棉市場疲软时,即使通过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等系列措施,也阻挡不了棉花面积下降、皮棉总产减少。如“七五”期间由于原棉市场不景气湖南省棉花生产大滑坡;近10年来棉花生产大发展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棉纺织品出口“井喷”,原棉市场供不应求。

3.3 全程机械化是必由之路

植棉全程机械化是稳定发展中国棉花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国棉花未来生产的发展方向[14]。湖南洞庭湖棉区地势平坦,对机械化有利。机械化收花是目前棉花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主要障碍是现有棉花品种吐絮时间长、采收次数多、时间跨度大,机械化采收难度大、成本高。突破棉花机械化采收瓶颈首先要从育种着手,培育出生育期短、株型紧凑、结铃吐絮集中、适宜高密度栽培、易落叶的棉花品种。另一方面要根据湖南气候、耕作制度的特点集成配套技术。湖南棉花全程机械化总的构想是:5月下旬油后直播,9月下旬化学落叶,10月中旬采收完毕[15]。

促早熟、集中吐絮技术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技术,包括高密度栽培、科学施肥、提早化学调控、提前封顶、化学落叶等。油后直播技术是湖南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油后直播便于机械操作,高密度种植情况下油后直播不仅更省工,还能减轻劳动强度、协调棉、油两熟的突出矛盾,提高棉花抗倒伏能力,技术关键点是“一播全苗”。湖南8、9月常有低温、阴雨天气,易导致棉铃霉烂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棉花油后直播因密度加大,棉田阴蔽加重,棉铃霉烂风险增大。因此棉铃防霉、防烂技术是湖南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技术。

参考文献

[1] 吴若云,吴碧波.“十二五”振兴湖南棉花产业的战略思考[J].中国棉花,2010,37(5):2-5.

[2] 张志刚,肖立一,曾昭云.湖南棉花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战略[J].中国农学通报,2004,(3):283-285.

[3] 马淑萍,王弋,龙熹.中国棉花生产政策60年[J].中国棉花,2009,36(9):5-22.

[4] 毛树春.我国棉花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问题[J].中国棉花,2010,37(3):2-5.

[5] 吴若云,鲍光时.湖南省实施优质杂交棉工程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棉花,2000,27(3):7-9.

[6] 李景龙,张志刚,鲍光时.湖南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J]. 中国棉花,2008,35(4):2-4.

[7] 朱鑫,杨芳荃,李育强.湖南棉花品种改良与种质革命[J].湖南农业科学,2003(5):26-28.

[8] 杨芳荃.湖南棉花的科技进步与新技术革命[J].湖南农业科学,1998(5):12-13.

[9] 周世象,郭三堆,毛爱莲.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8号的选育[J].湖南农业科学,2005(4):11-12.

[10] 汪若海,李秀兰.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现状及建议[J].生物技术通报,2000(5):1-5.

[11] 杨芳荃,吴若云,朱景明.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湖南篇[J].中国棉花,2009,36(增刊):52-56.

[12] 陈金湘,余筱南.湖南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势[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6):538-541.

[13] 杨芳荃.湖南省杂交棉的研究与应用[J].棉花学报,1995,7(4):206-208.

[14] 喻树迅,王子胜.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10.

[15] 李育强,刘爱玉,李毅.湖南棉花生产现状及全程机械化发展思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3(21):94-97.

猜你喜欢
展望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