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中的“异化”

2014-04-29 00:44:03陈雪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毕加索异化艺术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意识,变形、简化等“异化”的造型方式在现在社会的艺术中变得相当普遍,也变得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造型在艺术 异化

一、“异化”的含义以及哲学与绘画中的“异化”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alienatio,它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分离甚至是相互对抗的关系。异化的现象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经出现,在中世纪的文献之中只是孕育着“异化”的萌芽,将“异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却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起来的。而关于“异化”的含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哲学上,真正的将“异化”在哲学领域中展开的是黑格尔,马克思又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异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同阶级一起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变化中转化成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异化的发展在哲学领域中并不是一帆風顺的,它先后经历了从“异化” 现象到“异化”理论再到“异化”现象的发展。而存在主义认为,“异化”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它不会消亡。在艺术中,马克思认为:文化艺术创作可以分为两种方向,一种是自身愿望、天性的能动力量表现,即人类本质;另一种是受雇佣而产生的作品,可以繁荣社会,让资本增值,但是,也同样地会起到负面作用。由于艺术产生于劳动,通过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我们可以从艺术产品生产活动中找出同样的现象。在绘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异化“的观念渐渐地注入了艺术家的思想中。但是,与哲学范畴的逻辑形式不同的是,艺术家对于人类在社会中的种种活动所产生的本质比较敏感。艺术家通过亲身体验,用各种绘画方式来表达其对社会的看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绘画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异化”在油画的发展中并不系统,但是,古今中外仍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把死板、僵硬的符号转化为灵动、主动的艺术作品,并赋予其新内涵的视觉心理体验。

二、“异化”在造型表现中的意义

在许多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似乎非常喜欢打破传统的造型手法,运用夸张、变形等“异化“的手法,结合所处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进行绘画,绘画作品中往往带有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他们使绘画步入新的层面,关注的不是形体本身,而是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异化的理解。而在造型上,在某个层面上,人们可以说“异化”是在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简化也能够成为“异化“的一部分。“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形式从无意味的形式之中解放出来”。简化在现代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特征。艺术家通常会用简化的方式寥寥几笔就把物体的基本特征描绘出来,对于细枝末节会几乎完全省略,这样更能展现其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简化的形象往往更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而这种简化的形象中更能透漏出内在的真理。

塞尚成熟时期和最后的时期所画的大量油画塑造倾向于几何形式的物体,《玩纸牌者》成为这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上是两个十分普通的人,他们沉浸在纸牌的游戏中,把劳动者的形象表现得和蔼朴实。虽然主题十分的平凡,但是画家却对画面中形状进行细心的研究。这幅画除了构图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之外,塞尚擅长以简单的几何形来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塞尚的这种几何形式的简化和对三维空间的压缩,开辟了例如毕加索等人的立体派简化体积的先河,而塞尚也是西方绘画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

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单一的造型手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异化”的造型手法又恰恰符合当下的人们多元化的的审美标准。而透过这种变形、简化等“异化”的造型手法看作品,往往更能让观者体会到单纯的形体背后所隐藏的艺术本质。

三、关于毕加索以及我国青年画家对造型异化的研究

1.毕加索作品中的造型“异化”

艺术的发展往往是继承、借鉴传统的绘画风格并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也是艺术语言、艺术风格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期间,观念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艺术家的绘画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20世纪初西方的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亚威农少女》中,他运用变形的手法和几何的形体描绘了五个女人,力图把所有的形象都放到一个画面里,画中人物的形体都在破坏后进行重新组合。在这幅画中,中央的两个人物形象脸部成正面,但是把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的人物形象头部是侧面的,而把眼睛画成了正面的,把不同角度的视像结合在了这同一个形象上。右下角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毕加索用分解和拼接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得人物形象脱离了人物脊柱的中轴;画面中的人物的手臂和腿均被拉长,头部也被转了过来,正对着观者;毕加索把人物形象加以旋转,将各个角度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形象。他这种新颖的画法彻底打破了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画面中,通过人体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贯通,隔开他们的空间,这就造就了一个新型的造型空间。《亚威农少女》也被认为是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艺术家们通常会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运用变形扭曲的形体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们透过种种的社会现象开始意识或洞察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异己力量的存在及其普遍性,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本质的变化。开始运用造型上的变形来表达他们的内心而不再一味地去模仿客观世界,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因此,支撑艺术创作支柱的是感情,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是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的。

2.我国青年画家作品中的“异化”

由于社会体制的改革,以及中国的艺术家受西方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的油画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他们在作品中体现简化、变形等造型“异化”的观念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做法。这股潮流带动了油画风格面貌的个性发展,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重视人的精神信仰与尊严,强调艺术的感情化,重视艺术的表现性与审美性,造型“异化”的手法也渐渐融入艺术家的作品中。如画家夏俊娜就是受到了毕加索等大师的影响,但是她并没有刻意地去模仿谁。在她的作品中,任何事物都能用一种造型元素来表示,并且去淡化其样貌,使画面呈现统一的审美趣味。她在把握了大的色彩氛围的前提下,调动诸多造型元素,使每幅作品都被不同的光彩所映照。局部的抽象性、表现性与整体的写实氛围相结合是她绘画的重要特点。在她的绘画中,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完全按照她自己规定的理想的比例、标准,经过她的“过滤”, “生产”出来了。她所追寻的是物体的具体的细微差别。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她拒绝使用任何照片及图书资料,而且也从来不画小稿,因为她认为这些资料会阻碍其在想象中所感到的物体的形态或空间关系,并且在直观的表现画面时,她的运笔过程也轻松自如,一气呵成,从不显露任何被外界干扰的痕迹。

中国当代年轻的画家来国强的系列油画展“灵境”无疑是对造型“异化”很好的诠释。在来国强作品的视觉表达上,重要的已经不是图像的形体,而是艺术家通过对物体内在结构的一种质疑和世界万物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认知和理解表现在画面上,来进行的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和诉说。在这些作品中,图像变得不再重要了。虽然画中的物象不外乎我们看到的花鸟、人物或山水等等,但是从色调、笔触、图像塑造技巧等绘画语言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已经变得不像常人肉眼所看到的物象了。在这些画面中重要的是图像的表达是非常自由的,是可以根据艺术家的需要进行图像形体自我化表达的,在观者眼中,这是一种异化的物象。通过他对画面的绘画语言所进行的自我化的处理,使观者的常规的视觉思维定势得以改变,这也使得他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呈现和形成在画面中。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鸟的羽毛被他简化成了肉色烟雾状;鸟的翅膀、腿已被腐烂、灰飞烟灭。画面中用色沉着而跳跃,画面上方运用大面积的黑色或灰色,背景深邃而虚空,处理随意并松动,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平凡中突兀地呈现着奶油般甜润的粉肉色和非常随意的笔触,使观者感到画面诡异,同时且不失妖艳。他的作品中,对画面的形式、内容和表现语言的处理都是非常自由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意识,变形、简化等“异化”的造型方式在现在社会的艺术中变得相当普遍,也变得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1] 徐秦发.用论文异化理论审视现实生活中部分人追求的异变[J].广西社会学,2011(05)

[2] 何楠.异化在哲学发展中的积极意义[J].江海纵横,2007(04)

[3] 刘斐.浅析当代艺术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双向异化现象[J].广西社会学,2008(03)

[4]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 桂小虎.西方绘画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

[6] 于媛媛.论夏俊娜绘画中的“小资情调”[J].大众文艺,2004(03)

作者简介:

陈雪飞,扬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毕加索异化艺术家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梦》和毕加索
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4
毕加索之夏拾遗
现代装饰(2019年9期)2019-10-12 08:46:42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