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杂谈

2014-04-29 12:37王志远
考试周刊 2014年98期
关键词:范文语感习作

王志远

1.重视学生朗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靠朗读,这种朗读是任何高明的讲解都代替不了的。学生对一篇文章能否理解,首先不是教师能否讲懂,而是学生是否认认真真地朗读了。如果学生对文章只是草草一读,是难以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在那些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写面前,在那些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面前,在那种回肠荡气的韵味、慷慨磅礴的气势面前,老师的任何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在会心的朗读中,学生才能伴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绪的翻腾去咀嚼、去心领神会,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高年级,负担较重,作业量较大,种种原因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都要读五遍至十遍。阅读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因此,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多读课外书。由于学生只有十二三岁,阅读能力有限,除了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在节假日适当安排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外,还要让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课外读物,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不断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还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同龄人的作品,使学生感到可望可及,不断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他们无不是通过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而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的。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复读、整体阅读、比较阅读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做各种圈点批注品味作品、常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即兴观察和有意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见方法。但许多小学生的有意观察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少主动观察与发现的动机,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溪水般悄悄消失,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如:我发现班级的课间纪律不好时,便引导教室内的学生认真倾听走廊的声音,然后仔细观察每个进入教室学生的表情,并猜想。这样,观察者看得仔仔细细,被观察者被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利用课前的3分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观察的学生特别积极,就像小法官一样进行推理,如:“我发现小许进来时喘着粗气,脸红扑扑的,还带着笑。我猜他一定在走廊同与他一起进教室的小张和小李疯闹了。”“我看见宋姚同学蹑手蹑脚的把头伸进教室,两只小手像老鼠的两只爪子一样放在胸前,就像一个穿了粉色外衣的小老鼠一样可爱。”被观察的学生恍然大悟,再也不敢犯错了,静静地坐在教室内观察其他的同学。

这学期我们要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作文,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并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写到自家的大公鸡注重外表,每天穿着油亮的外衣但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甚至飞到窗台上拉屎;还有的写到讨厌的鸭子,它们每天都要很晚才回家,妈妈每天都会逼着我请它们回家,最讨厌的是它们经常把蛋送给别人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仔细观察,缺少生活阅历,又怎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3.学习范文,拓展作文题材

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勾起学生写作的思路与兴趣,当学生对于要写的这个题目感到陌生时,教师就应该选择有价值的范文读给学生听,目的不是让学生照着写,而是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思路。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特别是对那些习作不那么好的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我经过几次试验,效果都不错。也许有的人认为你给了学生范文,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变窄,全都按你的范文思路来写。其实不是这样的,关键在于老师对读完范文后的引导。例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同学》时,就先给学生读一篇范文,读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文中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我的同学”的,挖掘后,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就形成一个提纲。接下来,不是让学生马上习作,而是找他们谈一谈自己想写的那位同学是谁,你为什么要写他,想通过几件事写。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把思路转移到自己的小伙伴身上。之后再让学生习作,从实验结果看,效果较好。

4.借助电教,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了解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立足生活,增强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由此可见,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一些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原》,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可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在优美动听的画面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语感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范文语感习作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春色几许(简谱)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习作展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