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上

2014-04-29 19:37贺超
大众汽车 2014年9期
关键词:韩寒公路

贺超

看《无人区》后惊叹,中国的公路片也能拍得这么牛。尽管宁浩的故事讲述已经毫无新意,但是新瓶老酒这么一装,还真有了那么点意思。

最近韩寒的《后会无期》据说票房不错,《新京报》微信发了一篇《在公路上拍电影就算是公路片吗》读后觉得很有意思。

关于《后会无期》的声音有两种,一种说很狗屎,韩寒也就是一个作家拍电影了;还有一种认为很好,理由是很多笑料,笑了一路。能让观众笑的电影,现在看就是好电影,这一点《泰囧》做到了,乃至于让观众笑的很贱的电影《分手大师》也做到了,但这真的就是好电影吗?

我们似乎正在迎来一个无底线娱乐的电影时代,按照某些导演的说法,只要娱乐了观众,只要观众开心了,就成功了。这和前几年的相声之争是一样一样的。中国导演的幸运是长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每人一分钱,都能砸出高票房,但未必砸出好电影。

回到主题,说说公路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公路电影的几部经典之作,哪怕咱不知道是公路电影这个类型,但多少也看过一两部绕不过去的经典。比如《我心狂野》《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雨人》《阳光小美女》《菊次郎的夏天》,更近一些的或许还看过和《泰囧》很像的电影《预产期》。国内导演拍的稍早大家耳熟能详的能归类到公路电影类型的应该有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

公路电影是一个空间概念,不是类型概念,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看过的目前就两类,一类是常态的心灵救赎的,一类是借助公路沿途景象营造惊悚气氛的。咱们说说第一类,就是主人公是借助路途,来完成对内心的寻找。公路电影更多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主人公在沿途所遇到的事件与景观,多半是在为本身的孤独疏离作注脚;对于主人公个体来说,旅程本身即是目的,而通常发生的结果是这条路把他们带到空无一物之处,他们的自我也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一部影片并非有公路元素就可以叫做公路电影。或者说,他至少应该在“在路上”的这段时间里,完成某种使命。或者是重新找回自己,或者是彻底迷失。

比如电影《转山》,也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原著作者谢旺霖和我有过一次愉快的对话,我也深度了解了他从台湾到丽江,从丽江骑行西藏的心路历程。尽管一路惊险重生,但是在整个坚持的过程后,他走出了之前的心理阴霾,收获了另一种生活状态。尽管电影拍得还好,但还是无法转述文字本身带来的想象力,假如是看了书再看电影或者是电影后补充一遍书籍,那我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行万里路是老祖宗倡导的,读万卷书也是老祖宗提倡的,我接触过的那些在路上的大亨,他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公路电影。比如《十年徒步中国》的雷殿生,你看着封面上长发高束,一脸沧桑的样子,再面对坐在你面前安静讲述的普通人,波澜不惊的讲述遇见狼群、沙暴九死一生的故事,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你知道那种心境或许是电影拍不出来的;比如走过124个国家的行者洛艺嘉,从《一个人的非洲》开始写到《我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她或许也找回了当初逃离出去,一气走完26个国家的生命解码。她坐在你的面前,显得有些木讷,甚至被我提醒这个年代一个不用微博、不用微信的人几乎是“自绝于人类”的时候,你知道她所讲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公路电影。

这里不妄评《后会无期》的好坏,明显有人喜欢有人爱的时候,不说最好,自己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好。好的电影总会被时间记住,还值得你某天重温;坏的电影至多昙花一现,票房就像是揠苗助长,总会被匆匆淡忘。重要的也不是电影属于什么类型,而是故事本身。无论在天上,在地下,在水中,还是在路上,把打动人心的故事拍出来,甚至不用说为什么,就足以带着观众的眼睛上路,看人生平淡,或世事喧嚣。

猜你喜欢
韩寒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好书有笺 BOOKMARK
父亲的66号公路
The Fall of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