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与企业绩效

2014-04-29 00:57张伟年陈传明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

张伟年 陈传明

摘要:现有的关于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并没有一致结论。文章将企业绩效细分为新产品绩效和财务绩效,以苏州工业园区186家科技型企业为被试对象,分别研究不同创新战略对不同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创新战略对不同企业绩效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新产品绩效;财务绩效

一、 引言

随着组织学习理论的发展,近来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逐渐成为创新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是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的创新分类March(1991)。探索式创新是对全新知识的学习和全新机会的尝试,这种创新导向能为组织带来全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展组织知识的广度,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异质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组织开发全新的产品或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而开发式创新主要是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应用。开发式创新集中于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挖掘和优化,常见的如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更新换代或者进行重新组合,进而这类创新可以增加组织现有的知识深度,不断提升现有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大量的研究表明创新影响着企业绩效,如Ettlie 等(1984)、Dewar和Dutton(1986)、Damanpour (1991)以及Cardinal (2001)等对创新与绩效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创新有不同的产出效果,但上述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结论。究竟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便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我们将企业绩效细分为代表长期绩效的新产品绩效和代表着短期绩效的财务绩效,进而研究不同创新战略导向对不同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 探索式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探索式创新是对全新知识的学习和全新机会的尝试,这种创新导向能为组织带来全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展组织知识的广度,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异质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组织开发全新的产品或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在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下,通过探索式学习增加知识的宽度,进而创造全新的知识和技术,探索式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脱离现有的产品和市场而开发全新的产品和市场,以此来获得先入者的领先优势,进而大大提高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蒋春燕、赵曙明,2006)。Atuahene-Gima(2003)在对广东省某高科技园区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探索式学习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样,蒋春燕、赵曙明(2006)对中国江苏省和广东省的676家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探索式学习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时在该研究中,他们认为新产品绩效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正相关。

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下,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去拓展和整合现有知识和技术,以至于产生全新的知识和技术,这个漫长的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产出不确定性。而且,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迎合未来潜在的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其主要目标是对未来市场的占有,这些企业往往会牺牲短期的短期财务绩效。此外,在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下,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固定资本投入,所以在短期内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不利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的提升。

假设1a:探索式创新战略与新产品绩效正相关。

假设1b:探索式创新战略与短期财务绩效负相关。

2. 开发式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对于采用开发式创新战略的企业,通常强调对信息和知识深度的挖掘,其创新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和连续性特征,其专注于对现有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渐进性的改进,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当前客户和市场需求,并通过对现有产品的逐步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所以在该创新战略导向下,企业通过开发式学习,对现有成熟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主要通过大大提高短期财务绩效来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开发式学习根据企业成功产品的经验,避免失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可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蒋春燕、赵曙明,2006)。Luo和Peng(1999)对江苏省新兴合资企业的研究表明开发式学习与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样,蒋春燕、赵曙明(2006)对中国江苏省和广东省的676家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开发式学习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为此,在开发式创新战略导向下,企业通过开发式学习可以提升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

由于开发式创新战略导向下,强调对现有信息和知识的深度挖掘,主要关注如何改进和改良现有产品和技术,通过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的优化和完善,去服务现有的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并不断提升现有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市场份额。其对现有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的优化和改良,将同样有助于新产品绩效的增加。

假设2a:开发式创新战略与新产品绩效正相关;

假设2b:开发式创新战略与短期财务绩效正相关。

三、 研究方法

1. 样本与数据收集。本研究选取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科技型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科技型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考虑:(1)所选取的样本企业具有一定的区域集中性;(2)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园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引入了几千家企业入驻;(3)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成本因素。

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获取苏州工业园区内入驻企业名目,在提供的1 500个企业名目中挑选出科技型企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共有297家,这些企业就成为本此研究调研的全部企业。首先通过小样本现场问卷调查,进行预测试。通过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系,在样本企业中挑选了3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共回收了30份有效问卷。对回收的30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面、相关系数情况上都说明可以进行大样本调研。随后,通过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系,在样本企业中随机挑选100家企业,对这些企业的问卷调查,首先由管委会与他们取得联系,在征得他们同意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他们,完成后再返回。通过这种方式共回收问卷94份,以确保本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剩下的167个样本企业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已回收问67份。这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91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其中通过直接现场发放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通过管委会电子邮件的有效回收率为94%;通过邮寄方式有效回收率为40%。

本文通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高层的推动来进行问卷调查,确保了较高的回收率,达到64%。我们对36%的无效问卷回答者和没有提交问卷的回答者做回应偏差分析。我们根据问卷上基本信息,分别比较了回答者和其他企业家在年龄、学历、以及企业规模,分别作了T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两类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我们的样本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回应偏差(No-respondent bias)。

在同源方差 (Common Method Variances)。根据Pod-sakoff 和 Organ(1986) 的建议, 本研究从研究设计和统计上都采取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同源误差所产生的影响。接着,在统计上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来验证本研究数据共同方法偏差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分析析出了4个大于1的特征根,解释了总变异量的72.1%,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了23.6%总方差。这表明没有一个因子解释了绝大部分的变异量,数据的同源方差问题不是很严重。

2. 指标体系。本文所用的构念测量都是已有文献中常用的、成熟的量表,这初步确保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1)创新战略测量。本文借鉴Kwaku(2003)在AMJ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来测量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其测量探索式创新的题项分别为:不断寻求新的市场、产品技术信息;寻求高风险,有待实验的市场/产品信息;寻求使企业脱离当前产品市场的新信息。对于开发式创新,其题项分别为:从事企业做得很好的市场、产品信息搜寻;重视搜寻企业当前所在市场、产品的信息;积累当前有效解决市场/产品问题的方法。要求被试者根据测项的描述,采用Likert五级标度,对相应题项进行评价。

(2)企业绩效测量。本文借鉴蒋春燕、赵曙明(2006)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企业利润、销售额、资产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和市场份额。通过问卷采用Likert五级标度,对公司相应指标和竞争对手相比进行评价,并相应选择从l(不好)到5(非常好)。

对于新产品绩效采用Li, H.和Atuahene-Gima, K(2001)在AMJ上的一篇研究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新产品销售增长率、新产品市场份额增长率和新产品利润增长率来代表新产品绩效,同样采用Likert五级标度,对公司相应指标和竞争对手相比进行评价,并相应选择从l(不好)到5(非常好)。

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构念信度和效度检验:利用PSSS16.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新产品绩效、财务绩效的Cronbach 系数均大于0.7,信度较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7.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发现构念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利用SPSS16.0对所有构念的指标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没有发现存在严重的同源方差问题;采用SPSS16.0来分析调节作用以及控制变量之间是否具有严重的共线性问题,通过对方差膨胀因子分析,没有发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对问卷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后,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本文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四、 回归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是变量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新产品绩效、短期财务绩效以及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的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结果。首先,报告中的各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等具有足够的变异程度,表明变量适合于实证分析。其次,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来分析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发现,本文的主要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初步预测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便于随后的分析。

2. 创新战略与新产品绩效。本研究基于理论假设,以新产品绩效作为应变量,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分别加入控制变量、创新战略(探索式创新战略、开发式创新战略),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ynp=a1+b1myi+c1mei+?着1(1)

方程(1)中,ynp表示新产品绩效,myi表示探索式创新,mei表示开发式创新,a1、b1和c1为常数项,?着1表示新产品绩效未被创新战略解释的部分,包括控制变量解释的部分。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1为基本模型,自变量仅为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加入自变量后,模型2的R2为0.52,ΔR2为0.15,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在模型2中,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系数均为正,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假设1a和2a均得到实证支持。

3. 创新战略与短期财务绩效。本研究基于理论假设,以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作为应变量,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分别加入控制变量、创新战略(探索式创新战略、开发式创新战略),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yfp=a2+b2myi+c2mei+?着2(2)

方程(2)中,yfp表示新产品绩效,myi表示探索式创新,mei表示开发式创新,a2、b2和c2为常数项,?着2表示短期财务绩效未被创新战略解释的部分,包括控制变量解释的部分。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模型1为基本模型,自变量仅为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加入自变量后,模型2的R2为0.39,ΔR2为0.09,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在模型2中,开发式创新系数为正,并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假设2b得到实证支持。探索式创新系数也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假设1b没有得到实证支持。

五、 结论与讨论

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有利于对全新知识、技术的学习以及全新机会的尝试,为组织带来全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产生一系列异质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组织开发全新的产品或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并获得先入者的领先优势,进而大大提高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蒋春燕、赵曙明,2006)。

而在开发式创新战略导向下,专注于对现有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渐进性的改进,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当前客户和市场需求,并通过对现有产品的逐步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新产品绩效。同时在开发式创新战略导向下,根据企业成功产品的经验,可减少成(下转第72页)本、提高效率,可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短期财务绩效也有所提升。

探索式创新战略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负相关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是探索式创新战略与新产品绩效正相关,而新产品绩效能促进企业短期财务绩效(蒋春燕、赵曙明,2006),所以新产品带来的短期财务绩效的提升与探索式创新战略导向关于未来市场牺牲短期财务绩效和固定成本投入等负面影响相互抵消。所以探索式创新战略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无显著的相关性。

本研究将企业绩效分为新产品绩效和短期财务绩效,更加深入地研究创新战略对不同绩效产出的影响。使企业家认识到不同创新战略导向的不同产出绩效,从而有利于他们通过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来实现不同的绩效目标。

本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两点:(1)数据的测量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对创新战略、企业绩效的测量都是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样本代表性的不足。本研究是以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其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基于本研究对现有的关于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领域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未来可能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有:(1)战略执行力对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影响;(2)环境特征对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影响。

参考文献:

1. Atuahene-Gima,K., The Effect of 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Force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Speed: How Does Problem Solving Matt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3):359-373.

2. Cardinal, L.B.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Us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 in Manag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12):19-36.

3. Damanpour, F.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 Management,1991,(34):555-590.

4. Dewar, R.D., J.E.Dutton.The Adoption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Management Sci,1986,(32):1422-1433.

5. Ettlie, J.E., W.P.Bridges, R.D.O'K- eefe.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for Radical Versus Incremen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i,1984,(30):682-695.

6. Kwaku, The Effects of 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Force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Speed and Quality: How Does Problem Solving Matt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

7. 蒋春燕,赵曙明.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管理世界,2006,(10):90-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家社会资本、战略过程与企业绩效”(项目号:71172058)。

作者简介:陈传明,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年,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1-18。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国际化扩张战略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管薪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