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利等
摘要
选择以浙江省武义县牛头山作为实证案例,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牛头山旅游就业人员女性比例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层次偏大,就业形式多样化。同时,归纳总结了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牛头山;旅游;就业
中图分类号S1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45-04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Niutou Mountain Tourism on Local Employment
ZHONG Jianli, JIANG Haining*, WANG Tianyang et al(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Taking Niutou Mountain in Wuy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condary sources, based on the obtained data,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ive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ural tourism on the local employ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whole employees, women account for a higher proportion. The overall cultural quality is low and the staff are mainly middleaged people and the employment form diverse. Beside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iutou Mountain were summarized, an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iutou Mountain; Tourism; Employment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逐渐转型,旅游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度假、购物等多个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了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其功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乡村旅游不仅具有旅游观光和休闲功能,而且被看作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2]。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可为当地农民提供众多直接与间接的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提升生活质量,優化农村产业结构。
由于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提升,中国正面临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旅游业凭借自身特有的行业关联度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岗位层次多和劳动密集性等优势,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器[3]。
目前乡村旅游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已经越来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主要从农村劳动分工、经济效益和农民就业及收入、就业效应3个角度展开研究。在农村劳动分工方面,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就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4]。在经济效益和农民就业及收入方面,学者们则度量了农民在旅游业所带来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中的受益程度[5]。在对旅游就业效应评估的研究重点上,国内外学者都集中在旅游业发展对增加直接就业人数和间接就业人数的影响上[6]。
近年来,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势头强劲,而随着牛头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于解决周边地区农民的就业的积极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旅游景区提供的直接工作岗位(如保安、清洁人员、售票员等),以及其周边西联乡地区,尤其是大溪口村、马口村中随之出现的“农家乐”、宾馆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促进下岗再就业,增加妇女就业,增加老弱人士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牛头山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带动了茶叶、宣莲、板栗等当地特产的消费,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领域,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就业的有益补充[7]。由于牛头山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研究立足于实地调研,对牛头山景区工作人员与“农家乐”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探讨牛头山旅游业开发对牛头山周边农民就业的影响及其就业特征。同时,牛头山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不足,该研究还指出了牛头山旅游就业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1牛头山旅游就业近年变化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西联乡境内,风景资源丰富,离武义县城仅60 km,距杭州、上海仅为3 h、5 h路程,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十分适宜开发森林旅游业,并于200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金华市继双龙风景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世人誉为“浙中第一山”,有着“江南九寨沟”的美誉,集多项旅游品牌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宝地(图1)。近年来,还获得“浙江省十大养老基地”的称号,开发潜力巨大。
为调查牛头山景区及周边就业者基本情况,本调查组于2013年9月和11月实地考察了武义县牛头山旅游景区及周边“农家乐”村庄,对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并向他们发放问卷。为保证问卷的有效回收,此次调查采取现场回收方式。由于牛头山景区内有工作人员180余人,西联乡旅游就业40余人,故此次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107份,有效99份。本次调查的均是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涵盖各部门、各层次,问卷结果具有代表性。
该研究搜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西联乡发展背景、西联乡“农家乐”基本情况和季度报表、政府发展统计、农村统计报表、规划及政策材料等,这些资料来自武义县西联乡人民政府以及牛头山旅游景区管理处,对分析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和了解当地农民就业的整体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图2)。
注:a为金华市行政区示意图;b牛头山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研究区位
图2西联乡“农家乐”总投资规模(a)和西联乡“农家乐”总就业人数(b)
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后,凭借自身特有的行业关联度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岗位层次多和劳动密集性等优势,吸纳了其周边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同时,西联乡“农家乐”也随牛头山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对西联乡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就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牛头山发展起步较晚,西联乡“农家乐”也于2011年开始初具规模,政府也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统计“农家乐”基本情况,所以该研究统计数据为从2011年到2013年。自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末,西联乡“农家乐”投资规模、就业人数,几乎无变化;自2012年末后,“农家乐”整体发展趋于上升。这是由于2011年“农家乐”刚刚起步,整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到2012年后期发展稳定,并且牛头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西联乡2011年5月“农家乐”为5家,2011年10月增至13家,到2013年增加到14家。从数量上来看,“农家乐”数量变化不大,但规模发展差异大。其中以武义龙泉山庄规模最大,牛头休闲山庄和秀水人家发展规模一般,其余11家“农家乐”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缓慢。西联乡旅游就业的人数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其余大多以个体的形式参与旅游活动。 旅游发展后,农民就业渠道大大拓宽,农民就业有了更多选择,部分农民转变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农民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及创新精神,促成新农村建设的理念[8]。
2 牛头山旅游就业特征
问卷从旅游就业者就业结构、旅游就业者择业与经济收入、旅游就业质量、旅游就业满意度4个方面调查牛头山旅游就业的现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筛选,结合调查情况,得出相关分析结论。
2.1 旅游就业者就业结构方面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从性别、年龄、学历3个基本层面考察就业者基本情况。
2.1.1
性别方面。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中男性占35.4%,女性占64.6%,男性主要集中在建筑、涂料等旅游间接行业,女性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保洁、大溪口“农家乐”服务业等旅游直接行业。这与目前乡村旅游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不断提高的现状是相符合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妇女的就业,并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3]。
2.1.2
年龄方面。在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中,年龄在31~60周岁的占73.7%,其中41~50周岁的占35.4%,说明牛头山旅游就业人员以中年人為主,这部分人受学历、年龄、身体及其他因素的限制,选择就近就业。
学历方面,在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最多,合计达80.8%,高中的占8.1%,中专的占5.1%,大学及以上的占6.1%,说明当地旅游就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高素质人才,而这部分人集中在就业岗位层次低和劳动密集的岗位上。
2.2 旅游就业者择业与经济收入方面
在工作经验方面,在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中,他们曾经从事的工作以务农和外出打工居多,分别为30.2%,23.6%。在牛头山旅游业发展后,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中年人不必外出打工,可以在家乡直接就业。当地农民可以在农闲时在“农家乐”或者其他旅游机构做一些散工,增加收入,解决自身就业困难(图3a)。
在就业时间方面,在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中,已经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时间在一年及以下的人最多,占了30.3%,其次是1~2年,为26.3%。这是因为牛头山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内的规划还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可供选择的就业门类不多,农民工作变动频率较大[4](图3b)。
图3 牛头山旅游就业人员工作经验 (a)和就业时间(b)
从被调查的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来看,月收入在1 000~2 000元的所占比例最大,达62.6%,其次为2 000~3 000元,为20.2%。这部分人主要从事的是旅游景区内的工作,如保洁、园艺、保安等。由此可以看出,牛头山乡村旅游中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尽如人意,与“农家乐”的收入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图4a)。但是由于旅游业的淡旺季,“农家乐”的营业额也一年四季不等,进而体现在“农家乐”经营者在旅游淡季的情绪不高。
在对农民从事旅游业的经济收入与以往经济收入相比的增减状况进行调查时,63.6%的人认为收入提高了,36.4%的人认为基本没有变化和相对有一些减少,没有人选择有很大减少(图4b)。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是有提高的,而且当地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时还保留农业劳动以及其他副业,他们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通过生产特色农产品,提供农家住宿餐饮,采摘当地土特产出售等角色来实现就业,这不但能成为他们进行充分就业的有益补充,而且在乡村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成为其就业的主要形式。
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大溪口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4 627元增至2013年的5 422元,实现了单一农业收入向多元收入结构的转变。当地特色农产品,例如茶叶、板栗、宣莲、吊瓜等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增加了附加值,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农民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实现本地就业。
在调查农民选择当前旅游业工作的原因时,37.6%的人选择了交通方便,15.8%的人选择收入较高,14.9%的人选择工作福利较好,13.9%的人则是因为职业兴趣所在。牛头山景区内的工作人员以武义县西联乡大溪口村、马口村人居多,他们选择从事当前旅游业主要是因为距离家近,交通方便,不必背井离乡、长途跋涉。
在对从事与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农民获得工作的途径进行调查时,9.1%的人当前工作是自主创业得到的,37.4%的人通过熟人介绍,53.5%的人则是通过自发应聘。自主创业的人员主要是从事“农家乐”经营;同时该地旅游业从业农民很大一部分都是劳动力本人利用非正式的个人社会关系得到就业机会的,超过半数人则是通过政府、服务机构等途径获得当前工作。
2.3 旅游就业质量方面
在农民旅游就业的质量方面,在对农民乡村旅游的工作時间调查中,54.5%的人工作时间在每天8小时,41.4%的人工作时间在每天8~12小时,4.1%的人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及以上。农民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有关。一般在景区内工作的人员工作时间在8小时,而在“农家乐”里工作的人员时间较长。在福利保障方面,在与牛头山景区内的工作人员访谈中了解到保险不到位,相对于其他岗位的人来说,工作福利有所欠缺。
2.4 旅游就业满意度方面
在对从事与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农民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时,表示非常满意的占3%,表示满意的占52.5%,表示一般的占38.4%,表示不满意的占6.1%。总体来说,多数人对于当前旅游业工作持满意态度。人们满意当前工作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较高和工作方便两方面,旅游就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更趋向于就近就业。少部分人对于当前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所从事的工作的福利机制不完善、工作环境不适应、工资水平较低等问题[9]。
关于“旅游发展对于人们在家乡工作机会的影响情况”这个问题,在全体被调查人员中:有36.4%认为其使得人们在家工作机会大大增加,有53.5%认为其使得人们在家的工作机会少量增加,有9.1%认为旅游业发展以后,人们在家工作的机会基本没有变化,有1.0%认为其使得人们在家工作的机会减少。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机会;旅游业创造1单位GDP,可容纳就业人数60人[10]。牛头山旅游业凭借其高度的关联度以及多样化的就业形式拉动当地农民就业。旅游是高消费行业,为了追求旅游者所显示出的物质生活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居民加入服务行业,旅游地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经营理念、意识也得到提升,产生示范效应,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11]。总体来看,人们普遍认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空缺岗位,增加了农民本地就业的机会;而且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岗位对于工作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如酒店清洁人员、园艺工人、洗碗工等,就业门槛的降低使得人们在家乡的工作机会相对提高了;同时旅游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员工的自身情况,员工居住地较近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时间的安排,因此旅游公司也就比较欢迎当地的从业者。大溪口村人口393人,现在家100余人,从事“农家乐”服务业的达38人。同时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实地考察牛头山旅游区,深入调查旅游业对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情况的同时,还发现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其就业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3.1 农民文化素质低
牛头山地区较为偏僻,有许多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妇女和老人。即在旅游业发展的近几年,劳动力就业以妇女为主,劳动力结构不平衡。且当前就业者普遍学历不高,就业前以务农为主,缺乏服务意识和旅游业的经营理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旅游市场。鉴于此,当地政府需要重视教育与培训,除了加强就业者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还应该提高乡村旅游基本知识、文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提高就业者整体经营和服务水平。同时,当地政府需要不断优化旅游就业政策,吸引旅游业高素质人才及离乡打工者返乡就业,合理化就业结构[12]。
3.2 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小
牛头山周边地区“农家乐”多以农民个体经营模式为主,受信息获取渠道、社会资源、个人素质等原因的限制,其个人承担风险较大。经了解,牛头山山下大溪口村有组织旅游管理协会,主要负责旅游统计。建议以此为雏形,建立周边地区旅游合作社、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由少数高素质旅游人才领头,提供旅游就业信息、咨询以及市场信息交流服务,通过有组织的管理形成旅游就业的系统化。除此之外,由于牛头山旅游区主打夏日休闲避暑及漂流品牌,形式单一,季节性明显,所以当地旅游就业的农民对旅游就业期待度低。2013年牛头山开始修建温泉度假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冬季旅游,但仍有较大的局限性。牛头山旅游旺季农场品销量高,可以打造属于牛头山的旅游产品,在不同时期拓展不同的生态旅游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和拉长旅游产业链,从而形成以消费市场拉动就业市场的作用[12]。
3.3 交通条件差
就其外部条件而言,牛头山旅游区交通条件较差,每天上山的公交车仅早中晚3班车次,且主要用于运输牛头山景区工作者的上下班,游客载送量小,整个旅游区与外界的连接程度低。交通作为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桥梁,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需把交通建设作为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牛头山旅游区发展规模至今较小,来此度假的游客多选择自驾游,或参与旅游团,然而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牛头山要接受更多的无车散客,需要不断完善其交通网,提高旅游区的可达度,同时可以构建与周边旅游地区的旅游线,扩展旅游辐射范围[14]。
参考文献
[1]
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7(1):27-31.
[2] 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5):49-56.
[3] 黎洁.西部生态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就业与旅游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农村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3):18-22.
[4] 林小玲.乡村女性参与旅游就业影响实证研究——以福州旗山乡村旅游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 操建华.旅游业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贵州省荔波县,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和云南省石林县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6(10):72-77.
[6] 冯学钢.上海旅游就业容量及拓展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6(3):109-115,125.
[7] 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J].经济地理,2007(5):840-841.
[8] 蒋运华,徐红罡,崔庆明.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海南三亚市吉阳镇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35-43.
[9] 王建喜.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66-169.
[10] 毕斗斗.浅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J].商业经济文荟,2005(6):69-72,94.
[11] 唐代剑,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就业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12):122-125.
[12] 李竹宁.上海旅游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业,2002(12):27-29.
[13] 孙伟.青岛地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状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6):99-104.
[14] 张洪春, 陆宝福. 发展旅游经济 促进农村就业[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