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广告翻译与文化

2014-04-29 00:44尹百艳
考试周刊 2014年91期
关键词:文化

尹百艳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告翻译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国际集团在中国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结合大量丰富的事例,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于商业广告翻译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如何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去体现广告内涵, 达到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广告 翻译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跨国公司纵横驰骋、发展迅猛,在上个世纪末期就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5%(世界投资报告1999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市场成了跨国企业无法忽视的商业必争之地。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奔驰、菲亚特、雪铁龙等汽车品牌穿流大街小巷,中小学生也手持苹果、三星、索尼等各色电子产品,几乎各行各业都为这些国际品牌所主导。国际化的品牌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重要的影响是对世界文化的冲击,人们在多元文化中批判、交流、融合,在差异性中寻求共通性,在共通性中寻找差异性,由此产生了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跨文化的传播成为无法逃避的必然现象。广告作为跨国公司开拓市场的敲门砖,自然也在跨文化传播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同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与便携式电脑的普及,使得与商品经济密不可分的广告业更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多数国际企业而言,如何制作既能够体现自身的商业精神和形象,又能够与所在地的文化相适应的广告,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所以,对商业广告的跨文化研究日渐发展,首先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对商业广告制作和翻译的影响。

二、广告与文化差异

简而言之,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此给出的定义是:Advertis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Bovee&Aren,1982,p.7)

作为一种传播形态,广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蕴含各种文化信息,诸如价值观念、信仰等。作为一种文化创作,广告也在不断重复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广告与文化之间一直都是积极的互动关系。文化差异对商业广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受到了希腊罗马传统影响的线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 logic)思维即直线式思维;与此对照,东方思维被描绘成体现儒家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更为图形式(configural)和整体的(holistic)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图形式思维”(贺雪飞,2007)。在广告语言的使用上,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西方广告利用逻辑推理和理性诉求,直接通过强调现实利益说服观众,中国广告则倾向大量使用情感诉求吸引观众,通过模糊的意向引发情感共鸣,激发购买欲望。如以下两则广告:

那一年,我和妹妹去鄉下姥姥家,我们在田野上奔跑,在小河里钓鱼,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麦穗,空气里尽是迷人的清香!现在很难找到那种感觉了。田野变成了厂房,小河也不见了……咦?这是什么?味道真特别,让我想起乡下麦田那迷人的清香。

嘉士利饼干,为你珍藏童真的滋味!

“Lucky”Brand Chocolates are made of choice materials by the up-to-date scientific method.The product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factory only after strict examination of its quality.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climate on raw materials used,white spots may occasionally appear in the surface of the product,but the quality remains unchanged in that event.Please send particulars to our distributors concerned.

嘉士利的饼干广告首先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感叹时随境迁,过往一去不复返,这种追忆对很多成年观众而言很容易产生共鸣,在情感诉求中呈现了广告的主题,表达了产品的独特之处,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重情怀旧、迂回曲折的文化特质。相比而言,这则英文的巧克力广告客观实际地描述了产品的原料名称,称赞质量过硬的同时毫不避讳可能出现的外观变异并解释说明,结构严谨,语言简洁,体现了西方人理性直接的直线型思维模式(陈东成,2012,p31)。

2.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核心。对于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见解,这些真知灼见看似纷繁复杂,内在却是统一和相辅相成的。简而言之,西方的价值观强调物质享受,重视个人成就与个性培养,在竞争和变化中追求发展、追求自由。相较而言,东方文化重视精神文明发展,强调和谐共处,重视集体利益和伦理道德,追求安全稳定的生活,这些价值差异在广告语言中随处可见。

Just do it!(Nike)

New economy.New law of jungle.(Borsen日报)

Im myself with Sprite.(Sprite)

Our personal service will appeal to your individual taste.(汉莎航空公司)

Exceptional collectibles for exceptional you.(汇丰银行)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

平安是金。(平安保险公司)

以和为乐,以和为福,以和为美,以和为富。(深圳和雅苑售楼处)

3.风俗习惯的差异

2014年9月份的《国际广告》杂志第48页,刊登了一则名叫“龙篇”的立邦漆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左立柱色彩黯淡,但龙紧紧紧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色彩光鲜,龙却落到地上。这是一则立邦漆的广告,旨在宣传立邦漆的效果之明显。可是这则广告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民纷纷表示这种广告戏弄中国的象征,无法接受,甚至有人认为“发布广告者别有用心”,而且“恶劣程度比‘霸道广告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在广告制作中,了解受众国家的风俗习惯非常重要。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活方式,它表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受法律的约束却为人们约定俗成地遵守,这就导致对于同一事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理反应可能完全不同。就数字而言,中国人偏爱“六”和“八”,由于这两个字的谐音效果等同于事事顺利和兴旺发达;再如动物,伊斯兰教文化反感的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龙”作为中国的图腾,在西方文化中则被刻画成了罪恶和邪恶的象征,面目可憎;还有颜色,美国人不喜爱紫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中国人避讳白色。总之,各种禁忌无奇不有、无处不在,广告制作者和翻译者一定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风俗和审美习惯,才能有效达到宣传和推销的目的。

三、广告翻译的方法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它必须经由编码到广告,再从广告到解码的过程。在中西文化差异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才能在产品推广中,既传达广告企业的理念,建立其国际形象,又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民族、文化因素及语言环境,广告翻译者担当重要的角色。比起其他类型的翻译,广告翻译享受更多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普遍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译法

广告翻译中最常见的就是直译法,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当然,直译绝不是完全按部就班地死译,它主要用于原文和目的语言之间的文化共性,让观众产生相同的联想,可以适当地增加或者减少文字,总体上保留广告词的特点。请看以下实例:

As soft as Mothers hands.(某童鞋广告)

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

Who says love is blind?(某洗发水广告)

谁说爱情是盲目的?

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某眼镜广告)

法泽沃特眼镜:轻如鸿毛。

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劳力士手表广告)

与我不同,劳力士手表从不需要休息。

Challenge the limits.(三星广告)

挑战极限。

轻如风,柔如云。(某服装广告)

Light as breeze,soft as cloud.

2.意译法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多数情况下,直译法往往苍白无力,無法真正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因此,在翻译广告时,要保留原文的精髓而舍弃原文的形式,即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地对原文进行处理和再创造,利用受众更喜闻乐见的文化形象和表达方式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

Every time a good time.(Mcdonalds)

分分秒秒欢聚欢笑。

We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Were in the results business.(IBM)

唯我电脑,成效更高。

Sense and Simplicity.(Philips)

精于心,简于形。

Good to the last drop!(雀巢咖啡)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Connecting people.(Nokia)

科技以人为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广告进行意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原文关键词的词义进行挖掘和引申,发挥和凸显其深层次含义。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很多译者倾向于使用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并且朗朗上口的汉语成语。例如: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bile.(Mercedes-Benz)

领导时代 驾驭未来

Only a few can tell.(Martell)

独具慧眼 领悟非凡

Intelligence everywhere.(Motorola)

智慧演绎 无处不在

3.套译法

中国有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广告翻译而言,亦是如此。在广告翻译中,为了达到效果,译者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手法,比如仿拟、引用、拼贴等(陈东成,2012)。仿拟借助人们熟悉的成语、谚语、格言及诗歌等进行模仿和再创造,通过模仿或者转换文本,结合广告内容融会贯通,赋予经典形式新的创意,引发人们的联想和共鸣,这种翻译方法被称为套译法。例如:“Home sweet Honda.”(本田汽车)此句套用了西方家喻户晓的歌谣“Home sweet Home”,home和Honda不仅压头韵,而且让人不禁联想家庭的温暖舒适,整个广告构思巧妙,浑然天成。“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Mars Chocolate)这是从两句成语衍生而来的,让人立即联系到两个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则广告不仅借助了成语的语言形式,还援引了成语的内容,意指“每天吃一块就会身体健康,头脑灵活”。“光临华厦,好事成双。”是广州华厦酒店的广告语,被译为“Good 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 in Landmark Hotel.”,此翻译明显模仿了英语谚语“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祸不单行)。在套用过程中,创作者将“不幸”转化为“好事”,达到了化悲为喜的效果。

四、结语

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地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虽然广告英语与文学翻译的目的不同,但是这种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广告翻译想做到出神入化,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充分了解广告受众的心理因素、价值取向、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等等,才能为产品“锦上添花”,为品牌“扬名四海”,为企业“纵横四海”,实现广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东成.文化事业下的广告翻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贺雪飞.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Bovee Courtland L.&Arens,William F.,Contemporary Advertising,Richard D.Irwin Inc,1982.

[4]孙立,张咏梅.广告翻译套译法略例.考试周刊,2012,94.

[5]梁华蓉.国际广告与翻译.福建教育学院学,2003(7).

[6]刘海瑛.广告翻译中应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2004,19.

[7]施叶丽.功能等效论与跨文化广告翻译[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8.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