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喜情或悲情

2014-04-29 07:48汪建国
新作文·初中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悲情喻体嗅觉

汪建国

一、“转借法”让景物描写层次丰富

所谓转借法,就是在直接描写某种景物感觉到很困难或很单一时,借描写其他与之相关的景物来达到更好地表现此种景物的特点或丰富景物描写层次的描写方法。

转借法分侧面描写与勾连法两种。

侧面描写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这样表现潭水的清澈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如果直接描写水的清澈,有点不好下笔,但是如果转为借描写水中鱼的活动,就能从一个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这样处理,不仅解决了直接描写某个对象不好下笔的困窘,还使描写的景物不再单一,使笔下的景物变得更加丰富。这就是一种转借法,其实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侧面描写。例如“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烈日”的例子:

豌豆荚“咔”的一声炸开了,一颗豌豆从豆荚中弹射出来,撞到我的脸上,痒痒的。

在这个例子中,从触觉的角度直接写日之烈有点不好写,转而通过写被暴晒的豌豆荚的炸裂来侧面表现“烈日”,不仅让“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烈日”更好写了,还让笔下的景物不再局限于“太阳”,还融入了“豆荚”,这就让景物变得更丰富了。

勾连法

之所以不将“转借法”称为“侧面描写”,是因为转借法除侧面描写的作用外,它还有一个“勾连”的作用。它可以将与被描写景物相关联的其他一些景物也纳入到描写的范畴,从而起到让描写的景物更加丰富的作用。

例如“从听觉、味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雾”的例子:

世间万物都被笼罩上一丝轻纱般的神秘,朦朦胧胧。清早,走在乡间小路上,只听见鸟儿那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的欢快歌声。那花儿也不愿被这雾掩埋,飘来了一阵阵芳香。一阵风吹来,只听见树叶相互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如同一群顽皮打闹着的孩子。忽然,一颗露珠从叶间滑落到我的嘴角,竟仿佛有一丝甜甜的味道,大自然母亲竟然把给叶儿宝宝精心准备的蜜糖水给弄洒了。

如果从听觉、味觉、嗅觉的角度直接写雾,就有点不好写,作者转而写“欢快唱歌的鸟”“散发香味的花”“发出‘沙沙声的树叶”“有丝甜味的露珠”,通过描写这三种景物来吻合“从听觉、味觉、嗅觉的角度来描写雾”的要求。这些景物并不是用来从侧面表现雾的某些特点的,而是在雾的环境中能听到、闻到、嗅到的相关景物,这些景物是和雾的环境紧密相关的一些景物。这也是一种转借法,是一种此物到彼物的勾连性描写,但却起到了使描写的景物更加丰富的作用。这种勾连法是不同于侧面描写的另一种转借法。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景物描写要求从不同的感觉角度来描写,同时兼用了转借法,这样,景物描写就涉及了多个

从运用多种感觉入手,兼用转借法和修辞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简称“三位一体”法。景物,形成了一个景物的群落,层次更加丰富了。又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也更加生动了。

示例: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角度来描写烈日,并要求使用转借法和修辞手法。

那树上的叶儿也全都耷拉着脑袋,个个垂头丧气,像一群犯了错被母亲批评的孩子,等候着慈爱的雨妈妈来安慰。那蝉儿放声悲鸣着,嗓子都有点儿沙哑了。

门前石子铺的路上冒着腾腾热气。路边的草儿全都俯着身子,都快要趴在地上了。看着它们那奄奄一息的样子,似乎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儿了,渴望能喝上一口水。

那虾儿也忙着打洞,仿佛是为了帮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避暑山庄。

池塘的角落里有几只死鱼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臭味,令人有种恶心、想吐的感觉。

三、如何运用“三位一体”法

【对修辞的要求】

例1:大树像一个歇斯底里的病人,剧烈地摇动着自己的身体,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对着过往的路人咆哮着。

例2:大树像一个充满激情的啦啦队员,颤抖着身躯,舞晃着臂膀,为我欢呼,为我喝彩。

例1和例2都是写树。例1将大树比喻成一个歇斯底里的病人,很明显是表现“悲情”。例2将大树比喻为一个欢呼着的充满激情的啦啦队员,很明显是表现“喜情”。同样写树,为何会有这种区别呢?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主要原因:表现“悲情”的例1的喻体“歇斯底里的病人”是一个反面形象;表现“喜情”的例2的喻体“充满激情的啦啦队员”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于是这就给我们启示:

表现“喜情”,喻体可设置成正面形象;表现“悲情”,喻体可设置成反面的形象(若是拟人,也是同理)。

【对感觉的要求】

例1:春雨密密地、斜斜地下着,屋边的槐树就像是饿极了的婴儿拼命吮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了报答大自然的眷顾,槐树通过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几乎一夜之间全白了的槐花,向大自然奉献着一丝丝的芬芳,令人陶醉。这是春的气息。

例2:春雨密密地、斜斜地下着,屋边的槐树灌饱了雨水。槐树为了展示自己如蚂蟥一般强大的生命力,通过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几乎一夜之间全白了的槐花,释放出了阵阵熏得人头晕目眩的槐花香味。

例1和例2都是写春雨,而且都从嗅觉这个角度进行了景物描写。例1中的槐花让人闻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芬芳,明显表现的是“喜情”;例2中的槐花让人闻到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香味,明显表现的是“悲情”。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表现喜情的例1中的嗅觉写的是正面的感觉,“闻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芬芳”,表现悲情的例2中的嗅觉写的是反面的感觉,“闻到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香味”。于是这就给我们启示:

表现“喜情”应写正面感觉;表现“悲情”应写反面感觉。(不仅对于嗅觉,对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也是同理。)

【对转借的要求】

例1:水中游动着几条欢快的小鱼。

例2:水中游动着几条红绿相间的令人恶心的蚂蟥。

例1和例2都是写水的清澈。水的清澈不好描写,于是借写水中的生物来表现水的清澈。例1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水中“几条欢快的小鱼”,明显是表现“喜情”。例2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水中“令人恶心的蚂蟥”,明显是表现“悲情”。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表现“喜情”的例1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正面形象“几条欢快的小鱼”;表现“悲情”的例2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反面形象“令人恶心的蚂蟥”。于是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写“喜情”应转借为正面的形象来写;写“悲情”应转借为反面的形象来写。

综上所述: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喜情,可以从正面来设置修辞、感觉、转借;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悲情,可以从反面来设置修辞、感觉、转借。

四、学生随笔化写作展示

题目一: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喜情或悲情

多么澄清的水呀!清澈得如一方明镜,情不自禁捧一口吮吸,好甜啊!那是一串项链吗?原来是一串鹅卵石横躺在水中央,好似一位婴儿躺在母亲怀里。

时间匆匆,瞧,太阳公公旅行一天了,可仍然拖着疲惫的身子悄悄露出半边脸。那云朵被太阳公公看得害羞极了,脸上已泛起红晕,好似一位抹上胭脂的少女。睡意慢慢袭上心头,太阳公公忍不住,滑进了大山的怀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陈月)

题目二:通过写雾来表现“悲情”或“喜情”

雾是导演,万物是演员,树、草、人、屋等自然万物在雾的主导下上演着一出朦胧而变幻莫测的舞台剧,美不胜收。这是大自然为我举办的专场演出,是为了庆贺我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黄小鹏)

雾如同一片轻纱萦绕着万物,有着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韵味,紧紧地束缚着我受伤的心灵。那树梢上的露珠却带着不屑的嘲笑滴落到了我的脸颊上。我内心升腾起了一阵寒意,我的心也碎了,散落了一地,现在真想赶快逃离这个雾的世界。

(张蝶)

猜你喜欢
悲情喻体嗅觉
比喻让描写更形象
悲情英雄
超强嗅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