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慧
摘要:词块是语法化的词汇,可以提高学习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的被应用到教学中。本文探讨了词块的定义,分类,并介绍了支架式教学以及词块作为辅助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学习者以及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词块;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和词块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备受关注,通过用运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建构一种概念框架,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然后让学习者逐步理解。支架式教学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的效率。
一、词块
美国心理学家Miler在1956年提出人类记忆系统储存了一系列神奇数字,包括多样化的形式,长序列的词块,引进了组块(chunk)概念。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语言交流不是通过单个词汇,本族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预制语块。Lewis在1993年首次提出“词块”概念,这一概念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词块被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理想的语言单位。
1.词块的定义
Wray(2000:465)提出了50多个相关的术语,全面的诠释词块的概念如,异质词块,词干,言语程式,预制词块,迷你词块,惯用表达。多数的学者认为词块是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它作为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被储存在记忆中,是单个的词汇单元但有着一定的语法功能。(Taguchi,2007)。
2.词块的分类
Nattinger&DeCarrico将词块分为以下4类:
(1)多次词汇,有2个或者3个词组成的短语,作为整体中间不能添加或者是删去任何一个词,通常是一些惯用的表达如by the way,to some degree,in other words,far away等。
(2)惯用表达,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序列,通常是一个句子并且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句子中的每次单词一般是不可更改如,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Once bitten,twice shy,Ones words reflect ones thinking。
(3)短语架构词块,此类词块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标准的或是非标准的短语,有着多种词汇组合如名词+介词,动词+介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介词等,在此类词块中容许加入特定的词来构成完整的意思如,in(January,February…),give…to sb,write…down。
(4)精华句,此类词块通常是一些句式结构,是一个句子的整体框架,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但是本身的意义不完整,只有添加了词语后才能构成完整的意义如,it is/was said that,there be,for example,no sooner…than等。
二、支架式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Perera(2001)研究了4个日本儿童学习英语中如何使用词块的情况,发现词块是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基础,在二语习得的初始阶段起着主要作用。根据Greenfield,支架有五个特征:(一)一种支撑;(二)一种工具;(三)像一个编曲的人;(四)它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Puntambekar&Hubscher,2005,p2)。支架被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概念框架和辅助工具。
三、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式教学的优点
Perera的研究表明,词块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作为一种支架来促进语言的学习。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将储存在记忆中的词块整体的拿出使用,可以缩短输出时间,在交流中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思。词块作为支架有以下的优点:
(1)一些学者认为语言的习得过程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词块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Taguchi,2007;434)词块是所有语篇的主要构成成份,在学习过程中以词块为单位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是单个的字词,而是整个语篇的结构和意义。如果学生可以掌握大量词块的用法,在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交流中就可以游刃有余。
(2)词块教学法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重心放在了语法和词汇上,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可以使教学的重心从语法和单词转移到对于词块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词块,从被动变主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词块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词块作为一种支架具有的优势,词块作为支架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学会在教学中语用词块,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整个语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词块这一概念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Miller G A.The magic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2):81-97.
[2]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and London,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3]Wray A.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inciple and practice[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4):463-489.
[4]Taguchi.Chunk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ken discourse in Japa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7,11(4):433-457.
[5]Nattinger,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rinted by Shanghai Foreign.
[6]Perera N S.The Role of Prefabricated language in Young Childrens second language.
[7]Puntambekar S,Hubscher R.Tools for scaffolding students in a complex learning environment:What have we gained and what have we gained and what have we missed[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