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中问题的呈现与优化策略

2014-04-29 18:15黄发琴
亚太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卵石磁铁解决问题

黄发琴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想知道、爱提问的情感”;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等等。这些足以说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的重要意义。自己通过实践探索,对学生的问题素养,形成了一些优化与呈现的有效策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学生越少,而主动提问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方面。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敢说敢问。到了中高年级,似乎顾及面子,怕提的问题不好或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因而干脆不举手。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如从一年级开始,长期坚持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两个习惯:发言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让全体学生都能听到;其他同学目光注视着发言同学,认真倾听和思考,如有不同意见和新产生的想法,等他说完了,再举手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能一下子提出适合自己的较科学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创始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教《磁铁》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意不小心将磁体摔断,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提出自己迫切想弄明白的问题“断了后,还是磁铁吗?断了的磁铁有没有两极?”“两块断了的磁铁靠在一起又会怎样?”等等。如果不创设情景,学生是难以提出这么好的问题来的。

二、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让学生学会选择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这是探究很重要的一环。面对众多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内一一解决,只能选择最为关键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来解决。教师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说出众多的问题中哪个是最重要,达成共识,再展开讨论。

如《卵石的形成》一课,学生围绕卵石提出了如下问题:1.卵石为什么都是光滑的?2.为什么有的卵石有花纹?3.卵石都在哪里?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5.卵石的有哪些作用?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请说说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说出理由。”一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我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最为关键。因为,如果知道了卵石形成的原因,卵石为什么是光滑的,卵石来自什么地方,为什么没有棱角等一些相关问题也就都知道了。”可见,在学生探究前,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辩论的机会,给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表达、去选择,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便会逐渐提高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自由时空,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选择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在多种智能的参与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自由探究的时空,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教师首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完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次,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尽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斜面》一课,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我首先组织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说说需要哪些研究材料?为什么?接着小组交流、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我告诉学生只要方案可行,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再提供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我参与每一组的研究,了解研究情况,作针对性指导。由于时间的保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对斜面的研究更深刻了。汇报时,每组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这里我仅从学生角度探讨了对科学课中“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的几中策略。当然,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是那么简单,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形成一系列操作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素养的养成,关注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为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

猜你喜欢
卵石磁铁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钻石和卵石
钻石和卵石
冒充鸡蛋的卵石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