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渔家姑娘——巧蹬斗笠》的特色与创新

2014-04-29 00:44陈燕云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尖子杂技演员斗笠

陈燕云

从中国有文字可考查的历史看,三千年前便有了岩画,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杂技。“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壁磚画”的人物造型,表现了汉代人们便懂得了用肢体艺术来达到使人娱乐愉快的目的。后来,杂技艺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注入新意,才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今天的杂技节目《渔家姑娘--巧蹬斗笠》,就是通过杂技演员有新意的创造,使得杂技中 “蹬技”这项技艺门类重新焕发了新生命力。

杂技艺术只有创新才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杂技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深人的挖掘自身潜力,彰显其个性,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充分认识到杂技艺术奉献给人类的是精美的作品。福建省杂技团传统节目《蹬斗笠》,其成功秘诀就在于,对传统杂技节目的改造基础上,推陈出新,把现代人对整体节目的技巧、舞蹈、服装等要求融入到《蹬斗笠》的表演创作之中,使得节目《蹬斗笠》不仅继承了传统蹬技艺术的精华,还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杂技是一种不受语言、地域、民族限制,能被全人类所接受的肢体表现艺术。同时,杂技也在不断的日臻完善其表演能力。传统杂技中的蹬技主要分为重蹬和轻蹬两种,重蹬主要是以蹬板凳、蹬人、蹬缸等为主,轻蹬主要以蹬伞为主。而由我团自主创新的节目《渔家姑娘--巧蹬斗笠》是在轻蹬蹬伞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创造出来的。节目融入了福建 泉州惠安女的文化元素,杂技演员们脚上蹬的也不再是传统的伞而是斗笠,再配以惠安女的服饰、音乐、背景、灯光等,使其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是杂技舞台上一道充满福建特色亮丽的文化艺术景观,充分展现出了女性杂技演员的勤劳勇敢、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内在品格,不仅闪耀着中华女性的美丽,也折射出我们泱泱大中华的民族精神。《渔家姑娘--巧蹬斗笠》一经推出就大受观众和评委专家的喜爱。《蹬斗笠》这个节目是几代的杂技演员从传统杂技节目的创新改造中,感悟到杂技艺术的魅力,从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唤起了观众的审美情趣,适应人们随着时代前进而提高了的审美欣赏水平。

技巧是杂技的命脉。技巧水平的提高,从字面到内容都很好理解,即难度、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创新,从字面上也不难理解,但更细一点来说,创新却往往受到技巧提高与继承的影响,因此,“ 创新”难免总被搁置在一个比较“ 难”的位子上。《蹬斗笠》这个节目,在继承传统蹬技技巧的基础上,在技巧动作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它结合了蹬技中蹬伞的技巧动作,也结合了蹬人和蹬板凳中的技巧动作,表演中尖子手带斗笠在底坐的脚上完成磨鱼、坐起、后翻等动作;其次在技巧动作的设计上也有了很不一样的巧妙改变,一般的蹬技底坐都是躺在固定的架子上,而《蹬斗笠》则把架子搬到摆动的渔船上,底坐和尖子都要有很好的平衡感才能适应渔船来回摆动所产生的惯性。表演中底坐躺在摆动的渔船上脚蹬尖子,尖子手带斗笠完成各种技巧动作,在动中完成翻动动作,既新颖又独特;而将节目推向高潮的是最后一个三节堆人的动作,在摆动的渔船上底坐、二节和尖子要根据船浪的来回调整重心,上下要始终保持在一个重心点上,口、手、脚上加在一起共有15顶斗笠,难度系数不言而喻。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是该节目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作为一个从事杂技艺术事业多年的老演员,笔者深有感触杂技艺术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留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艺术特点,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融合当代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已鲜明的特点,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杂技艺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我们要深刻地了解创新的内涵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使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在杂技内容,技术,道具上能够有机的融合,使我们的作品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尖子杂技演员斗笠
秦俑里的杂技演员
赶牛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杂技演员星星狐
技巧啦啦操中尖子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斗笠
高校教学中技巧啦啦操运动员难度动作保护能力培养探析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成对的杂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