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体系促课改 提升育人水平图发展

2014-04-29 10:46罗登远
亚太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案学科活动

罗登远

课程体系篇:逐步构建体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为了弥补新课标教材“双基”不足、内容跨度大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进行了校本学案的探索。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形式,就是编写《导学案》。在校本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界定了学案的概念,分析了学案的基本特点,辨析了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了学案编写的原则、程序和组织方法。基于对学案本质的认识,我们认为学案应致力于建立一种“学的课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什么”与“怎么学”。学案既是一种教与学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德育课程序列化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校教育活动中经常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对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认为课前师生无需精心准备;学生主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题班会课结束,教育活动随之结束。第二,实施中存在缺陷:主题随意,缺乏科学育人的序列;过程表演性强,缺少育人的针对性;内容娱乐化倾向严重,不能很好地明理导行。第三,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在主题班会课上的研究、机制、保障还不够健全,难以提升主题班会工作的研究水平。第四,主题班会“主题”存在的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主题;缺少合理结构;缺少合理顺序。根据主题班会的问题,学校组织了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研究,分别确立了三个年级的主题:七年级以适应和养成教育为主;八年级以青春期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为主;九年级以中考和理想奋斗为主。通过多次主题班会序列化研究课和专题研讨,规范了主题班会课课堂内容、教学程序,提炼了几套常用的教学模式,汇编成《初中学生成长30阶梯》,有效地解决了主题班会课的内容案例问题。

(三)课外校本课程特长化、活动化

1.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语文等学科,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七年级历史学科参观金沙遗址,生物学科参观植物园,语文学科参观杜甫草堂;八年级地理学科参观建川博物馆;生物学科参观熊猫繁殖基地;历史学科参观三星堆;九年级化学学科参观污水处理厂。每次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反馈,有小结,有成果展示。

2.学科兴趣小组。为搞好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我们召开学科兴趣小组动员会,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支持;有特长的老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申报了57个项目。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和教师特长的特点,对学科兴趣小组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学科兴趣小组调整为28个。每个小组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内容。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3.班级第二课堂。班级第二课堂,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学科教师参与,内容有价值观的引领、热点时事、学科兴趣拓展、演讲、棋类、辩论等。同时,学校制定了二课堂的底线要求,要求每次开展活动必须有考勤记录、活动方案、期中作小结、期末作总结、学年出成果,并严格考核,及时反馈,评出等级奖。班级二课堂为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4.学生社团组织。校学生会、团委会、环保志愿者、文明执勤岗、礼仪示范班、广播站、电视台、心理志愿者等学生社团组织,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课堂教学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一)问题分析和价值澄清

学校力求把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聚焦点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其基本要求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其关键是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鉴于此,我们在分析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讨论,认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相比,滞后于课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当部分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二是教师单向灌输较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针对性差,课堂效率不高;三是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状况反馈少;学习效率低,学业成就感差;四是教师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路成为全校领导、教师的共识。同时,受全国“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经过反复地学习、思考和比较后,学校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围坐式”为外显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学生座位进行变革,全校所有班级教室内学生座位改“秧田式”坐法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围坐式”。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变革。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检查者、评价者。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挥,是活动过程有效性和学生参与程度的检查者与激励评价的实施者。

3.对知识学习的程序进行变革。对于课堂学习活动要做到集约化,具体表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完成的学习活动须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的则由组内两人合作完成,两人合作仍不能完成的则由本组内完成,本组仍不能完成的则可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当全班都无法完成时,则由教师引导启发完成。

4.学习方式进行变革,即改以课本为载体的听讲为以学案为载体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讲解。同时,针对传统教学评价主要是侧重于学生个体的评价,着重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竞赛,还对评价方式进行变革,改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管理与评价为以小组为单位的管理与评价。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进一步增强小组的活力与凝聚力。

改革成效篇:学校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龙泉驿区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考核中,多次名列龙泉驿区前茅;尤其是划片招生后的2013级和2014级,各个学科更是全面完成龙泉驿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在龙泉驿区初中教育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通过近几年的学月问卷调查,80%的学生对“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予以肯定,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组间展示和学生讲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合作探究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班会序列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班级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志愿者活动、心理健康月活动、“三自”管理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艺术节活动等系列活动,龙泉七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更加自信、自立、阳光、健康,初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大为增强,这都赢得区内外较高的认同和赞誉。

(四)学生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进步显著

学生们通过学科渗透式教学、观看科普录像、性健康教育展览、实物标本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座谈等多种教育形式,使青少年在温馨、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获得了健康文明、科学的性健康知识。9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但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以前很担心的问题,现在不担心了;以前不好意思的事情,现在觉得没什么,而且知道很多想法是正常的。通过性健康教育,解决了学生的很多困惑,使青少年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方面成效更为突出。通过这几年实施性健康教育项目,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五)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由于龙泉七中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成都市教育局于2011年3月和12月,在龙泉七中分别举办了“赴新加坡挂职锻炼经验交流现场会”和“聚焦课程课堂,内涵特色发展”现场会。此外,由于龙泉七中在青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方面成效突出,2008年12月全国性学会年会初中分会场设在学校;省市区计生协和龙泉驿区教育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龙泉七中召开了现场会;2012年4月,国际计生联官员到学校参观考察,对学校的青春健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给与高度评价。

立足特色拓进取,锐意创新谋发展。龙泉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闯出了一片天地,学校紧跟社会、时代发展步伐,奠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学校领导班子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带领全校教职工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新成绩,在区域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正全力以赴,为打造四川省特色初中学校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学案学科活动
【学科新书导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乡愁导学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