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影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79-01
语文这个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以触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萌生创新意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只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富裕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地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向学生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式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培养学生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3、在实践中强化创造新思维意识
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关键在教师要有教育机智,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人中很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身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索,要修养品德,充实精神。要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要读一些思想文化书籍,及提高自己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更新知識、更新自我,关注时代前沿的发展法相,以达到教育本身的超前性要求。
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因材施教,首先要能识别人才,着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教师惟有炼就"火眼金睛",才能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的个性心理结构。
3、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做到以意识的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
四、丰富知识、充实基础、拓展视野
扎实渊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厚积才能勃发。心理学家沃拉斯提出创造思维过程的四阶段理论也认为:创造思维是从收集对创造活动的必须信息、掌握有关技术等准备开始的。既然创新是建立在拥有足够见解和见闻的基础上的,那么,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丰富,他的创造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