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的戏剧文化研究

2014-04-29 00:44王馨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

基金项目:红河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个旧戏剧发展与城市文化品质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10BSS222。

摘要:个旧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戏剧文化是个旧地方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一块,也最能彰显个旧城市的品质。本文以个旧戏剧的发展作为一条贯通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线索,探索文化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现象,揭示个旧地方戏剧是如何展现个旧城市的社会生活图景的,外来文化是如何融进嵌入个旧并与与本土文化同生共荣,以及深具地方特征的个旧戏剧文化是如何塑造个旧人的地域认同,进而影响个旧人的艺术趣味和文化品格的。

关键词:个旧;戏剧文化;研究

一、个旧戏剧文化的兴起

个旧是一个以锡业兴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的一切均以锡业为中心,市民的生产生活等无不与大锡有关。锡矿开采不仅需要拥有巨资的投资商人,更需要大量的采矿工人,而锡业的兴旺造就了这个城市最早的有产阶层与市民阶层。作为为市民休闲娱乐服务的戏剧艺术,就是在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队伍壮大之后才出现的。这些客居个旧的外省人,抱着各样的梦想来到千里之外的异乡难免没有思乡之情,他们便不惜重金邀请地方戏班个旧演出。这样做,一则起着寄托思乡之情,凝聚乡党的作用,二则起着联络乡谊、溝通商情的功能。据清人吴大勋在《滇南闻见录》中记载:“古臼……厂旺则百货云集,无物不有,一切倡优之类,帮闲抽风之徒争赴之”。到晚清时期,市镇的形成与商业贸易的发展,戏剧演出与伶人活动更加频繁。据《个旧市志》记载,当时个旧城内有专供庙会活动的演出戏台6座,其中建于清中叶的云庙戏台可容纳800余观众,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戏台。在一年一度的“关圣节”、“财神会”以及“硔王会”基本是由当地富商出资与艺人联合演出。但这期间的戏剧演出多为娱神、欢庆之类演出,上演剧目也多以云南地方戏种滇戏为主,外省剧目因戏曲艺人往来不便利很少有演出;演出场所除庙会戏台外,多在广场和街头;演出经费也多有富绅资助和群众乐捐所得。

二、个旧戏剧文化的发展

个旧戏剧迎来大的发展,则与1910年滇越铁路的通车有直接的关系。滇越铁路通车后,使个旧与省城昆明及内地的行程大为缩短,它不仅便利了锡矿的外运和促进了个旧城市的发展,也给个旧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大的机会。一些内地戏班和戏剧界艺人、表演团体可乘坐滇越铁路来到个旧等铁路沿线城市进行演出。铁路开通后,到个旧演出过的外省剧种,有四川皮影戏、川剧以及广西省邕剧等剧种,甚至还有日本的杂技团曾来蒙自演出。但这些剧种类别中,最受个旧人欢迎、活动时间也最长当属京剧。民国元年(1912年)6月,由昆明云华茶园来到边城个旧的京剧界名旦李吉才等人,在三义庙演出《大劈棺》、《血手印》、《审苏三》、《汴梁图》等剧目获得成功,引起轰动以至出现万人空巷的情境。京剧一经传入个旧就获得个旧人喜欢,很快进入了经营型演出。随后,大批京剧名角涌集滇南地区,著名的京剧艺人郭彩云、张月亭、朱景舫、张月楼及坤角麟玉英等来到个旧等地演出,观众闻此,均争以先睹为快,及至万人空巷。当时个旧、蒙自的一些剧社也到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聘请京剧名角来滇演出,以吸引观众增加门票收入。据统计,直至1949年,到个旧等地演出的京剧名角不下百人,较有影响者有金莲花、金海棠姊妹,碧云霞、世伶玉、世俐玉姊妹,月里红、月桂红姊妹六人,李玉虎、十龄童、陈俊鹏、金牡丹、绿牡丹、粉牡丹姊妹六人,袁汉云、袁湘云姊妹,吴继兰、张兰春、余福元、李鑫甫、白玉琴、余幼山、大文君、小文君、阎丽霞、小金牡丹、殷汇洲、李雅琴、李鑫培、筱毛剑佩、筱毛剑秋、张德霖、袁小楼、刘汉亭、李湘玲、傅麒麟、曹佩衡、陈佩卿等等,以及名票马玉书、戎伯铭。他们演出的剧目,不计其数。真可谓名角荟萃、剧目繁多,个旧一时有“天下名伶汇聚”的盛景。

京剧的传入,也促进了个旧原有之滇剧的发展。在京剧演出的影响下,滇剧吸收了其唱腔、道具、舞台设计等方面改进自身技艺,涌现出大批名闻全滇的优秀演员和票友,刘悦陶、罗吟波、碧金玉等在这里都曾名扬一时,各种专业、业余滇剧社活动频繁。原有之演出场所已经无法容纳成千的观众,1932年个旧锡务公司戏台建造,可以容纳1000名观众;1935年,又有可以容纳700名观众的同乐剧院建造。由此可见,个旧此时的戏剧演出活动规模与受欢迎程度。成立于1936年华山社,共有票友40余人,社长为地主兼大厂商的彭勋臣。彭本人爱好戏曲,把社址设立在自己公馆内并负责票社一切经费。同期,艺联社在建水会馆朱秀山家业成立,该社聘请专业艺人教社员学习唱腔,摩习手眼身步,提高表演技艺。为募捐该社基金,社员首次在悦和戏院演出就受到个旧观众的欢迎和支持。这些戏剧爱好者组建票友社,推动了戏剧活动的本地化,培养了大批个旧本地戏剧专业艺人和戏剧爱好者,其中华山社的演出活动一直坚持到1948年,为20世纪30年代个旧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个旧戏剧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在人民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下,原来的演出场所也有了大的改观,相继建立和改造了一些演出场所。建于1953年的个旧市人民戏院,改变了过去露天观看演出的景况,能容纳1222名观众。随着政治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政府鼓励支持一些艺人自建集体所有制的戏剧表演团,先后成立过个旧锡业联合业余剧队、个旧市京剧学员班、市花灯团、市京剧团、滇剧团以及个旧市职工业余京剧队。这些专业、业余剧团,在五、六十年代演出非常活跃,个旧也因之成为云南数一数二的戏剧艺术专业团体活跃的中心。戏剧事业开始走上正轨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结语

戏剧作为个旧城市品质的载体,蕴含着个旧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在今后的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城市建设者就要以开放的思维研究个旧戏剧文化,加大对戏剧文化资源的保护、修复,深入发掘戏剧文化的丰富内涵,利用各种形式扩大对外宣传,使个旧戏剧文化不只个旧本地人熟悉,更要让全省乃至全国皆知,使戏剧艺术成为个旧旅游文化的品牌,让更多的人通过个旧的戏剧文化了解个旧城市和个旧人。

【参考文献】

[1][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M].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历史研究室(内部资料),1979

[2]个旧市志编纂委员会.个旧市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馨(1981—),女,彝族,云南石屏,红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