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前儿童建构数学的概念

2014-04-29 00:44丁俊萍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经验建构

丁俊萍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一方面应该顺应儿童的发展的特点,让儿童在其自己的水平上主动地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应该为儿童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导,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我认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明确以下几个基本的观点:

一、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数学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对于儿童来说,现实生活更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例如,两个儿童在分食品时,他们会自觉地考虑如何平分。这是幼儿就会自发的进行多少比较。再如,儿童都想玩拼图玩具,他们在选择玩具时就会考虑,一共有几个拼图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还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些实际上正是一种隐含的数学学习活动。类似的事情,在儿童的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儿童常常在不自觉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2.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论

(1)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举例来说,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课堂里的数学”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儿童,而是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如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小明一个,当当一个,你一个,还剩几个”等 。 让儿童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儿童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2)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头脑中的数概念既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教师的解释,而是来自儿童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老师只要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必要的指导。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二、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

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1.唱数字儿歌 如:“一个手指头呀,像个毛毛虫;二个手指头呀,像只小白兔;三个手指头呀,像个小饭叉”等有关的儿歌。

2. 随兴计数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按电梯时让孩子记下楼层数字;拍皮球的时候,一共5个皮球,你一个,我一个,他一个,还剩几个等 。

3.喝水 水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长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小朋友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小朋友的手来量呢?

6.堆积木 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7.区别粗细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粗细来排列顺序。也可以让孩子比其他物品的粗细。

8.看日历 准备一本日历,学习每天翻看日历,记下日期。妈妈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观察得到答案。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资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强调让儿童自己建构数学概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学的作用。幼儿园的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教学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经验,便于儿童发现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概括和抽象,最终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教学环境还为儿童提供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的氛围,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启发,能够排除儿童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儿童自行建构数学概念。这一切都说明了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而不单单指“上课”,也不单单指教师的语言指导。除了直接的集体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儿童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等。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经验建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认识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