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

2014-04-29 01:12冯民贤赖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黄曲霉植物油色谱法

冯民贤 赖春华

摘要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水溶液(45+55)、三氯甲烷提取浓缩之后,用苯乙腈(2+98)溶解,三氟乙酸衍生,反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所用激发及发射波长依次为365、440 nm。[结果]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B1线性关系良好,对添加黄曲霉毒素B1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5%,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广、效果良好,可用于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植物油

中图分类号 S60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6-09180-01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in Vegetable Oil by HPLC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FENG Min-xian et al (Liuzhou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flatoxin B1in vegetable oil by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with HPLC. [Method] Aqueous methanol (45+55) and chloroform after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were dissolved in benzene acetonitrile (2+98), derived from trifluoroacetic acid, separated by reversed phase C18 column and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detector,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were 365 and 440 nm.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latoxin B1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spiked recovery test was conducted on samples with aflatoxin B1, recovery rate was 89.5%, repeatabilit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6) is 2.34%.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has wide linear range and good effect,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in vegetable oil.

Key words Aflatoxin B1; HPLC;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Vegetable oil

黃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虫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质[1]。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制品中,尤其以黄曲霉毒素B1为多。为了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目前世界各国都规定了其在植物油中的最大限量,国家标准GB2761-2011规定了花生油黄曲霉毒素 B1的含量不大于20 μg/kg,其他植物油为10~20 μg/kg。

目前国际上测定黄曲霉毒素B1常见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2]、酶联免疫分析法(ELIAS)[3]、高效液相色谱法配柱后衍生系统[4]。薄层层析法,其步骤多,测定时间长,干扰因素多,试剂耗费大,灵敏度低,荧光强度的目测精确性较差,特异性不强且安全性较差,主要用于半定量测定。酶联免疫分析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较快,其缺点主要在于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阳性造成误判。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其检测结果可靠。

国家标准采用TLC和HPLC(配柱后衍生系统)测定植物油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TLC中采用紫外点样分析方法,在荧光检测下观察蓝色的荧光点,此法检出限高,且偏差较大。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6种植物油分别为大豆油1、大豆油2、花生调和油1、花生油1、花生调和油2、花生油2。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荧光检测器,氮吹仪,恒温培养箱,漩涡混合器。主要试剂: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甲醇(色谱级),乙腈(色谱级),三氟乙酸(分析纯),水(三级用水),石油醚(分析纯),三氯甲烷(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提取。称取10 g(0.01 kg)样品、加30 ml石油醚(60~90 ℃沸程)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加30 ml甲醇水(45+55)分数次洗涤烧杯,一并倒入分液漏斗中,摇匀,静置数分钟;把下层液体转入另一个分液漏斗中,加30 ml三氯甲烷,摇匀,静置分层,收集下层溶液,挥发近干,加1.5 ml苯-乙腈溶解定容,待衍生。

1.2.2 衍生。取上述溶液200 μl加200 μl三氟乙酸衍生,漩涡后,放入50 ℃恒溫干燥箱中衍生5 min,氮吹仪吹干,用流动相定容1 ml,经0.45 μm滤膜过滤,待上机。

1.2.3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13+75)∶甲醇=75∶25;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5 mm,发射波长440 mm;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

1.2.4 标准溶液配制。标准品浓度为1 μg/ml,体积1 ml,用苯乙腈定容至5 ml,得0.2 μg/ml标准使用液。分别取50、100、200、400、800 μl衍生,氮吹仪吹干,定容1 ml,得进样浓度分别为0.01、0.02、0.04、0.08、0.16 μg/ml。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动相的选择

在研究选用不同比例的流动相,采用NY/T1286-2007标准第8.3.2条为甲醇∶水∶乙腈=13∶75∶12,色谱峰在18 min出峰,且峰形宽大、不对称。经多次研究发现,采用乙腈水比例固定,甲醇比例高,能缩短出峰时间,且色谱峰形尖锐、对称,图1~3为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图。由图1、3可看出,甲醇∶(乙腈+水)比例为20∶(78+12)时,标准品和样品在9.6 min出峰。

2.2 衍生方式的选择

由于黄曲霉毒素B1具有荧光强度特性,在TLC方法中浓度较高的标准品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可以在紫外点样分析仪看出,微弱的荧光强度则无法判断且容易被杂质造成干扰。但可以用液相色谱仪检出,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用于加强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强度。目前衍生的方法有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柱前衍生法主要有三氟乙酸衍生法和盐酸衍生法。该试验中采用的是柱前衍生方法,对衍生剂的用量,衍生时间、衍生温度做了考察,结果在衍生剂200 μl,50 ℃,衍生5 min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2.3 重复性试验

准确称取植物油样品1(大豆油1),分别按照“1.2”

试验方法进行提取衍生,再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对黄曲霉毒素B1峰面积的重现性进行分析,结果峰面积的RSD(n=6)为2.34%,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标准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6次,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析其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为1.38%,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5 回收率试验 对未检出的植物油加入标准品后,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并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见表1。

2.6 6种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检测 供试6种植物油经提取、浓缩、衍生之后,检测结果如下:大豆油1、大豆油2、花生调和油1、花生油1、花生调和油2、花生油2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依次为0.02、0.34、1.46、5.49、2.34、4.89 μg/kg。

3 结论

该试验建立了一种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提取、浓缩、衍生,结果可靠,干扰因素小,减少了薄层层析法中用肉眼来判断而带来的误差,方法准确度较高、专属性较强,可为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IARC-WHO.Some naturally occurring substances:Food items and constituents,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and mycotoxins. IARC monograp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J].Lyon France,1993,56:245-362.

[2] 柳洁,何壁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37-140.

[3] 刘冬儿.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J].包装与机械,2002,23(10):78-89.

[4] 祝伟霞,杨冀州,袁萍,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8):981-984.

[5] 柳其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薄层色谱法联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6,6(2):246-248.

猜你喜欢
黄曲霉植物油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等离子体聚合废植物油及其润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