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情商教育帮孩子融入社会

2014-04-29 07:22纪双城
中华家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课情商情感

纪双城

情商教育和其他课业一样重要

美国人对情商教育、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一直很重视。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专家戴尔·卡内基上世纪早期就提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却占其成功因素的85%之多”。美国教育界对这种理念相当认同,按照美国最大的课程专业组织—教学视导与课程发展协会报告的说法,孩子有了各种情商上的能力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管理时间,应对考试压力,控制情绪并懂得自我调节。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美国很多州都对情感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标准,要求学校对情商能力进行教育,并有专门的评估手段帮助学校来确认孩子是否达标。美国各个学校开展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的课程各种各样,有的是品德教育,有的是反欺凌教育,有的是预防药物滥用教育,有的是冲突解决训练,等等。经研究表明,从效果上来看,自从这一规定实施之后,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德国中小学也开设有“情感管理”课程。每个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有的通过教材进行课堂指导,有的则通过小组活动,还有的主要针对有风险的学生单独指导。与此同时,德国的童子军组织在“情感教育”方面作用也很大,他们经常组织青少年成员外出登山、搭帐篷,通过集体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

英国的情商教育课也是从小学就开始教起,而且课时往往和当地孩子要学习的“语数外”一样长。不过,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英国小镇,当地学校组织开设情感教育课,常常遇到一些质疑。在一些穷人家孩子较多或单亲家庭背景学生较多的学校,一些人认为开展情商教育,等于是校方在自找麻烦。对此,监督英国各地学校开设情商教育的教育质量监督局坚持认为,情感教育和其他的课业学习一样重要。虽然这与升学成绩关系并不大,但只有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批评,更全面地体会情感,这对他们的智力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

情商教育从校内蔓延至校外

情商教育都能教给孩子们什么内容呢?在英格兰伯克郡一家私立小学就读的8岁男孩托马斯每周要上三节情商教育课,每节课30分钟。他说:“这样的课上起来挺有趣,因为老师总是会读一段童话,或是带同学们去公园逛逛,让我们闻花香,看野鸭在河中嬉水。”这样的课没有作业,老师们只会笑眯眯地问他,为什么看到花开会高兴,见到老人咳嗽会难过。

情商教育还教给孩子们如何避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在英格兰海港城市南安普顿,当地的一所小学会定期举行“嫉妒和蔑视周”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们拿出3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两种情感,并伴以角色表演。这所小学进行这种情感教育课,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表达情感,以充分的语言沟通来代替拳脚相加,从根本上避免校园暴力的出现。

在英国人眼里,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愿意善待生命和他人。所以老师会教育孩子善待一切动植物,告诉孩子们即使在夏天看到厨房爬满蚂蚁时,也绝对不能戏弄蚂蚁,让它们死得太痛苦,只要打一两个,让其他蚂蚁不敢到这里来就可以了。菲奥娜说,他们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因为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就是情商教育的目的。

德国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比如,老师会让学生看一段一个人生气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生气时人的表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后果如何。然后,让学生表演,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老师总结,给出“生气时怎样控制情绪”的小建议,并鼓励学生记“情感日记”,将一天内的不同情绪画出来。德国很多中小学还开辟有“安静角”。这个“安静角”一般三面是柜子,一面是布帘,里面有沙发、桌子和书籍。如果哪个孩子想独处,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区域,老师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因为他的行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其实,更多的情感教育是在校园之外进行的。在英国人的家庭里,有类似的“全家餐桌文化”。在传统家庭里,如何使用餐巾、刀叉,手臂位置,乃至如何礼貌交谈,都有一套规矩。很多英国家庭会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从而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家长会让孩子自己清理弄脏的桌面,知道对家人说“抱歉”,帮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和礼貌待人。这都被看成是一种情商教育。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之外,英国社会也会为年轻人提供情商教育的社会课堂。在英国,每一个大型书店都会定期安排一些作者举行“和小读者喝下午茶”的活动,邀请一些知名作家和他们的小书迷们在书店见面聊天。小读者可以向大作家提任何问题,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书中人物的心理世界聊起的,作家们也会诚实地向孩子们介绍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小读者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在情商教育更成体系的美国,教育机构非常重视如何让中小学生更早接触到社会,在实践中培养情商。美国大多数中学都是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并没有晚自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义工和打工,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也让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往往更重视“硬性技能”,即可以被证明、可被量化、可被比较的“脑力”特质;而对“软性技能”,即信任、激励、责任感及同情心等情感特质并不重视。这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实际上,情感方面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拥有强大的情感能力及人格特质的人,能对自己和社会散发“正能量”。顺境时,能自我肯定,发挥更多的自我价值,同情弱者,关心社会;面对困难时,又能积极面对,将危机视为转机,不放弃希望和目标。这种“软性技能”的培养需要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教育课情商情感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