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华
摘 要: 为了维护高中生物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作者结合高考复习工作实践,认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虽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和修訂,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 问题修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自2004年第一版以来,使用已有十周年,对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每年再版印刷时都有一些小小的改动,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教和学。我在用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认为还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应该加以修正。
一、描述不准确
1.必修1第16页提到:“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这句话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是由于细胞中的C含量最多,才导致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能够作为最基本元素是由C的化学性质决定的,它是构成细胞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2.必修1第102页,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实验:“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这一步骤之前必须对绿色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否则叶片本身的绿色会使实验发生颜色遮蔽现象。
3.必修1第119页,细胞的全能性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选修3中则认为:受精卵没分化,全能性最高;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很低,也具有很高的全能性,与概念不符。应修改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未分化或已分化,体细胞或配子),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4.必修2第70页:“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让学生很费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应改成“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这样将与必修2第81页的基因突变的概念相吻合。
二、前后不一致
1.必修1第18页“实验”方法步骤中,检测还原糖时“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而在必修3第103页的实验图示中却将试管在火焰上直接加火。为使实验结束后,容易将砖红色的氧化亚铜从试管壁上刷洗下来,建议将必修3中的实验图示进行修改并与必修1中的保持一致。
2.必修1第98页图注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在选修1第77页的“课题背景”与“基础知识”中都将胡萝卜素描述为橘黄色,应前后保持一致。
3.必修1第93页和第94页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中,都有“+能量”或“+少量能量”。在选修1的第2页、第3页的方程式中都没有“+能量”或“+少量能量”。既然都是放热反应,应该“+能量”或“+少量能量”,使必修与选修中相关内容保持统一,减少混乱。
三、图注不科学
1.必修1第22页图2-5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中,把肽键内O和H画在同一侧。由于R基与O和H间的相互作用,应将两者画在两侧。
2.必修1第28页图2-8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中,红色圆圈的图注应是磷酸基而不是磷酸。另外,红色圆圈内的磷酸基不应包含与C原子相结合的O原子,因为在进行酯化反应时是磷酸上的羟基与五碳糖5号C原子上的羟基中的H间脱水,形成磷酸酯键。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必修1第88页“相关信息”的图解中得到说明。
3.必修2第44页图3-3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实验结果的三个平板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形态完全一致,且图注的“S型菌”指示在培养基上而不是菌落上,估计是制图时复制的结果,应将菌落的数量、位置、形态作修改,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必修3第5页“图1-3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中,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而淋巴则不可以从毛细淋巴管反向进入组织液,应将毛细淋巴管自上而下的第三个箭头去掉。
以上问题的提出,旨在促使广大同仁共同努力,维护高中生物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让高中生物教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1.
[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20.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4]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中册).军事谊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