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语文课堂的几点策略

2014-04-29 12:37俞梅芳
考试周刊 2014年9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灵课文

俞梅芳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陶冶情感、润泽灵魂的美好天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共同构建起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将对语言感知、欣赏、运用的培养渗透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艺术尤为重要。在语文学习的激情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转变。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带领学生走进作家心灵,净化学生心灵。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将教学重点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对学生进行繁琐、细致的题目训练,将文学的真正内涵与魅力肢解得体无完肤,学生的学习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丝毫体验不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幸福感。我们应将教学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课本选编的文章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再加上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口语交际、诵读欣赏、语文实践活动、名著导读等,从方方面面反映文学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交融的契合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是真挚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充满童真童趣的天真之情;背影中淡淡的哀怨、浓浓舐犊之情;徘徊在小石潭边的柳河东,颓然乎期间的欧阳公,心忧天下的范仲淹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一份份细腻复杂的微妙情感……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决意走进作家心灵一探幽谧呢?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是积极创设情境,做忠实的点拨者和引路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纵情感悟,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共同体验情感,强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线的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翻译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语文课堂。但总的来说,都是熔铸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师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

三、紧扣文本,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设疑教学层层深入,结合文本中的伏笔、悬念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激发探幽寻秘的激情,更直接地走进作家心理世界,更真实地解读文本内涵,体验学习过程中愉悦感,这一幸福将成为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例如教学《囚绿记》一文时,我设计了仿句练习和想象训练以迁移到写作和情感体验。在探究文章的主旨上我通过三个矛盾串联文本始末,化散为整,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由于这一环节难度较高,我将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明确文章主旨,最后通过放绿寻梦和抒写新绿的设计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我们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让语文课堂生趣盎然。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逸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首先讲述郭沫若的风月无边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天上人间生活的美好,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境—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绿》、《囚绿记》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囚绿记》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续写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归纳主题思想。

文学可以滋养生命、启示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文学的广阔舞台,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努力构建生命语文课堂,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情感之旅,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汲取文学世界的精神养分,滋养人生,这是最终的目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蹲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陪他们一起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快乐生活,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心灵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