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件艺术作品既是由一定物质材料塑成的一个感性的形象,同时这个物质的感性形象又体现了精神性的东西,即思想、感情、愿望、理想,等等。中国写实画派的作品也是这样。其根本艺术价值就在于它所呈现出的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中国写实画派 人文精神 艺术品格
油画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自从它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风貌便融入其中,赋予它以民族特色,从而才有了格调较高的艺术作品。写实油画作为油画的一种创造方法与创作观念,在中国特殊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深入社会、洞察生活,创作出了一批批精彩绝伦的作品。2005年成立的中国写实画派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民族风貌融入作品中,其“精神品格”的内质紧扣着中国文化脉络与民族精神内涵,使得中国社会现状与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中国文化脉络对西方传统油画做出了本土化的“诠释”。
“精神品格”有多重含义。邵大箴曾说过:写实油画作品中的“精神品格”就是在题材内容和视觉语言中,感觉其精神指向,文化内涵的深度和艺术趣味以及格调的高低等等。概括来说,写实主义油画作品的精神品格就是作品凸显出来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品格”。
人文精神
当今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人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同时它还表现为自省、批判、超越的意识,反省人生缺陷进而追求理想的人生,反思社会的缺失进而追求理想的社会,关注时代的精神进而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所以“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中国古代儒、道文化在各种文化中体现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的观念。
从写实油画的角度来说,“人文精神”就更为重要了。它要求艺术家对现实给予证实,对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平等进行解释和描绘,同时要具备良知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以及对人命运觉醒上的人文关怀。因此,写实油画在题材与内容上总是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发掘,艺术家总是带着“人性”的思考用写实的语言来提出问题。
艺术品格
艺术品格属于艺术接受、评论、美学的范畴,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品位、格调。在油画范畴内,写实油画要比其他的绘画风格更需要艺术的品格与格调。从作品的精神性来说,这是衡量一幅优秀作品的标准。陈燮君认为:“写实”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从艺术方法论的高度,阐述写实油画并不排斥“精神品格”,更不能没有“艺术格调”。一幅作品的格调直接映射了艺术家艺术的修养与内涵,因此,写实艺术家在探索绘画造型语言与技法语言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人生的阅历,才可能提高作品的“艺术品格”。
中国写实画派人文精神的探索
中国写实画派崇尚写实,尊重现实,他们认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不应该是对现实社会的否定,而应该是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内省与思考,它可以通过很多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王沂东的作品多数描绘的是沂蒙山地区的风土人情。他以刚结婚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的颜色红色、黑色、白色为画面主色,通过对女性细腻柔美的刻画,表现艺术家对中国传统女性单纯、宁静的形象的向往与赞美。
李贵君的人文精神则以都市生活作为切入点。他的作品《迷》、《无声》均以都市白领女性为主,其形象纤细、羸弱,白皙的面颊与温和的色调处处体现了年轻女性处于都市中的那种独有的知性美,同时也暗示了都市丽人被欲望控制又被欲望消费的私密的精神状态。
郭润文的作品虽然来自于现实,却不对现实做直率、逼真的表现,而是采取象征、隐喻的手法对现实进行描述。他的作品《永远的记忆》刻画了一台旧式缝纫机,它好似正在被人操作中。这种存在于现实中但又有着虚构成分的事物让观者停留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并对事物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它暗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都是从稚拙走向精良,再由精良走向衰落。
从上述对中国写实画派一些作品的分析来看,中国写实画派对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探索是多渠道多角度的,笔者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民俗风貌、都市人文和象征观念。
艺术品格的多元化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在进行着各种适应性的调整,与此同时,中国与外部文化的交流也开始增多,各种各样的外国文化蜂拥而来,中国本土在当代成了外来文化大举实验的土壤,各种新兴事物、文化充盈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由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大众的艺术欣赏结构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同时,由单一性转向了多元化,而艺术品格也由之前的单一性的主旋律变为了多元化的理想追求。
对写实油画而言,它不再是一味地讴歌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有的艺术家将艺术视点切入到了社会现象中,开始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反思社会中的矛盾现象;还有些艺术家避开当下敏感的话题,将视点投注于静物或风景中,用写实油画最纯粹的语言来表述个人的情感与观点。此时的写实画派虽然仍然坚持以反映社会现实、深思社会矛盾、挖掘人文精神为出发点,但其艺术品格也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艺术家对品格追求有的崇高,有的磅礴,有的敏锐等,正是这种多元化的品格才造就了当代中国写实画派丰富的视觉语言,让他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矛盾。
詹建俊这样说过:“写实油画”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所有艺术一样,其根本艺术价值应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精神品格”。中国写实画派作为一个以写实为观念、为语言的油画艺术派系,它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表述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以人性为焦点,配合不同的格调,完美地演绎了社会与写实油画之间的关系。
注释:
[1] 易经·贲卦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
参考文献:
[1] 中国油画学会.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2] 庞茂琨.油画语言[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3] 郭润文.价值的链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4] 殷双喜.人文精神的价值[N].文艺报,2004(10-11)
[5] 刘淳.中國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作者信息:
刘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馆学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