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郭凤莲

2014-04-29 00:44德心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24期
关键词:大寨

德心

郭凤莲是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赫赫有名的“铁姑娘”队队长。她45岁那年临危受命重返大寨,凭着智慧和坚韧,率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目前,大寨集团拥有十余家企业,数亿元资产,2012年总销售额近20亿元。

蛰伏十年重返大寨

1980年9月,郭凤莲接到山西昔阳县委组织部的通知:你被调离大寨,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当天算起。

郭凤莲被组织分配到晋中地区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栽了几年果树后,又到昔阳县公路段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不管栽树还是修路,郭凤莲都把它当作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转眼,11年过去了。1991年12月7日,单位领导递给郭凤莲一张免职书,说郭书记,你的职务被免了,到上面领任命书吧!郭凤莲到了县里,县委书记说,大寨人都盼着你回去,我要顺应民意,把你送回去!

郭凤莲觉得有些突然,说家里有事需要处理一下,我15日去报到吧!县委书记同意了。虽然郭凤莲做梦都想重返大寨,不过一旦真正面对,还是有些心中忐忑。

晚上,丈夫从县里回来了,他知道妻子被调回大寨的事情后,说你是党员,也是干部,咱们得服从组织调动,组织派你回去,你责无旁贷,丈夫的话让郭凤莲坚定了带领大寨人重塑辉煌的信心。1991年12月15日,她重返大寨,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回大寨后,郭凤莲走村串户和村民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发现村民的思想普遍处于一种迷惘之中,村民们见了她有诉不完的委屈,淌不完的泪,大家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也不敢肯定是对是错,对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多还不理解,悲观失望大于希望。

大寨的贫穷落后让郭凤莲心情十分沉重,该怎么办呢?郭凤莲想给全国几个著名的劳模写信问计,提笔却不知该怎样表达,有时写完就撕了,再写再撕,就是没有勇气寄出去,郭凤莲怕人家不理自己,笑话自己。

看到妻子苦苦思考着破局的办法,军人出身的丈夫对她说,写信太慢了,不如走出去看看。他的话启发了郭凤莲,郭凤莲一拍脑门,决定走出去学习经验。郭凤莲下了第一道令:每家出一个人到外面换脑筋,远的地方路费花得多,就去近一些的河北。

当时,郭凤莲每月工资105元,丈夫260元钱,她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当路费。郭凤莲找到昔阳县交通局,恳求他们按最低价格收费,包下三辆大巴。那天,村里130人乘车到从前学大寨的典型——河北获鹿县高前村参观学习。那里因为发展多种经营,农民大多住上了两层楼,生活富裕程度让郭凤莲和大寨的乡亲不敢相信高前村还是个农村。

参观回来,郭凤莲意识到,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寨要想富起来,还得上项目。刚开始闯市场的时候,她没有钱,凭的只是“名人效应”。有一次,郭凤莲到上海出差,为了省钱,住在一个15元钱一晚上的小旅馆里,住了三天,吃了三天的方便面。郭凤莲不敢下楼吃饭,害怕楼下的人认出她,说大寨的郭凤莲现在混得太寒酸了。可她又害怕别人不认识自己,怕不好办事儿,心里很矛盾。

刚回大寨第一年,郭凤莲在外跑了六七万公里,到处跑资金、跑项目、跑关系,很多人都说,郭凤莲把大寨精神丢了,大寨人当年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出名,现在郭凤莲到处要钱要资金,就像是要饭的。

20年艰苦创业大寨又成新标杆

1991年春,郭凤莲到江苏江阴考察时,向江阴毛纺织总厂提出联办企业的建议,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响应,并签订了协议,江阴毛纺织总厂无偿提供机器、原料,并派三位师傅来到大寨传授技术。

1992年10月中旬,第一批100多件“大寨牌”羊毛衫诞生,郭凤莲带着这批产品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和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也请到了主席台上,这是郭凤莲复出后的第一次亮相。

新闻发布会后,郭凤莲带的100多件羊毛衫当场被客人买走,两天后,几位天津客商要订10000件”大寨牌”羊毛衫,即使每件150元也要。这时,郭凤莲才发现,“大寨”这两个字是一块无比响亮的牌子,而这块牌子通过市场可以变成数不清的财富。

投身商海多年,为了谈成每一笔生意,郭凤莲都付出了足够的真诚。2004年,有一次她到青岛出差,半夜睡得正香,突然被电话惊醒,打来电话的是香港中策集团的黄鸿年先生,黄先生告诉郭凤莲,他现在北京钓鱼台宾馆,因为公务繁忙,明天下午5点想抽出时间见见她,如果方便,可以前去和他见面。郭凤莲连声说方便、方便,明天下午见。

撂下电话,郭凤莲马上起床打点行装,坐上汽车,星夜兼程往北京赶。一路上,她不住地催促司机再快些,终于在当天下午5点前赶到了钓鱼台宾馆。黄鸿年先生看郭凤莲风尘仆仆,满脸疲惫,了解到郭凤莲为了见他,连夜赶了十几个小时的路时,非常感动,说就凭郭书记这种精神,我也要给大寨投资。他们的谈判非常顺利,大寨也多了一家能赢利的企业。

经过郭凤莲十几年艰辛的奔走,大寨集团现在有衬衫厂、羊毛衫厂、水泥厂、核桃露、酒厂等10家企业,可以说,大寨基本上从一张“政治品牌”变成了“经济品牌”,大寨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打的是“大寨”牌。此外,郭凤莲还进行了品牌的有效扩张,在3家与外地的合资企业中,光“大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使大寨人坐享20%~25%的股份。大寨现在还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大寨的游客达到40万人,仅旅游一项就给大寨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大寨集团下属的企业,年销售总收入接近20个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寨又成了内地农村的新标杆。

大寨富了,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大寨有500多口人,每一位村民都是大寨集团的员工,年终都有股份分红,2012年,大寨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大寨人挣得越来越多,花得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的水、电、电视收视费都由集体来出。家里用的天然气,每户每年补助1800元钱。大寨的农户只管种地,粮食收回来自己卖钱,耕地播种买种子的费用都由大寨集团出。

教育方面,大寨村的中小学生费用全免,大学生一年补助1000元钱,郭凤莲本想多补些给他们,但又怕孩子们变懒,就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大寨人富了,但人情味儿没有变淡,每年春节前后,郭凤莲都要请大寨所有人聚餐,500多口人,55桌,共吃一顿大餐。聚餐前,郭凤莲把一年来的账务向老百姓作个交代,然后开始聚餐,大家还自编自演一些节目,一起欢乐欢乐。

除了春节,大寨还有一个節过得很隆重,那就是九九重阳节。郭凤莲把钱、油、衣服送到老人家里,然后开车把他们请出来,想到哪个地方吃就到哪个地方吃。这些老人为大寨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大寨富裕起来了,应该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与所有女人一样,郭凤莲也爱美,喜欢装扮自己。当年条件虽然艰苦,但郭凤莲在村里仍是个爱美的姑娘,当初的化妆术也就是把女孩子的脸蛋涂得红红的,画比不画还难看。郭凤莲那时刚买的花衬衣,就要作为工作服穿到田里去,让她十分心疼。

周总理第一次来大寨的时候,当时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让郭凤莲去接待周总理,郭凤莲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怎么去见总理呀?”

正巧,郭凤莲的一个同班同学刚缝了件新衣服,她好说歹说,才说服人家和她换衣服。就这样,18岁的郭凤莲穿着别人的花衣服,在自家的窑洞里和敬爱的周总理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郭凤莲今年67岁了,她认为衣服穿艳一些显得人年轻,发型烫得精致些,能让自己更自信。

郭凤莲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吃过早饭后,她用两个小时来打扫卫生,然后坐车去大寨上班。每天晚饭后,郭凤莲和老伴都要散会儿步,谈谈孙女的学习、儿子的生意。人老了爱怀旧,郭凤莲最爱回忆的是当年大战“狼窝掌”的艰苦岁月。她年事已高,如今更体会到“少年夫妻老来伴”的重要,她说,事业重要,家庭更重要,老伴就是我背后的那座山。

(摘自《华夏女工》)

猜你喜欢
大寨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过去的苹果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让幸福梦想都开花
大寨精神新启示
新时期大寨精神解读
郭凤莲:我是大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