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 00:44姚桂琴姚连伟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生

姚桂琴 姚连伟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有效突破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功能为课堂教学增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助于突出重点

总结归纳,强化识记。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而文言文教学中,积累文言词汇,翻译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叙事线索等是每篇文言文教学强调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全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碰到示范课、评比课等,教师更是大黑板加小黑板,上面写满了生字注音、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等等,教学手段单一枯燥,既费力又费时,课堂气氛不也不够。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中涉及的大量的文言知识提前归纳整理,制成课件,在教学环节中适时展示,不仅起到醒目直观,系统完整的作用,而且也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强化了记忆,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练习检测,方便快捷。在课堂练习、检测环节,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课前编制些课堂练习题、测试题等,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播放,让学生当堂练习,强化知识点,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笔者常常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编制一些适量的课堂练习题,在学生练习时投影出来。如讲完《诗经》两首中《氓》这首诗歌时,播放如下练习题:①《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②《氓》这首诗歌是按______的情节线索来叙事的 。③诗中运用了赋、比、兴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分别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④请指出下列哪些字是通假字并解释含义:1.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将子无怒 4. 于嗟女兮 5.犹可说也 6. 隰则有泮。⑤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愆、将、垝垣、载、耽、徂、汤汤、渐、帷裳 、爽 、罔极 、靡、室、咥、总角、宴。⑥辨别下列文言句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样做练习,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做到查漏补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制作板书设计时,对文稿界面适当进行字体、颜色、动画和声音处理等,都可凸显重点字、词、语句等,起到较好的突出效果。

二、助于化解难点

新课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知识、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凭老师的言语讲授,势必会显得较枯燥单调,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会事倍功半。而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就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从感性入手,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画面展开想象,创设意境。”当代画家肖峰认为:“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称‘诗与‘画一致所造成的艺术境界。” 古诗文常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但理解领悟语言文字需要联想想象,表达再现思想情感也需要联想想象。对文言诗文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文言文多媒体教学中,如果适当配以一个图像、一个静态背景等资料来再现文言文本表现的情景,在某种程度上可助学生展开想象,去品味语言、揣摩意蕴,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从而化解了教学难度。如教《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我选了一幅“荆轲刺秦”的背景图片,紧扣课文内容,形象逼真,图片一打出来,课上就笼罩了一层紧张的气氛,再读起课文来便有惊心动魄之感,收到了奇妙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很快提炼出一些关键字词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以音乐烘托情感,营造氛围。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创设情境。优美古朴典雅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能够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我们可以按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让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赏析《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的片段时,将苏格兰风笛《勇敢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慷慨悲凉、余音不绝的易水悲歌氛围,学生被情所染,对文本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助于朗读训练

文言文的美是读出来的,文言文的语感是读出来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是读出来的,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这就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和感情。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篇文言文,因教师朗读水平的不同,有的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则平铺直叙,范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遴选一些专业人员朗读录音作示范,能够克服上述不足,收到较好效果。在范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如在诵读“易水诀别”片段时,精选了一幅能准确反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画面,再以慷慨悲壮的乐曲为背景音乐,学生配合着这样的背景音乐,一次次的反复诵读,逐步合上了音乐,把握了节奏,读出了情感,不知不觉间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境界,读出了美,吟出了情,诵出了趣。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学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生写的话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